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國際仲裁院納入“一站式”國際商事糾紛解決平臺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雙區驅動”戰略的推進,如何在“一國兩制三法域”的背景下,加強粵港澳法治合作與協同創新,提供更自由、更便利的爭議解決服務?由深圳國際仲裁院(英文簡稱“SCIA”)主辦的第九屆中國華南企業法律論壇日前舉行,來自境內外600多位企業高管、專家學者、資深律師、仲裁員、法官齊聚找尋答案,共同探討國際商事爭議解決機制和規則的完善。

深圳国际仲裁院纳入“一站式”国际商事纠纷解决平台

“建設國際仲裁高地是近年來深圳的一項新任務。深圳致力打造最安全穩定、最公平正義、法治環境最好的標杆城市,通過國際商事爭議解決制度創新和仲裁規則的跨境銜接與融合,助力深圳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國際一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深圳市副市長王立新說。

深圳国际仲裁院纳入“一站式”国际商事纠纷解决平台

深國仲已有147名仲裁員來自港澳

論壇以“中國企業與國際商事爭議解決”為主題。國務院國資委政策法規局一級巡視員肖福泉說,隨著我國全方位對外開放、“一帶一路”建設,大力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製造合作,中國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走出去的步伐進一步加快,境外資產總額快速增長。但與此同時,國際經貿環境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國際貿易爭議糾紛也不斷出現。

深圳国际仲裁院纳入“一站式”国际商事纠纷解决平台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羅東川說,在“雙區驅動”戰略下,最高人民法院已要求各級人民法院進一步提升對深圳法治化營商環境的支持和保障力度,助力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打造法治城市示範。

“一是充分發揮司法職能作用,不斷優化營商環境;二是始終堅持支持仲裁發展的立場,不斷完善仲裁司法審查的各項制度;三是創新完善國際商事糾紛解決機制,建立健全‘一站式’國際商事糾紛解決平臺。”羅東川說,目前,最高人民法院已經選定了包括SCIA在內的五家仲裁機構,進入到“一站式”國際商事糾紛多元化解決機制,通過國際商事法庭對這些國際商事仲裁機構提供財產保全、證據保全和行為保全的支持,為市場主體提供更為專業便利高效的爭議解決服務。

SCIA港籍理事、香港特區政府律政司前任司長袁國強說,2012年來,SCIA利用特區立法《深圳國際仲裁院管理規定》的創新制度安排,已聚集大灣區法律資源不斷探索創新。一是在法人治理機制中進一步強化港澳因素,現任13名理事中,有6名來自港澳;二是仲裁員名冊持續增加港澳仲裁員數量,目前共有147名來自港澳地區;三是通過規則創新,創造性地規定香港為默認仲裁地,加強粵港澳大灣區規則銜接;四是建立平臺,提升三地合作水平,共同助力大灣區法治合作與營商環境建設。

深圳首創“選擇性復裁程序”仲裁規則

深圳国际仲裁院纳入“一站式”国际商事纠纷解决平台

SCIA院長劉曉春說,SCIA在2019年新版仲裁規則中首創“選擇性復裁程序”,成為國際商事仲裁“一裁終局”制度的創造性補充,可在不損害其效率和優勢之餘,擴大當事人意思自治空間,為獲取最大化的實體救濟提供了新的選擇。

“當事人意思自治是仲裁最基本的原則,這在SCIA今年施行的新版仲裁規則中予以了充分體現。除了可以約定選擇性復裁,在具備可實施性以及不與仲裁程序適用法律的強制性規定相沖突的前提下,當事人還可以約定適用其他仲裁規則,或約定對《仲裁規則》有關內容進行變更;可以選擇仲裁庭的人數和組成方式;可以選擇審理方式;可以約定證據規則;可以約定仲裁地、仲裁語言、送達方式、開庭地點和適用的實體法律,三人庭首席仲裁員的產生方式也多樣,可以充分尊重當事人的意思自治。”劉曉春說。

深圳国际仲裁院纳入“一站式”国际商事纠纷解决平台

當日,來自中國南方航空、中國建築、招商局集團、華潤置地、華為、騰訊、阿里巴巴、百度等共15家知名企業總法律顧問獲任中國華南企業法律論壇主席和副主席成員,深圳市司法局局長蔣溪林則獲聘SCIA新理事。

【記者】張瑋

【作者】 張瑋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