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味原產地·雲南》最後收關:補補油水

《風味原產地·雲南》最後收關:補補油水

《風味原產地·雲南》最後收關:補補油水

《風味原產地·雲南》最後收關:補補油水

怒江路上的風景,怕是任何人一生可以體驗的,最極致的壯美了。

崇山峻嶺,險峰深谷不說,時不時還能聽到洶湧的江水怒吼咆哮而過、聲震山谷。海拔從2000米的滄瀾江起到最高山峰,落差能達到4700多米。“美從險中來”,放在怒江,一點都不過分。

《風味原產地·雲南》最後收關:補補油水

怒江峽谷 *《風味原產地 · 雲南》

這也解釋了數百年來,這裡幾乎一直與世隔絕的原因。天險阻隔了交通和科技,依靠雙足,外面的人進不來,大山裡的人也出不去。

好在大自然給力,全年春夏的季節和豐沛的降水,讓身邊充滿了大自然的慷慨贈予。住在怒江邊的怒族和傈僳族人且嘗且試,也活出了自己的飲食風格。

漆樹就是一個意想不到的存在。


▲點擊觀看《漆油》預告片

騰訊視頻,點擊“瞭解更多”觀看正片!

1

試著靠近一顆漆樹,摸一摸,沒多久你就會全身開始瘙癢。

這是漆樹脂裡漆酚搞的鬼。它跑到你的皮膚上,皮膚表層下的蛋白質卻不知道 ,傻乎乎地繼續工作,沒意識到外來物種的入侵,直到運轉到一半出問題了,才開始釋放求救型號。

這時候已經遲了,大片的紅疹子讓你難受得要命,你也沒什麼招。如果不算嚴重,過個24小時也就自然好了。

《風味原產地·雲南》最後收關:補補油水

遍佈漆樹 *《風味原產地 · 雲南》

所以如果可以選,應該沒人願意住在漆樹叢生的地方。但怒江邊的人沒得選,自己的家園,從一開始,就遍佈了漆樹。

漆樹當然不是一無是處的!嫩苗跟香椿一樣可食用,割破它的表皮,淌出來的生漆塗抹在傢俱上就可以防蟲固體,更別說取暖生火當柴火了。

《風味原產地·雲南》最後收關:補補油水

淌出來的粘液 *植物圖鑑

而且生漆是怒江百年前朝貢與賞賜的起點。早在大理國時期,怒江人的經濟收入很大的一部分,就來自於外地商人對本地生漆的收購。

2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漆樹自然也是吃漆樹了。

一代代怒江人與漆樹共生,竟然產生了抗體。這裡的人再也沒有遇到漆樹過敏的症狀,而漆樹也愈發成了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甚至一個怒江人的一年,都是圍著漆樹的生長週期運轉的 。

春天,漆樹抽芽。家裡的男人們就爬上樹,把漆芽剪下來,汆水燒湯涼拌吃。

《風味原產地·雲南》最後收關:補補油水

漆樹芽 *國漆產業科技園

夏末秋初,漆樹枝繁葉茂,男人們便會上山採生漆。他們在一顆顆漆樹上熟練的劃開V型口子,一個人一天至少能採3斤。一片林子,一個夏季,吃住都在山裡,採上百斤沒問題。拿出去賣,基本就滿足一年家裡的花銷了。

《風味原產地·雲南》最後收關:補補油水

劃開V字 *搜狐

進入冬季,漆樹掛滿果實,男人們便會再次上樹。這次,他們會用竹夾把一串串漆樹籽卷下來。

怒江人直覺的知道這籽也是有用的,於是不斷地嘗試,最終找到了一種獨特的,提煉漆油的方法。

山裡不好種油菜花,也不好養牲畜,漆油便是補充食用油脂最好的來源。

《風味原產地·雲南》最後收關:補補油水

卷漆樹籽 *《風味原產地 · 雲南》

3

提煉漆油是個全家性的工作。

一顆顆比黃豆粒還小的漆樹籽,第一步要做的就是乾燥。新鮮的籽可榨不出油來,在家曬乾儲存到過年前,就可以榨油了 。

《風味原產地·雲南》最後收關:補補油水

漆樹籽 *《風味原產地 · 雲南》

巨大的石舂是家裡的寶貝,媽媽姑姑嬸嬸通常會站到舂棒的一段,留一個人站在舂旁不停攪拌,大家一邊嘮嗑一邊用槓桿原理舂漆籽,半天不到,就舂得粉碎。

充滿油脂的籽仁混合著粉碎的殼,在石舂裡散發著獨特的味道。

另一邊,大鐵鍋裡,泉水已經開始翻滾冒泡。粉碎的漆籽哧地滑入,必須是最有經驗的人掌勺。

漆籽粉在水裡需要不斷地攪拌,至少是1個多小時,直到漆籽由淡黃色變成了黑色,原本水粉分離也逐漸變成了粘稠狀。

《風味原產地·雲南》最後收關:補補油水

不斷攪拌 *《風味原產地 · 雲南》

最後便是壓油了,這是一個必須迅速的工作。漆樹籽含有較多蠟質,只要稍稍冷卻就會凝固。

火速把煮好的棕櫚樹皮鋪開,裝上滾燙的漆樹籽,裡三層外三層的裹起來,飛奔到每家都有的,形狀各異的壓油設備上,全家就開始了使勁的過程。其實也不復雜,就是槓桿加千斤頂的結合。

