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虛火旺,熱體質可以艾灸嗎?

陰虛火旺,熱體質可以艾灸嗎?

人體陰陽相輔相成

在中醫裡,陰陽是很重要的一個概念,但它從來都不是人們說的兩個具體東西,它們就像同一個硬幣的兩面——又比如我們的身體,一個人的後背為陽,前胸為陰;再比如同樣是這一片天,白天為陽,夜晚為陰。

人體中的陰陽,其實就是元氣運行的兩種方式,元氣往上升就叫做陽,往下降就叫做陰。我們的很多灸友,往往是一種陰虛與陽虛並存的體質——即上熱下寒,在同一時期內,上部表現為熱性、下部表現為寒性的情況。

我們常常會認為陰虛上火是不能艾灸的,而事實上,並不是所有陰虛體質的人都不適合艾灸。上火是因為中氣虛弱,上焦的火下不來,所以才叫上火,而艾灸可以補中氣,打通中焦的阻礙,即可引火下行,調和陰陽。

陰虛火旺,熱體質可以艾灸嗎?

陰虛火旺的人主要是上面的火熱降不下來。火熱降不下來,根源是中氣虛弱!

為什麼中氣虛弱會導致陰虛?打個比方,水總是往低處走,火總是往天上升。火熱自然是往天上升的,要降下來,是要化一些功夫的,或說是要花些氣力才能降下來的。人體上面的火熱要想降下來,得靠中氣,中氣足,就很容易降下來,中氣不足就降不下來了,或降得不完全。

人身體健康,健壯時,中氣足,火降得下來,就不會成陰虛。生病了,虛弱了,中氣耗掉了,中氣不足了,火就降不下來就成陰虛了!

陰虛的根源是中氣不足,那麼補足中氣了,就不會陰虛了。

事實上,陰虛的人是可以做艾灸的,首先要把中下焦給灸通,最後再灸上焦,灸通了,中氣足了,火就降得下來了。如果一開始就灸上面,熱下不來,就可能感覺更加不舒服,就會感到害怕而不敢艾灸,就會錯失艾灸養生的機會。

陰虛體質,這樣灸

第一步:首先,要艾灸腎俞穴、命門穴,八髎穴,以補中氣,打通中焦的陽氣通道,讓上焦的火氣往下走。

然後艾灸足三里,三陰交,湧泉、太沖、太溪,內庭,行間,復溜。把這火氣進一步往下傳導到腳底,引火歸源!

第二步,把第一步的穴位艾灸1個月後,再按自己身體需要解決的病症,艾灸對應的穴位,每次艾灸時,還需要在原來的穴位再加上足三里,三陰交,湧泉、太沖、太溪,內庭,行間,復溜。

注意事項:

陰虛火旺的人艾灸的時間要掌握好,隔天艾灸一次,每次艾灸半個小時。陰虛容易上火的人艾灸,就一個訣竅:循序漸進,多灸腿部!慢慢適應外來的艾灸純陽之氣,適應之後,身體自然而然就會調整到正常的陰陽循環狀態,到時也就不那麼容易上火了!

關於陰虛火旺是否可以艾灸,在古代書籍《醫學入門》裡有記載——"虛者灸之,使火氣以助元陽也;實者灸之,使實邪隨火氣而發散也;寒者灸之,使其氣復溫也;熱者灸之,引鬱熱之氣外發,火就燥之義也。"也就是說,古人認為,無論是虛證、實證、寒證、熱證,都可以艾灸。

體質熱的人是可以艾灸的。艾灸具有雙向調節功能,經過經絡的傳導,來調整身體的寒熱虛實。

灸法能以熱引熱,使熱外出。艾灸通過局部血管擴張而加快血液速度,帶走多餘的熱量,這是人體的正常調節機制。

灸能散寒,又能清熱,說明對身體原來的功能狀態起到雙向調節作用。艾灸的熱是持久的,灸的時間長了,就能把體內的寒溼趕出來,達到治病養生的目的。

關於熱症艾灸,在古書籍《類經》裡記載"因其勢而解之、散之、升之、揚之,如開起窗,如揭起被,皆謂之發",艾火施灸可以使血管擴張,血流加速,腠理(còu lǐ)宣通,從而達到"火鬱發之"的散熱退熱祛邪外出的目的,所以稱"火有拔山之力,開門驅邪之功"。

例如,有的臉上長痘的人,痘痘經常是隱而不發,或者發得不夠厲害,紅紅的很痛但沒有膿,經常是這顆痘還沒下去又在原來的地方長出來了,有好轉了之後又復發。這個情況通過艾灸調理後,痘痘會發透,一但發透了,體內的邪氣毒素就可以清除乾淨了,通過艾火刺激經絡通暢,讓血管擴張,血流加速,讓體內的邪氣毒素往外發散的狀態。就像給邪氣毒素一個出口,讓邪氣毒素出得乾淨些,所以稱艾"火有拔山之力,開門驅邪之功"。

陰虛火旺,熱體質可以艾灸嗎?

比如,又紅又腫的咽喉炎,咽部充血腫脹等,直接艾灸患處,艾灸後會感覺咽喉溼潤了,感覺可以吞下口水了,感覺沒那麼難受了,實際就是因為艾灸的熱能傳遞到人體皮下較深的部位,產生的溫熱由內向外散發,促進血液循環,同時也促進身體的炎症、粘連、滲出物、血腫等病理產物消散吸收。

又比如,帶狀皰疹典型屬於肝膽有鬱熱,有溼熱,有毒素才會造成皮膚問題甚至影響神經,尤其是很多老年人會有這個疾病,用艾灸直接灸患處以後,帶狀皰疹的痘痘會一顆顆往外爆發,甚至有些像小火山一樣爆開了,但是隨著內在的這些淤毒排出來,這個病就開始好了,帶狀皰疹的這些痘很快會結痂,傷口癒合。

艾灸是用火調動人體的氣機,調整人體已經出現不平衡的各系統功能,艾灸可以補陽的,當元陽氣足了以後,氣血陰陽寒熱虛實就會自動調整到陰陽平衡的狀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