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遺產之曲阜三孔(孔府孔廟孔林)孔子故里,天下第一家

曲阜,古為魯國國都,孔子故里,被譽為“東方聖城”、“東方耶路撒冷”。地處山東省西南部,北距省會濟南135公里。1982年,曲阜被評為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1994年,孔廟、孔府、孔林列入聯合國《世界遺產名錄》(編號:704)。曲阜是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今日的曲阜城為明代所重建。“曲阜”一名始見於《禮記》。

世界文化遺產之曲阜三孔(孔府孔廟孔林)孔子故里,天下第一家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孔子是公元前6至5世紀最偉大的哲學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孔子的廟宇、墓地和府邸位於山東省的曲阜。孔廟是公元前478年為紀念孔子而興建的,千百年來屢毀屢建,到今天已經發展成超過100座殿堂的建築群。孔林裡不僅容納了孔子的墳墓,而且他的後裔中,有超過10萬人也葬在這裡。當初小小的孔宅如今已經擴建成一個龐大顯赫的府邸,整個宅院包括了152座殿堂。曲阜的古建築群之所以具有獨特的藝術和歷史特色,應歸功於2000多年來中國曆代帝王對孔子的大力推崇。

世界文化遺產之曲阜三孔(孔府孔廟孔林)孔子故里,天下第一家

孔子出生

顏徵(zhēng)在(前568-前537年),今作“顏徵在”,孔子之母。孔子的父親是叔梁紇。顏徵在生孔子時,曾去尼丘山祈禱,然後懷下孔子,故起名為丘,字仲尼。孔子3歲時,叔梁紇去世,顏徵在在極為艱難的情況下將孔子培養成身高九尺六寸、以博學聞名的英才。孔子14歲時,顏徵在因操勞過度而逝。

世界文化遺產之曲阜三孔(孔府孔廟孔林)孔子故里,天下第一家

孔子生前在自己的故鄉曲阜開壇授學,為此後2000多年的中國歷史地打上了儒學烙印。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文化,按照自己的理想塑造了整個中國的思想、政治和社會體系,成為整個中國文化的基石。孔廟,公元前478年始建,後不斷擴建,至今成為一處佔地14公頃的古建築群,堪稱宮殿之城。孔府,建於宋代,是孔子嫡系子孫居住之地,與孔廟毗鄰,共有九進院落,舊稱“衍聖公府”。孔林,亦稱“至聖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專用墓地,也是世界上延續時間最長的家族墓地,是一處古老的人造園林。

世界文化遺產之曲阜三孔(孔府孔廟孔林)孔子故里,天下第一家

曲阜孔廟

又稱“闕里至聖廟”,位於曲阜市中心鼓樓西側,是祭祀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祠廟。始建於孔子逝後的第二年(前478年),歷經2000多年70多次重修擴建,到清代形成了最後的規模,佔地9.6 公頃,有建築104座,碑刻1172幢,古樹1250餘株。規制宏偉,氣勢巍峨。

世界文化遺產之曲阜三孔(孔府孔廟孔林)孔子故里,天下第一家

曲阜孔廟以孔子故居為廟,歲時奉祀。西漢以來歷代帝王不斷給孔子加封諡號,孔廟的規模也越來越大,成為全國規模最大的孔廟。現存的建築群絕大部分是明、清兩代完成的,前後九進院落,仿北京故宮樣式修建的。現為國家5A級景區,與北京故宮、承德避暑山莊並列為中國三大古建築群; 與南京夫子廟、北京孔廟和吉林文廟並稱為中國四大文廟。

世界文化遺產之曲阜三孔(孔府孔廟孔林)孔子故里,天下第一家

孔廟初建時只有“廟屋三間”,內藏孔子生前所用的“衣、冠、琴、車、書”。現在孔廟仍然保存了許多有關孔子的古蹟,如故宅井、詩禮堂、魯壁、金絲堂以及為紀念孔子講學建造的杏壇等;孔廟又是王者的宗廟;孔廟建築含有宮庭特點、宗族家廟特點和祭祀特點。

世界文化遺產之曲阜三孔(孔府孔廟孔林)孔子故里,天下第一家

宋代孔廟平面圖

金代修孔廟8次。元代修孔廟13次。明代23次,其中明孝宗弘治十二年(1499年),孔廟遭受重大火災,重修後基本上形成了現在的規模。孔廟縱長630米,橫寬140米,共九進院落,前三進為引導性庭院,從第四進庭院起建築增多,第六進以後分為左、中、右三路佈局。孔廟有門坊54座,“御碑亭”13座,各種建築104餘座,殿、堂、壇、閣466多間。廟內保存漢代以來歷代碑刻1044塊,僅次於西安碑林,有我國第二碑林之美譽。

