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取消“豪宅稅”,買房能省多少錢?

深圳取消“豪宅稅”,買房能省多少錢?

年“雙11”,深圳給老百姓發大紅包,把豪宅的總價標準直接給廢了,這為大家剩了幾十萬元的稅費,可謂“高端大氣上檔次”。

各路媒體密集跟進,第一時間給了各種各樣的解讀。那麼,深圳樓市“豪宅稅”新政,背後的真實意圖是什麼?是不是調控要鬆綁?是不是與近期所謂的“經濟失速”有關?新政對市場的影響有多大?購房者該怎麼決策呢?

這裡先把“豪宅稅”科普一下。媒體所說的“豪宅稅”,是不科學的,應該叫“非普通住宅稅”。它是對被認定為“非普通住宅”的二手住房,交易時徵收的懲罰性稅收,主要體現在增值稅。具體來說,“普通住房”滿2年免徵增值稅,而“非普通住宅”要徵收“銷售價”與“購入價”差額5.6%的增值稅及附加。

深圳取消“豪宅税”,买房能省多少钱?

1

這樣一來,“普通住房”與“非普通住房”,一字之差,就是數十萬的稅費差異。對於普通住房,住建部規定,要同時滿足三個條件:

1.住宅小區建築容積率在1.0(含)以上;

2.單套建築面積在140(含)平方米以下;

3.實際成交價低於規定的所在區域普通住房價格。

目前,深圳存量住房平均面積90平米左右,容積率低於1.0的小區也非常之少。執行前兩個標準,深圳92%的房子都是普通住宅。2011年以來,調控轉向“控房價”,深圳學習北京和上海,在前兩個標準的基礎上,還要執行深圳發佈的各個區“普通住宅”價格標準,這個才最關鍵。

深圳取消“豪宅税”,买房能省多少钱?

按道理講,房價是變動的,且近幾年大幅上漲,“普通住房”的認定標準,應定期調整,稅收政策才能“差別化”。但是,自2015年10月最後一次調整,深圳“豪宅線”再也沒有動過了。為何不動?當然不是在乎那點兒稅收,前天地稅局對此的官方回應,潛臺詞是,去問住建局吧!

深圳取消“豪宅税”,买房能省多少钱?

真正的原因是,2016年以後,政策高壓一直是全國樓市的“主基調”,作為領頭羊的深圳,不僅不敢怠慢,而且在調控上也是蠻拼的,比如2016年的“10.4”、2017年打擊類住宅、2018年的“7.31”等。這期間,任何扶持剛需、支持改善的舉動,都會被解讀為鬆綁或“救市”。

這就導致,深圳的“豪宅線”不敢動。其實,從2015年到現在,即便是保守的國家統計局的數據,深圳房價指數,也漲了近50%(下表)。為何,現在要動了呢?調控最嚴厲的時候過了,貨幣開始有所寬鬆了;“一城一策”下,只要保證樓市穩定,地方的自主權大了。

深圳取消“豪宅税”,买房能省多少钱?

2

更重要的是,不動豪宅這條線的話,深圳的二手住房就循環不起來。這已經衝擊到了深圳新房和土地成交,衝擊到深圳的財力。

根據中原地產的數據,目前深圳二手住房均價為54551元/平米。按90平米來算,套均總價491萬,高出了任何一個區的豪宅線。但是,2018年深圳總價500萬以上的二手房,成交佔比僅21%。成交的主體集中在200-300萬、300-500萬,甚至200萬以下的成交佔比高達15.1%。

深圳取消“豪宅税”,买房能省多少钱?

也就是說,二手房交易的主體是“老破小遠”,大多數高價二手住房,或未放盤,或放盤未成交。近幾年,一個直觀的體驗是,深圳新房“豪宅化、大戶型化”很明顯。根據中原地產數據2018年,新房價格較高的寶安(5.2萬元)、福田(9.3萬元)、南山(9.2萬元)、羅湖(7.3萬元)、龍華(5.77萬元)等,新房供應量增長了100%-200%,其中寶安供應占比40%。

深圳取消“豪宅税”,买房能省多少钱?深圳取消“豪宅税”,买房能省多少钱?