《風味原產地·雲南》最後收關:補補油水

壓油 *《風味原產地 · 雲南》

只需兩棵漆樹和2~3天的辛苦勞作,就可以榨出一家5口一年所需的漆油了。滾熱的漆油用碗裝起來,沒幾個小時,就凝固成棕色如蜂蠟一樣的固體。就這麼自然地放著,便可以保存一年。

《風味原產地·雲南》最後收關:補補油水

漆油凝固 *《風味原產地 · 雲南》

4

險峰峻嶺裡,除了養雞,其他所有牲口都很難存貨,動物油脂資源嚴重匱乏。

漆油的存在,完美地填補了怒江人對能量和熱量的需求。

就拿夏季上山採生漆來說吧,山上一住就是幾個月,吃什麼呢?怒江男人自有一套:他們只需揣著一板漆油,帶著一些乾糧和家裡釀的酒,就能上路了。

畢竟生火是個容易的事兒,而且從小在山裡長大,什麼能吃,什麼不能吃他們一清二楚。所以多的瓜果蔬菜也用不著,山裡有啥就吃啥。

《風味原產地·雲南》最後收關:補補油水

山裡有啥吃啥 *《風味原產地 · 雲南》

這也就促成了蜂蛹俠拉這個獨特食物的產生。

“俠拉”是怒族人的發音翻譯,意思是“肉炒酒”,是當地一種非常重要的“能量餐”。

什麼蛋白質都可以做成俠拉,最常見的是家裡散養的雞肉,製作的方法也很簡單:用漆油先炒香蛋白質,然後加大量的米酒煮開。成品亦湯亦飲料,吃完渾身熱乎乎的,還不餓了。

《風味原產地·雲南》最後收關:補補油水

漆油燉土雞 *《風味原產地 · 雲南》

住在山裡,哪裡來的雞。男人們的妙計,就是找尋山裡的蛋白質。最方便易得的蛋白質便是蜂蛹

把蜂巢用火燎燒後取出蜂蛹,在漆油裡炒一炒,加上隨身攜帶的米酒,就是蜂蛹俠拉了。山林的夜裡,絲絲小風吹得身子有點涼,來上一杯蜂蛹俠拉,果腹的同時暖了身子,第二天起來,還能接著有勁兒地忙活一天。

《風味原產地·雲南》最後收關:補補油水

製作蜂蛹俠拉 *《風味原產地 · 雲南》

5

新榨漆油的日子一定是一年裡最重要的日子,團結了全家人不說,還有吃有帶。所以這時,怒江人便會做一道一年到頭最貴重的菜餚,漆油雞

漆油雞跟城裡紅燒雞塊概念無二:漆油下鍋燒肉,雞肉在美拉德作用下散發出焦香的氣息,加水和鹽慢燉,不用任何調味料,就是最可口的味道。

《風味原產地·雲南》最後收關:補補油水

焦香的味道 *《風味原產地 · 雲南》

怒江人吃漆油雞須配乾飯。在過去即便沒有大米,也得是包穀沙摻飯。畢竟好日子,配好食物才是道理。怒江本地不產大米,於是漆油也成了跟隔壁村交換大米的產物。

《風味原產地·雲南》最後收關:補補油水

熱乎乎地下肚 *《風味原產地 · 雲南》

用漆油換大米,煮好的飯再配著著漆油做的雞,熱乎乎地下肚,

這種今天再也看不見的物與物的交換和輪迴,就這麼悄無聲息地,藏在了怒江人的一頓飯中。

點擊“瞭解更多”就可以觀看《漆油》正片哦!

頭圖來自:《風味原產地》主創團隊

圖片部分來源網絡

如有疑問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上期留言

你小時候,你們家都用過什麼方式保存瓜果蔬菜?

@彭彭:我就愛吃臭鱖魚,但是不會做。

@任逍遙:在廣東,無論是蔬菜還是水果,有個說法是“不時不食”,所以水果很少有過季保存的,但在盛產荔枝、龍眼的茂名地區,人們會把龍眼去核曬乾,製成龍眼乾,荔枝則用來泡酒,都是當地的特產

本期聊天

你吃過什麼令人震驚的食物麼?

《風味原產地·雲南》最後收關:補補油水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吃百家飯。歡迎關注風味星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