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洲電子遭立案調查高管密集出走 連續6年盈虧交替實控人已套現近10億

“數字電視第一股”同洲電子(002052.SZ)在遭遇業績持續不振、募投項目終止、信披違規被立案調查後,又陷入高管密集離職的窘境。

根據公司披露,3個月內包括總經理楊健、副董事長吳遠亮以及副總經理王健峰在內的三名高管離職。而高管密集出走背後,是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遭到證監會立案調查。

起家於深圳的同洲電子,至今已有25年發展歷史,於2006年登陸資本市場,是我國專業從事數字視訊行業的首家上市公司。

然而,上市以來,同洲電子多次轉型失利,控股股東、實控人袁明套現近10億元。截至目前,其所持1.23億股全部處於質押狀態。

同時,2013年以來,同洲電子的淨利潤分別為3415.65萬元、-4.17億元、6713.67萬元、-6.10億元、893.91萬元、-3.31億元,陷入盈虧交替的怪圈;2014年至2018年,其扣非淨利潤業連續五年為負。

遭立案調查高管密集出走

11月11日,同洲電子發佈公告稱,於近日收到公司副總經理王健峰的書面辭職報告,王健峰因個人原因申請辭去公司副總經理職務,辭職後不在公司擔任任何職務。作為同洲電子的老臣,王建峰已在同洲電子任職13年,同時,王建峰是同洲電子近3個月內第3位提出離職的高管。

公告信息顯示,8月31日,同洲電子稱,收到公司副董事長、董事、副總經理吳遠亮的書面辭職報告,其因個人原因申請辭去公司副董事長、董事、副總經理及董事會下設各委員會職務,辭職後將不在公司擔任任何職務。

更早之前的8月7日,同洲電子則公告表示,收到公司董事、總經理楊健的書面辭職報告,辭去董事、總經理職務後,楊健還將擔任公司管理顧問。

公司高管接連辭職背後,是同洲電子因信披違法違規遭到證監會立案調查。根據披露,同洲電子10月25日收到《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調查通知書》(深證調查通字[2019]345號),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證監會決定對公司立案調查。

同時,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今年7月,同洲電子公告稱終止2015年度非公開發行股票募集資金投資項目。該項目原計劃投入6.08億元的募集資金,然而截至今年6月30日,實際僅投入1.24億元,進度僅為15.64%。

對於未達計劃原因,同洲電子稱,非公開發行股票項目的募集資金於2015年11月到位。而由於募集資金實際到位時間晚於預計時間,導致項目前期進度未達計劃進度,影響項目整體時間進度延後。隨後,因OTT業務尚未規模化開展,投資收益也未達原預計投資收益。

上市13年累虧超9億

根據公開信息,同洲電子起家於深圳,至今已有25年發展歷史,於2006年公司登陸深交所,是我國專業從事數字視訊行業的首家上市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上市時,同洲電子控股股東、實控人袁明持股比例達42.26%。不過,在三年解禁期滿後,袁明即開啟減持大計。2009年至2015年初,袁明累計淨減持超1億股,淨套現額高達9.76億元。2016年3月,袁明又與小牛龍行簽署《借款協議》,將1.23億股質押給小牛龍行,由小牛龍行向其提供借款8.7億元。

2017年10月,同洲電子再次對外宣佈,袁明籌劃將其持有的1.23億股通過協議轉讓的方式轉讓給小牛龍行。據悉,1.23億股一共作價14.99億元,扣除袁明所欠借款本金8.7億元以及利息5986.91萬元後,剩餘5.70億元。然而,受諸多因素影響,目前,該股權轉讓事宜仍未最終完成。

同時,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公司營收從2006年的10.77億元到2018年的7.98億元,不升反降,營收高點還要追溯到2010年(23.01億元);淨利潤從2006年的6203.27萬元到2018年的-3.31億元,13年間累虧9.03億元。

另外,2013年以來,同洲電子的淨利潤分別為3415.65萬元、-4.17億元、6713.67萬元、-6.10億元、893.91萬元、-3.31億元,陷入盈虧交替怪圈。此外,其2014年至2018年的扣非淨利潤分別為-4.24億元、-5691.65萬元、-5.88億元、-8323.63萬元、-2.85億元,已連續五年為負值。同時,公司業績預告及快報的準確率極低,每年均出現一定程度的調整。由此,也被市場分析人士質疑信批如兒戲,或涉嫌財務“洗澡”。

對此,今年年初,深交所也發函問詢近年扣非後淨利潤持續為負的具體原因,以及公司可持續經營能力是否存在不確定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