但與供應相比,成交方面存在明顯錯配:寶安區成交只佔全市的27%,價格低的龍崗(3.8萬元),成交佔比高達47%(供應只佔32%)。所以,這就是為何,2018年深圳新房項目去化率只有40%,新房確實賣不動了。

3

今年上半年,尷尬局面並未明顯改觀,新房市場成交好的項目,都是沙井、光明、坪山等外圍偏遠區域。上半年,TOP10樓盤均價基本在5萬元以下,沙井的華強城、萬科星城兩個盤,之所以成為網紅盤,就在於價格合理。上半年,這兩個盤成交3100套,佔TOP10的40%。

深圳取消“豪宅税”,买房能省多少钱?

今年上半年,深圳新盤開盤去化率僅32%,比去年下降了8個百分點,很多豪宅項目開盤去化只有10%。剛剛過去的“金九銀十”,深圳新房成交量連續2個月低於3000套,這是歷史上的最低水平。深圳不缺需求,需求去哪了呢?不是去了公寓市場,就是去二手房市場。

上半年,深圳公寓成交量達到新建商品房的41%,這是歷史最高水平,總價300萬以下的公寓,成交佔比67.64%,比去年上升了近5個百分點;上半年,深圳二手住房成交了3.1萬套,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剛剛過去的“金九銀十”,深圳二手房很火熱,成交連續2個月超過7000套冷暖分水嶺。但是,二手房需求的主力,仍是500萬以下的品種,特別是200-300萬區間的。

4

顯然,深圳居民的購買力沒那麼“任性”了。問題是,無論地價、房價,都被抬到了歷史最高位上,繼“6.24”史詩級宅地供應後,“11.22”馬上來了,這一次有7宗住宅用地要供應。相比其他城市,深圳的供地,可不是一般的供地,它承載著人才住房大規模供應的責任。

所以,每一宗地,都要“雙限雙競”(限地價、限普通商品房銷售均價,競地價、競無償移交政府的只租不售人才住房面積)。也就是,人才住房、普通商品住房,價格都要被限制,開發商只能通過抬高其他商品房的價格,收回成本、獲利。說白了,地產要給實體經濟輸血。

若高價盤賣不動,深圳的地能賣的動嗎?原定10月22日出讓的前海桂灣兩地塊,為何終止出讓?不就是前海寫字樓空置率高(50%以上)作亂的嘛!國家要求“穩地價、穩房價”,深圳的“高地價、高房價”局面不改。要讓新房賣得動,就必須讓“換房”鏈條轉起來。

5

從貝殼的數據看,二手房的掛牌量在增加,業主成交週期(從掛牌到成交)高達135天。也就是說,業主將一套房子掛出去,平均要135天后,才能成交。相比之下,2016-2018年分別僅為56天、88天、101天。這說明,百姓想買好房子,看了又看,成本太高、價格太貴。

深圳取消“豪宅税”,买房能省多少钱?

圖:2019年10月份深圳二手住房市場基本面

目前,由於資金面緊張,在新房定價上,開發商相對理性,新房對二手房還是有一定的優勢。現在,深圳二手房市場,剛需只買“老破小”或公寓,價高的二手房,只有換房才能支付得起。

要讓大家去買新房,就得讓“換房”鏈條循環起來。而且,一次“換房”,至少帶動2套房交易,甚至是3-4套的“連環單”交易。只要換房加快了,包括新房、二手房在內的整個樓市就激活了。唯有這樣,“11.22”出讓的7宗地,才能吸引更多的開發商,才能賣個好價錢,才能讓開發商心甘情願地競配更多的人才住房,還能限制人才住房和普通住房的價格。

6

轉了這一大圈,我們再回到起點。這就是為何,深圳這次“豪宅線”的新政中,直接取消了總價衡量的“豪宅線”。一方面,如果一下子從2015年的豪宅價格線調到現在的水平,豈不是這幾年房價控制很失敗?另一方面,現在很多二手房賣不動了,未來深圳還要大規模供應住宅用地,“雙限雙競”下,還有更多的房子將成為豪宅,稅費成本高,怎麼賣得動呢?

所以,乾脆把總價衡量的“豪宅線”廢掉,用回住建部的前2個標準上。也就是,未來深圳的“豪宅”(非普通住宅),只有2個標準,即容積率1.0以上、單套建築面積在144平米以上。這樣的結果是,深圳大部分房子,都不是“豪宅”了。但疑惑的是,為何深圳連住建部關於豪宅的第三個標準,即“實際成交價低於規定的所在區域普通住房價格”也不遵守了呢?