世界文化遺產之曲阜三孔(孔府孔廟孔林)孔子故里,天下第一家

明代古廟平面圖

金聲玉振坊

金聲玉振是孟子對孔子的評價,象徵孔子思想集古聖先賢之大成,讚頌孔子對文化的巨大貢獻。坊額4個大字“金聲玉振”,是明著名書法家胡纘宗題寫的。坊後是一座單孔石拱橋,橋下就是泮水。橋後東西各有一幢石牌,立於金明昌二年(公元1191年),上刻“官員人等至此下馬”,就連皇帝祭祀孔子也要下輦而進,可見孔廟的尊嚴。

世界文化遺產之曲阜三孔(孔府孔廟孔林)孔子故里,天下第一家

世界文化遺產之曲阜三孔(孔府孔廟孔林)孔子故里,天下第一家

欞星門

欞星,即靈星,又名天田星,古代祭天,先要祭祀靈星。孔廟設門名靈星,是說尊孔如同尊天。欞星門明間額坊由上下兩層石板組成,下層刻乾隆皇帝手書“欞星門”3個大字。明代時此門為木製,清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重修時“易以石”。

世界文化遺產之曲阜三孔(孔府孔廟孔林)孔子故里,天下第一家

聖時門

聖時門始建於明永樂十三年(1415年),過聖時門,豁然洞開,偌大一個庭院,迎面3架拱橋縱跨,稱“壁水橋”。橋南東西二門,甬道相連,此是孔廟的第二道偏門。過去只有皇帝祭祀才可走正門。

世界文化遺產之曲阜三孔(孔府孔廟孔林)孔子故里,天下第一家

弘道門

是明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時孔廟的大門,據《論語》“人能弘道”欽定命名,以讚頌孔子闡發了堯舜禹湯和文武周公之道。

世界文化遺產之曲阜三孔(孔府孔廟孔林)孔子故里,天下第一家

大中門

大中門原名中和門,原為宋代孔廟的大門,今門系清代所建。門左右兩旁禹有綠瓦拐角樓一座,系元至順二年(公元1331年)為使孔廟象皇宮一樣威嚴而建的。

世界文化遺產之曲阜三孔(孔府孔廟孔林)孔子故里,天下第一家

奎文閣

入大中門,過同文門,院北端一座高閣拔地而起,它就是以藏書豐富、建築獨特而馳名中外的孔廟藏書樓——奎文閣,始建於宋天禧二年(公元1018年),始名“藏書樓”,金重修時改名“奎文閣”,清乾隆皇帝重新題匾。奎文閣高23.35米,中夾暗層,結構合理,固堅異常,康熙年間的大地震使曲阜“人間房屋傾者九,存者一”,而奎文閣安然無恙,巋然屹立,不愧為我國著名的古代木結構建築之一。

世界文化遺產之曲阜三孔(孔府孔廟孔林)孔子故里,天下第一家

世界文化遺產之曲阜三孔(孔府孔廟孔林)孔子故里,天下第一家

奎文閣前有兩座御碑亭,亭內外共有四幢明代御碑。東南露天的“重修孔子廟碑”。為明憲宗朱見深所立。碑文字楷書,書體端莊,結構嚴謹,以精湛的書法著稱於世。石碑立於成化四年(公元1468年),習稱“成化碑”。此院東西各有一所獨立的院落,名曰“齋宿”,祭祀孔子前祭祀人員在此戒齋沐浴。清代康熙、乾隆皇帝祭祀孔子曾在東院沐浴,又稱“駐蹕”。

世界文化遺產之曲阜三孔(孔府孔廟孔林)孔子故里,天下第一家

十三碑亭

過奎文閣為孔廟的第6進庭院。院落狹長矗立著13座碑亭,南8北5,十三碑亭專為保存封建皇帝御製石碑而建,習稱“御碑亭”。亭內存碑55幢。兩座正方形的金代碑亭,斗栱豪放,佈置疏朗,是孔廟現存最早的建築。

