海康、萬科成立新公司,兩大巨頭攜手圈地智慧社區

海康、萬科成立新公司,兩大巨頭攜手圈地智慧社區

海康、萬科成立新公司,兩大巨頭攜手圈地智慧社區

智慧社區的落地已經到了最好的時代。

作者 | 張棟

近日,海康威視、深圳市豐振興實業有限公司、深圳市睿盈管理諮詢合夥企業、深圳市萬物成長創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和深圳市鼎盛企業發展合夥企業共同出資成立深圳市萬御安防服務科技有限公司。

海康、万科成立新公司,两大巨头携手圈地智慧社区

據天眼查信息顯示,在五家股東中,兩家公司與萬科有著密切關聯,分別是深圳市萬物成長創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及深圳市鼎盛企業發展合夥企業。

深圳市萬物成長創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是萬科物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通過深圳市萬物成長諮詢服務有限公司 100% 持股的公司。

深圳市鼎盛企業發展合夥企業由壽永春和深圳市建木財務諮詢有限公司各自持股 50% 共同控制,其中壽永春擔任深圳市樸鄰房產經紀發展有限公司、深圳市樸韻美居經紀發展有限公司、深圳市樸寓不動產服務有限公司等 6 家公司的法人,這 6 家公司皆為萬科物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 100% 持股。

新成立的深圳市萬御安防服務科技有限公司註冊資本為 2000 萬元,由梁琪庚擔任董事長。

海康、万科成立新公司,两大巨头携手圈地智慧社区

公開資料顯示,梁琪庚於1998年加入萬科,歷任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物業管理部經理、武漢萬科物業總經理、蘇南萬科物業總經理,現任萬科集團物業事業本部住宅運營中心南京大區總經理。

工商信息顯示,萬御安防的經營項目包括:安全技術防範工程設計;安全防範器材的展覽展銷;保安技術產品的研發、銷售;商務信息諮詢、市場調查(均不含限制項目);機電產品、電子產品、汽車配件、建築裝飾材料、計算機、軟件及輔助設備的銷售;機電設備上門維修及保養服務;機械設備、電子產品的出租;安防科技的技術轉讓、技術諮詢、技術服務;計算機系統服務;經濟貿易諮詢(不限制項目);保安服務;安保信息諮詢(不含限制項目);經營進出口業務。許可經營項目是:物業管理;保安技術產品的研發;勞務派遣服務;人力資源服務。

智慧社區,AIoT廠商的下一個掘金場

這家公司的成立並不難理解,實則劍指智慧社區大市場。

此前,萬科曾多次向外界宣稱,將引領智慧社區進入新階段,利用人工智能解決場景化定製問題和社區各類硬件AI化。

智慧社區可以看做是智慧城市的迷你版,從市場建設層面來看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傳統老舊社區改造,提升信息化水平;二類是新建社區,統籌建設智能化應用。