奧妙是,以後深圳的房地產市場,已不是過去那個市場了,它承擔著給實體經濟、公共服務輸血的重任。新建商品住房價格越高,給實體經濟、公共服務做的貢獻就越大。未來,新建商品住房佔比只有40%,而其他住房佔60%,而這60%的配建,都要讓開發商來配建。

深圳取消“豪宅税”,买房能省多少钱?

7

另外,所謂的深圳不依賴土地財政,那是房地產、金融、互聯網、高科技蓬勃向上的那幾年(2015-2018年),他們貢獻了深圳稅收的大頭。但今非昔比,地產迴歸居住屬性;“去槓桿”後P2P暴雷、資本市場理性;互聯網過了紅利期,高科技受制貿易戰。幾大財源貢獻度下降,深圳財政收入增速也降至2009年以來新低。

但是,當下的深圳,可不是10年前的深圳,花錢的地方太多了。先行示範區、大灣區框架下,深圳肩負著國家重託、民心所望。能力越大、責任越大。責任大了,能力必須跟上。未來,深圳不僅要補上教育醫療的短板,年薪30-40萬引進清華、北大畢業生,科技創新上要再上臺階。

剛剛公佈的30平方公里產業用地出讓,要搞三個產業:重大創新載體、新興產業集群、產業鏈重點領域。這些都是短期不見經濟效益的基礎科研、攻堅性研究,政府投入會非常大。錢從哪裡來?國家只給政策,其他的自己想辦法。所以,地產還須保持相對旺盛的態勢。

為何老國企——深業集團,不得不把深業中城拿出來賣(本來是用來租的)。沒辦法,財政缺錢;為何深圳“6.24”史詩級土拍之後,又來個“11.22”更加史詩級的拍地呢,為何深圳把簡單均價也取消了,因為按原來的規則,恆定在5.4萬元的均價,真的撐不住了!

深圳取消“豪宅税”,买房能省多少钱?

8

最後,迴歸到對購房者的建議上。

從前面分析看,取消總價豪宅線,降低了交易稅費,也就降低了購房者一次性支付的成本,二手房購房門檻也就降低了,從而能讓“換房”需求主導的深圳樓市(新房+二手房)循環起來。保證稅收貢獻的同時(房地產直接貢獻深圳15%-20%的地稅收入),提高新房市場購買力,提高開發商拿地積極性。

根據貝殼數據,按原來的豪宅線,存量房中40%的房子為豪宅。前面講了,深圳92%的存量房容積率高於1.0、面積在144平米以下。因此,此次稅收新政,將讓60-80萬套的房子變為普通住房。特別是,對2015-2016年這兩年高價位時交易的房子,降成本效應更明顯。

這兩年,房價快速上漲,但2017年以來“高位橫盤”,很多業主將房子掛牌了,但賣不出去。此次稅收新政,將激勵這部分人換房。另外,新政也對這一期間的投資客有“解套”效應。從區域上講,這三年房價上漲較快的龍華、寶安、南山等三個區域,將是二手房成交放量大的區域。

大家關心的,比如業主會不會返價,房價會不會漲等,我是這樣認為的:深圳二手房市場很透明,業主和買家充分博弈。相比上一輪樓市週期啟動前的2015年,現在最大的問題是,房價在歷史最高位上,買家支付能力明顯減弱,並不會因為稅費降低,而產生新一輪“週期”。

2015年之前交易的房子再次入市,因為稅費明顯降低,可能導致買家返價或提高掛牌價。根據貝殼數據,現在買家議價空間為4%(買家誠意買,賣家願意降價4%)的情況下,筆者認為,買家大概率不會接受全部返價,最後的結果是“房價小幅上漲,買家稅費降低”的雙贏。若是2017年以來交易的房子再次入市,房子增值效應不明顯,促成交易的效應大於漲價效應。

目前,市場信息比較混亂,加上投資客想借機出貨,鼓吹賣家返價和房價上漲,建議購房者冷靜觀市、多看為好。從趨勢看,無論是宏觀政策走向,還是深圳樓市基本面,都支持未來樓市維持一定溫度,但稍熱就會導致調控祭出。總之,房價漲幅有限,買家不急不躁,擇機入市,投資勿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