世界文化遺產之曲阜三孔(孔府孔廟孔林)孔子故里,天下第一家

各亭石碑多以似龜非龜的動物為趺,名曰贔屓(bi,xi),龍的兒子,贔屓擅長負重,故用以馱碑。碑亭中最早的是兩幢唐碑,皆位於南排開東起第六座金代碑亭中。最大的一幢石碑是清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所立,位於北排東起第三座碑亭內。這塊碑約重35噸,加上碑下的贔屓,水盤,約重65噸。這塊石採自北京的西山,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能將此碑安然運抵千里之外的曲阜,不能不使人驚歎。十三碑亭院兩側,東建毓粹門,西建觀德門,供人出入,是孔廟的第三道偏門。

世界文化遺產之曲阜三孔(孔府孔廟孔林)孔子故里,天下第一家

大成門

是孔廟第七道大門。“大成”,是孟子對孔子的評價。五門大開時,將孔廟分作三路:東為承聖門,內奉祀孔子上五代祖先;西為啟聖門,內奉祀孔子父母中路大成門,三門並立,左掖金聲門,右掖玉振門。中路主祭孔子夫婦,並以歷代先賢先儒配享從祀。

世界文化遺產之曲阜三孔(孔府孔廟孔林)孔子故里,天下第一家

杏壇

相傳孔子講學的地方。宋天禧二年(1018年),孔子四十五代孫孔道輔以正殿舊址除地為壇,環植以杏,名曰杏壇”,金代始於壇上建亭,由當時著名文人党懷英篆書“杏壇”二字,景色優美。乾隆皇帝曾為之賦詩:“重來又值燦開時,幾樹東風簇絳枝,豈是人間凡卉比,文明終古共春熙。”

世界文化遺產之曲阜三孔(孔府孔廟孔林)孔子故里,天下第一家

兩廡

大成殿東西兩側的房子叫“兩廡”,是後世供奉先賢先儒的地方。這配享的賢儒大都是後世儒家學派中著名的人物,如董仲舒、韓愈、王陽明等。在唐朝僅有20餘人,到民國時,多達156人。這些配享的人原為畫像,金代改為塑像,明成化年間一律改為寫有名字的木製牌位,供奉在一座座的神龕中。

世界文化遺產之曲阜三孔(孔府孔廟孔林)孔子故里,天下第一家

大成殿

大成殿是孔廟的主殿,高24.8米,和故宮太和殿、岱廟宋天貺殿並稱為東方三大殿。匾額字徑1米,是清雍正皇帝的手書。大殿結構簡潔整齊,四周廊下環立28根雕龍石柱,均以整石刻成。龍柱兩兩相對,各具變化。無一雷同,造型優美生動,是曲阜獨有的石刻藝術瑰寶。

世界文化遺產之曲阜三孔(孔府孔廟孔林)孔子故里,天下第一家

大成殿內正中供奉孔子塑像,坐高3.35米,兩側為四配,東位西向的是復聖顏回和述聖孔伋,西位東向的是宗聖曾參和亞聖孟軻。再外為十二哲。四配塑像坐高2.6米,十二哲塑像坐高2米。殿建於兩層臺基上,前連露臺,是祭祀時歌舞行禮的場所,現今第逢孔子誕辰(農曆九月二十八日)都要表演祭祀樂舞----八佾舞。

世界文化遺產之曲阜三孔(孔府孔廟孔林)孔子故里,天下第一家

寢殿

“寢殿”是孔廟三大建築之一(另兩大建築為奎文閣、大成殿),是供奉孔子夫人亓官氏的專祠。寢殿如皇后宮室制度。殿內神龕木雕游龍戲鳳,精美異常,龕內有木牌,上書“至聖先師夫人神位”。亓官氏,禮器碑作並官氏,宋國人,19歲嫁與孔子,生一子一女,先孔子七年去世。她的情況古籍很少記載。

世界文化遺產之曲阜三孔(孔府孔廟孔林)孔子故里,天下第一家

聖蹟殿

聖蹟殿是以保存記載孔子一生事蹟的石刻連環畫聖蹟圖而得名的大殿。是孔廟最後的第9進庭院。殿系明萬曆二十年(公元1529年)巡按御史何出光主持修建的。孔廟原有反映孔子事蹟的木刻圖畫,後改為石刻,由楊芝作畫、章刻石,嵌在殿內壁上,這就是120幅的“聖圖”。 是我國第一本有完整人物故事的連環畫,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世界文化遺產之曲阜三孔(孔府孔廟孔林)孔子故里,天下第一家