無論是新建還是後改,其中涉及政府跨部門協作較多,IoT、安防、AI、大數據等內容應有盡有。

對這些看起來巨大但結構冗雜的迷你版智慧城市項目,此前很多小型技術商根本無力應對,但很多集成商又不願精耕。

主要矛盾體現在:實現這種技術應用的成本和物業需求方能支出的費用不太匹配。

同時,站在政府管理者角度,一直以來很多一線、超一線城市流動人口大,房屋租賃較多,如何保障信息暢通、管理有序值得思考。

智慧社區能將相關數據打通,加快電子政務的橫向延伸,充分保障流動人口安全的同時,提升政府的辦事效率和服務能力。

而從民眾的角度出發,智慧社區能夠改變自身在社區內的行為方式,包括生活、學習、娛樂等等。

多數業內人士均認為智慧社區未來一定是智慧城市的核心節點,是智慧城市得以發展的必經之路。

通過打通社區內的人、車、物等細小單元,再將這些多維數據匯入、整合、分析,可以實現更大規模的城市級連接,作為智慧城市運行的有力數據支撐。

於公於私,智慧社區建設都是眾望所歸的一大利好。

與此同時,過去10年中,相比通信、購物、娛樂和旅遊等領域,物業是變化最小、格局最穩定的行業。

今天,部分互聯網公司也開始關注社區物業的發展,而引領這股潮流的企業,大多還是主流物業公司。

譬如萬科物業,過去幾十年房地產黃金時代累積的存量物業,給予了物業管理行業難得的發展良機。

2018年,其營業收入98億元,同比增長33%。物業覆蓋 83 個城市、2482 個項目、5.3 億平方米物業和

1584 萬人口。

可見,物企已經在不斷突破邊界,邁向多業態服務、多元化經營,行業規模擴大的背後,是物企的持續增收。

而從海康威視這邊來看,佈局智慧社區市場則是非常順理成章的一步。

一來,社區安全是它的主航道業務;二來,智慧社區外有安全需求內還有智能家居需求,而海康威視旗下智能家居品牌螢石也在不斷壯大。

所以看到,過去幾年,海康威視已經與包括萬科、綠城、碧桂園在內的多家房地產企業成立聯合實驗室,共同研發基於視頻的邊緣計算服務器和社區場景下的各類算法。

智慧社區建設四大難點

智慧社區的落地已經到了最好的時代。

但與智慧城市類似,智慧社區要想獲得更好發展,目前還存有一些阻礙。

1、基礎設施改造升級成本高,人力物力財力耗費嚴重。

智慧社區建設是系統工程,從家庭到公共區域,從網絡硬件到軟件服務,時間週期長,需要協調各方利益。此外社區的智能設備更新換代非常快,更換和淘汰需要強資本做保障。

2、一派熱情與實際行動不匹配。

目前智慧社區的改造大多停留在淺層次,整體發展較為落後。即便是一些垂直的社區運營公司和IoT企業想要進入,卻囿於各方關係難以打通,難以施展手腳。

物業公司在這其中會扮演“管道”角色,收“進場費”,讓有志於改善社區的企業打了退堂鼓。

3、組織者角色缺乏。

智慧社區市場還未湧現絕對的巨頭,並且在社區中利益相關方中間也沒有出現主導者。

物業公司大多屬於缺錢的狀態(幾家地產物業除外),低廉的物業費用不足以支撐起高昂的改造與投資。且由於物業偏向勞動密集型市場,工作人員的技術操作能力還需配套加強。

4、標準化建設跟不上。

目前流行的說法是“智能家居大戰”,主要圍繞音箱展開;但居室之外的門禁、監控設備、無線連接等都面臨著複雜的競爭環境,互聯網廠商、安防廠商、ICT廠商,大家各自為營、自創生態。

技術上實際已經突破,但標準化建設卻難以前行。

未來3到5年,智慧社區領域的發展究竟會是怎樣?

作為殺入智慧社區的新秀,千視通聯合創始人、CTO兼首席科學家胡大鵬博士分析,相對於大廠商的大規模佔領市場,他更願意用“零星的競爭”來形容目前的市場格局。

“我們也接觸了很多地產商,他們對於智慧化有非常大的需求,建樓之外,想要增加更多的AI功能,讓管理更容易。智慧社區市場規模真的很大,未來每個人都有機會。”

海康、万科成立新公司,两大巨头携手圈地智慧社区
海康、万科成立新公司,两大巨头携手圈地智慧社区海康、万科成立新公司,两大巨头携手圈地智慧社区

雷鋒網年度評選

尋找19大行業的最佳AI落地實踐

創立於2017年的「AI最佳掘金案例年度榜單」,是業內首個人工智能商業案例評選活動。雷鋒網從商用維度出發,尋找人工智能在各個行業的最佳落地實踐。

海康、万科成立新公司,两大巨头携手圈地智慧社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