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善積德,幫助別人,成就自己

行善積德,幫助別人,成就自己

行善積德,幫助別人,成就自己

行善积德,帮助别人,成就自己

民間有句俗話:“一德二命三風水,四積陰功五讀書。”命運可以改變,能夠改變命運的是人的德行。德不是空談,而是實實在在的做人、做事。

從起心動念,到立身處世,到人生實踐,到功德圓滿,是一整套的流程。發心最重要,從發心的那一刻,就已經決定了未來的方向。若是善念便增一分福,若是惡念便減一分福。人的福報多少,從發心的那一刻起就已經開始計算了。每天的言行舉止,每天的真誠待人,每天的誠信做事,每天的修心養性,每天的積德行善,每天的渡人渡己,都在增添福報,改善和影響自身的命運。

行善积德,帮助别人,成就自己

宋朝宰相范仲淹,蘇州吳縣人,自幼孤貧,出生的第二年,父親就過世了,母親謝氏只好帶著尚在襁褓中的范仲淹改嫁山東淄州長山縣一戶姓朱的人家,改姓名叫朱說。

范仲淹從小讀書十分刻苦,一心想要濟世救人。有一次,他遇到一個算命先生,問道:“我以後能不能當宰相?”算命先生說:“小小年紀,口氣是不是有點太大了?”范仲淹有點不好意思地說:“那你看我可不可以當醫生?”算命先生很好奇,問:“兩個志願怎麼差這麼大?”范仲淹回答:“唯有良醫和良相可以救人。”算命先生說:“不必再推算了,你有這顆善心,就已經是良相了。”

行善积德,帮助别人,成就自己

范仲淹後來做到了宰相,把俸祿拿出來買了近城的好田一千畝,稱它“義田”,給貧窮無田地者耕作。每天有飯食給他們吃,每年有衣服給他們穿,凡是有嫁女兒的、娶媳婦的、或是有亡故的、安葬的種種事情,都拿錢貼補他們,並且選擇他族裡年長又賢良的人,去管理這件事,一切銀錢的付出和收入,都有一定的計劃。實踐了他小時念念利益眾生的宿願。

有一次,范仲淹在蘇州買屋居住,一位風水先生盛讚此屋風水極佳,後代必出公卿。范仲淹心想,既然此屋風水能使後代顯貴,不如改為學堂,讓蘇州城百姓的子弟入學,將來眾人的子弟都能賢達顯貴,較之自己一家的子弟顯貴,豈不是更為有益嗎?於是立刻把住宅捐出來,改作學堂,希望能讓更多的孩子讀書,讓國家有更多的棟樑之才。蘇州在此地就學的學子們,在這八百年的過程中,出了三四百個進士,幾十個狀元。

范仲淹不僅自身清廉儉樸、樂善好施,教導子女做人要正心修身、積德行善。一次,范仲淹讓次子範純仁自蘇州運麥至四川。範純仁回來時碰見熟人石曼卿,得知他逢親之喪,無錢運柩返鄉,便將一船的麥子賣掉送給了他,結果錢還是不夠,就把船也賣掉了。賣完後,範純仁回到京城跟父親彙報這件事,當範純仁講道:“我把五百鬥麥子賣掉,錢還是不夠。”范仲淹抬起頭對他說:“那你就把船也賣掉了吧!”範純仁說:“我已經賣掉了。”

行善积德,帮助别人,成就自己

范仲淹四個兒子長大成人,均聰明正直、德才兼備,分別官至宰相、公卿、侍郎,范家的後人都賢達顯貴,綿延不絕,八百年來,蘇州范家一直人丁興旺,正直善良、有情有義的家風薪火相傳至今。

造福別人,就是造福自己;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善良的人,往往可以逢凶化吉;福報大的人,常常可以化險為夷。這不是一種迷信,也不是“怪力亂神”。種豆得豆,種瓜得瓜。今日之果,往往來自他日之因。今日之因,往往成就他日之果。人可以不信佛,不信關公,不信上帝,不信神靈,但不能不信因果。

行善积德,帮助别人,成就自己

因果是自然規律,在人類出現之前,因果便已經存在。因果從發心那一刻起,就已經如影隨形,真實記錄各人的善惡功過。因果循環,報應不爽,不是不報,時候未到,並非因果不存在。很多人看到壞人吃的好,穿的好,就心生羨慕,就感慨“好人不長壽,禍害活千年”,殊不知,這恰恰是犯了常識性的錯誤,目光短淺,只看到眼前幾釐米的地方,卻不知道幾千公里之外依然在發生事情。

人因為自己的私慾矇蔽的良心,又因為自己的狂妄矇蔽了雙眼,更因為不信因果而任性妄為,不斷減損自己的福報。錦繡前程,美好前景就葬失在自己的自以為是上。

人生的智慧,在從善如登的臺階上仰視,可能會感覺行善積德會很難很難,但真正堅守下來,就會發現善心善念就像沁人心脾的甘泉,讓人心曠神怡,讓人輕鬆暢快。因為人沒有揹負,沒有包裹,不用擔憂厄運的降臨,一切都是自然而然,一切都是坦坦蕩蕩。

行善积德,帮助别人,成就自己

從惡如崩的世界讓人恐懼,雖然剛開始像坐過山車,那麼刺激,那麼精神,那麼隨心所欲,然而任何的事情都會有個結果,激情過後,瀟灑過後,因果就會拿著流水簿來結算,今生還不清,下世還。自己還不清,子女還。這筆賬沒人可以代付,只能自己在後來的積德行善中來一點點的歸還。

命運的離奇不在於眼前所看到的一切,那一切都是肉眼凡胎的我們所看到的虛妄。只有用心眼去感知,用慧心去領悟,那樣才能看到的更加真切,更加長遠。

從起心動念為別人想,為社會想,為利益眾生想,命運會大不同,人生的格局也會大不同。

行善积德,帮助别人,成就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