孔府

孔府有“天下第一家”之稱,是孔子嫡系長期居住的府第,也是中國封建社會官衙與內宅合一的典型建築,是中國僅次於明清皇帝宮室的最大府第。孔府佔地240畝,共有廳、堂、樓、房463間。九進庭院,三路佈局:東路 即東學,建一貫堂、慕恩堂、孔氏家廟及作坊等;西路即西學,有紅萼軒、忠恕堂、安懷堂及花廳等;孔府的主體部分在中路,前為官衙,有三堂六廳,後為內宅,有前上房、前後堂樓、配樓、後六間等,最後為花園。

世界文化遺產之曲阜三孔(孔府孔廟孔林)孔子故里,天下第一家

世界文化遺產之曲阜三孔(孔府孔廟孔林)孔子故里,天下第一家

大門

孔府大門,匾書“聖府二字”,為明朝嚴嵩所書。門兩邊有對聯一副“與國鹹休安富尊榮公府第,同天並老文章道德聖人家”,其中“富”字上面少一點,寓“富貴無頭”,“章”字一豎通到上面立字,寓“文章通天”,此聯概括出千百年來“聖人家”的氣派。

世界文化遺產之曲阜三孔(孔府孔廟孔林)孔子故里,天下第一家

世界文化遺產之曲阜三孔(孔府孔廟孔林)孔子故里,天下第一家

重光門

此門建於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門楣因懸明世宗親頒“恩賜重光”匾額,故稱“重光門”。又稱“垂花門”。重光門平時不開,每逢孔府大典、皇帝臨幸、宣讀詔旨和舉行重大祭孔禮儀時,才會打開。重光門因獨立院中,把前院和後院隔絕開來,所以又叫“塞門”。這樣的塞門只有封爵的“邦君”才能享受。

世界文化遺產之曲阜三孔(孔府孔廟孔林)孔子故里,天下第一家

大堂

正廳,即孔府大堂。是當年衍聖公宣讀聖旨接見官員、申飭家法族規、審理重大案件,以及節日、壽辰舉行儀式的地文。大堂正中懸掛著一個“統攝宗姓”匾,上刻清世祖順治六年(公元1649年)諭旨,規定了衍聖公在孔氏家族中的種種特權。從唐代起,朝廷就規定曲阜縣令由衍聖公兼任,明代以後,規定由衍聖公保舉孔氏族人兼任。堂內兩旁及後部陳列著正一品爵位的儀仗。

世界文化遺產之曲阜三孔(孔府孔廟孔林)孔子故里,天下第一家

二堂

也叫後廳,是衍聖公會見四品以上官僚及受皇帝委託第年替朝廷考試禮學、樂學童生的地方。室內有慈禧太后手書的“壽”字碑、“九桃圖”、“松鶴圖”等,是清光緒二十年(公元1894年),衍聖公孔令貽及其母、其妻專程赴京為慈禧祝壽時賞給的。

世界文化遺產之曲阜三孔(孔府孔廟孔林)孔子故里,天下第一家

三堂

二堂之後有個不大的庭院,此院的北屋即三堂。三堂也叫退廳,是衍聖公接見四品以上官員的地方,也是處理家族內部糾紛和處罰府內僕役的場所。

世界文化遺產之曲阜三孔(孔府孔廟孔林)孔子故里,天下第一家

內宅門

三堂之後,便是孔府的內宅部分,亦稱內宅院。有內宅門與外界相隔。此門戒備森嚴,任何外人不得擅自入內。清朝皇帝特賜虎尾棍、燕翅鏜、金頭玉棍三對兵器,由守門人持武器立於門前,有不遵令擅入者“嚴懲不貸”。為了保持與外界的聯繫,在內宅門專設兩種傳事的差役,一種叫差弁,一種叫內傳事,輪番在門旁耳房內值班,隨時向外和向內傳話。

世界文化遺產之曲阜三孔(孔府孔廟孔林)孔子故里,天下第一家

門的西側還有一個露出牆外特製的水槽--石流,府內規定挑水夫不得進入內宅,只把水倒入槽內隔牆流入內宅。

世界文化遺產之曲阜三孔(孔府孔廟孔林)孔子故里,天下第一家

貪壁

內宅門內有一照壁,其北側繪有一物,曰“犭貪“,是傳說中的貪婪之獸。它擁有眾多寶物,卻還想去吃太陽,最終葬身大海。此畫用以告戒府人不要貪贓枉法。

世界文化遺產之曲阜三孔(孔府孔廟孔林)孔子故里,天下第一家

前上房

貪壁正北迎面就是正廳,名叫前上房。是孔府主人接待至親和近支族人的客廳,也是舉行家宴和婚喪儀式的主要場所。明間正中高懸“宏開慈宇”的大匾,中堂之上,掛有慈禧親筆寫的“壽”字。

