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随笔丨“眼冒纸片”疑云

这几天,河南一名7岁小女孩“眼冒纸片”新闻,成为网络热点。

据11日都市报道微信公众号消息,小花(化名)是河南禹州市大涧学校二年级学生,突然眼里不断往外冒小纸片,家人带着她去医院,从眼睛里取出大小不一的几十张小纸片,原来纸片是在学校被3名同班男生塞的。新闻还配有视频,女孩的母亲对着一大堆纸片流泪哭诉。这一事件立刻激起了网友的愤怒:“丧心病狂!”“学校监管何在?”“校园暴力必须整治!”昨天,中国禹州网发布了关于这一事件的调查处理结果,市教育体育局责令校长和班主任深刻检查,并全市通报。

孩子受到了伤害,让人心痛,相关人员应承担责任,也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对于这起事件,我和同事还心存疑虑。常言道,眼睛里容不得沙子。大家也都有这样的常识:只要有一丁点异物进入眼睛,就会难受、流泪,如果说鼻孔里、耳朵里被塞了几十张小纸片,倒可以理解,而往眼睛塞几十张纸片,之后十多天里陆续往外冒,这实在超出了一般人的想象。昨天,我向多位眼科专家进行了求证,他们均持怀疑态度,认为眼睛里最多有一两张小纸片,这么多纸片塞进眼睛,是不可能的。

再仔细看官方通报:事情发生在9月28日中午。事发后,班主任李老师陪同学生及学生家长先后去禹州市光明医院、人民医院做了眼部彩超检查,结果为“双眼玻璃体内未见明显异常回声”。9月30日-10月10日,家长发现小花眼睛仍有纸屑出来,之后不断检查、住院,甚至去了北京同仁医院,最后诊断为“眼睛里已经没有纸片和症状”。纵观报道,没找到孩子“眼内有几十张纸片”的医院诊断。

看来,关于小花眼睛“冒纸片”的情况,应该都来自家长的叙述。那么,小花眼睛受伤害情况,医院诊断究竟如何?主治医生怎么说?家长有没有夸大?对于这样一起新闻事件,大众媒体应采访与事件有关的各方人士,在获得全部事实的基础上进行报道,而不应为了“博眼球”而草率发布。有时候,视频也不一定代表全部真相。

谁都不愿弱小的孩子受伤害,对校园欺凌必须零容忍。但是,对于有违常理的、特别是涉及未成年人的事件,媒体则应特别审慎,在报道时也应客观严谨,并有权威解释,以消除公众疑虑。

邵宁/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