世界文化遺產之曲阜三孔(孔府孔廟孔林)孔子故里,天下第一家

前堂樓

穿過前上房,便進入了前堂樓院。前堂樓是七間二層樓閣,高13.10米,清光緒十二年(公元1886年)重建,孔子76代孫“衍聖公”孔令貽及三位夫人陶氏、豐氏、王氏及兩個女兒均住此樓。松筠永春匾額為孔令貽手書。

世界文化遺產之曲阜三孔(孔府孔廟孔林)孔子故里,天下第一家

後堂樓

後堂樓為清光緒十二年重建,為七間二層臺樓,東西兩側各有兩間二層配樓,形制與前堂樓同。是孔子七十七代孫、衍聖公孔德成的住宅。院內的樓是當年府內做針線活的地方,西樓是招待內客親屬的住宅。後堂樓之後還有5間正房,叫後五間,舊稱棗槐軒,原是衍聖公讀書的處所,清末成為女傭的住宅。

世界文化遺產之曲阜三孔(孔府孔廟孔林)孔子故里,天下第一家

後花園(鐵山園)

花園建於明代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孔府花園前後3次大修。其中有山、水、林、曲橋、花塢、水榭、噴泉,還有水中石島、乘涼的花廳、敬花神的石壇、賞月的涼臺、焚香讀書的壇屋。園內還有一株近幾年400年的“五君子柏”,一樹五枝,中生一株槐樹,因此又名“五柏抱槐”。

世界文化遺產之曲阜三孔(孔府孔廟孔林)孔子故里,天下第一家

世界文化遺產之曲阜三孔(孔府孔廟孔林)孔子故里,天下第一家

孔林

位於曲阜城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專用墓地,也是目前世界上延時最久,面積最大的氏族墓地。孔子卒於魯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四月乙丑,葬魯城北泗上。其後代從冢而葬,形成今天的孔林。自漢代以後,歷代統治者對孔林重修、增修過13次,成現今規模。

世界文化遺產之曲阜三孔(孔府孔廟孔林)孔子故里,天下第一家

孔林本稱至聖林, 孔子死後,弟子們把他葬於魯城北泗水之上,那時還是“墓而不墳”(無高土隆起)。孔林作為一處氏族墓地,2000多年來葬埋從未間斷。在這裡既可考春秋之葬、證秦漢之墓,又可研究我國曆代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和喪葬風俗的演變。1961年國務院公佈孔林被批准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孔林內現已有樹10萬多株。相傳孔子死後,“弟子各以四方奇木來植,故多異樹,魯人世世代代無能名者”,時至今日孔林內的一些樹株人們仍叫不出它們的名字,孔林不愧是一座天然的植物園。在萬木掩映的孔林中,碑石如林,石儀成群,因此,孔林又稱得上是名副其實的碑林。

世界文化遺產之曲阜三孔(孔府孔廟孔林)孔子故里,天下第一家

神道

孔林神道中間巍然屹立著一座萬古長春坊。這是一座六楹精雕的石坊,坊中的“萬古長春”四字,為明萬曆二十二年(公元1594年)初建時所刻,整個石坊氣勢宏偉,造型優美。坊東西兩側各有綠瓦方亭一座,亭內各立一大石碑,均為明代建築。

世界文化遺產之曲阜三孔(孔府孔廟孔林)孔子故里,天下第一家

洙水橋

是一座雕刻雲龍、辟邪的石坊。坊的兩面各刻“洙水橋”三字,北面署明嘉靖二年衍聖公孔聞韶立,南面署雍正十年年號。坊北有一券隆起頗高的拱橋架於洙水之上。橋北東側有一方正的四合院,稱作思堂,為當年祭孔時祭者更衣之所。室內牆上鑲嵌著讚頌孔林的石碑。此院東鄰的另一小院,門額上刻“神庖”二字,是當年祭孔時宰殺牲畜之處。

世界文化遺產之曲阜三孔(孔府孔廟孔林)孔子故里,天下第一家

享殿

擋墓門後面就是享殿。享殿甬道旁,有四對石雕,名曰華表、文豹、甪端、翁仲。華表系墓前的石柱,又稱望柱;文豹,形象似豹,腋下噴火,溫順善良,用以守墓;甪端,也是一種想象的怪獸,傳說日行1萬8千里,通四方語言,明外方幽遠之事;翁仲,石人像,傳為秦代驍將,威震邊塞,後為對稱,雕文、武兩像,均稱翁仲,用以守墓。兩對石獸為宋宣和年間所刻,翁仲是清雍正年間刻制的,文者執笏,武者按劍。甬道正面是享殿,前後廊式木架,殿內現存清帝弘曆手書“謁孔林酹酒碑”。

世界文化遺產之曲阜三孔(孔府孔廟孔林)孔子故里,天下第一家

孔子墓

享殿之後是孔林的中心所在——孔子墓。此墓似一隆起的馬背,稱馬鬣封。墓周環以紅色垣牆,墓前有巨墓篆刻“大成至聖文宣王墓”,是明正統八年(公元1443年)黃養正書。墓前的石臺,初為漢修,唐時改為泰山運來的封禪石築砌,清乾隆時又予擴大。孔子墓東為其子孔鯉墓,南為其孫孔伋墓,這種墓葬佈局名為攜子抱孫。

世界文化遺產之曲阜三孔(孔府孔廟孔林)孔子故里,天下第一家

子貢廬墓處

孔子墓西的3間西屋為子貢廬墓處。孔子死後,眾弟子守墓3年,相訣而去,獨子貢在此又守3年。後人為紀念此事,建屋3間,立碑一座,題為“子貢廬墓處。”

世界文化遺產之曲阜三孔(孔府孔廟孔林)孔子故里,天下第一家

子貢手植楷

享殿之後,另有一座灰瓦攢尖頂的方亭,稱“楷亭”。亭內石碑上刻著一棵古老的楷樹,即摹自其南側的“子貢手植楷”。相傳子貢奔喪來後,將一棵楷樹苗栽於其師墓旁,後成大樹。清康熙間遭雷火焚死,後人將枯乾圖象刻於石上。

世界文化遺產之曲阜三孔(孔府孔廟孔林)孔子故里,天下第一家

駐蹕亭

楷亭北有3座四角多欞碑亭,為駐蹕亭,北面的碑亭是為紀念宋真宗趙恆祭祀孔子所建的,中間及南面的二碑亭為紀念清帝玄燁及弘曆祭祀孔子所建。“蹕”是黃帝出行的車駕,此三亭即黃帝祭祀駐車之處。

世界文化遺產之曲阜三孔(孔府孔廟孔林)孔子故里,天下第一家

孔尚任墓

在孔林東北方向,路旁立一巨碑,上寫“奉直大夫戶部廣東清吏司員外郎東塘先生之墓”,這就是清初茂名劇作家、《桃花扇》作者孔尚任的墓碑。由此向西,有一座上書 “鸞音褒德”的墓群,孔子的後裔孔謙、孔宙孔彪、孔褒等均埋葬於此。自漢墓群西行還有明墓群,那裡墓冢點點,碑碣累累,石獸成群,明代著名書法家李東陽、嚴嵩等所書寫的碑石立於其間。

世界文化遺產之曲阜三孔(孔府孔廟孔林)孔子故里,天下第一家

於氏坊

為清朝皇帝乾隆之女立的紀念牌坊。傳乾隆女兒臉上有黑痣,算命先生說:“主一生有災,須嫁有福之人才可免去災禍。”朝中議論,只有聖人後代最妥,由於滿漢不準通婚,乾隆讓女兒認協辦大學士兼戶部尚書于敏中為義父,改姓於後下嫁孔家。此坊為紀念於氏而立。

世界文化遺產之曲阜三孔(孔府孔廟孔林)孔子故里,天下第一家

山東曲阜因孔子的盛名被譽為“東方聖城”,孔府、孔廟完整地體現了中國古代的建築風格和建築體系,承載了中華民族建築文化的變遷,想了解中國古建築文化,孔府、孔廟就是一個完整的樣板圖。孔林是一座清幽的天然植物園,多少文人雅士在此凋零,他們的存在,讓中國的文化得以流傳併發揚光大。所以,如果選擇遊覽孔府、孔林、孔廟,提前做好功課是非常重要的。不過,“三孔”的文化之淵博,即便是走馬觀花,也能讓你有不同的領會和感受。

世界文化遺產之曲阜三孔(孔府孔廟孔林)孔子故里,天下第一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