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府“六代含飴”匾額


掌故知魯 | 孔府“六代含飴”匾額


孔府裡,有一座叫三堂的地方,這座建築位於二堂之後,內宅門之前。這裡庭院小巧別緻,堂前為地平露臺,正南立一太湖石,高約3米,周邊石欄圍護。兩旁排列六盆景石,兩棵沖天挺拔的蒼檜樹並列於庭院兩旁,把這個小院裝扮得古樸典雅。

三堂,也叫退廳,為明代建築.是衍聖公處理家族內務的地方,內設公案和文房四寶、印盒等辦公用品。堂之正面有康熙年間孔子六十七代孫襲封衍聖公孔毓圻的書法作品《後赤壁賦》,作為三堂的屏風。

三堂明間正上方,懸掛著一幅匾額,上書“六代含飴”四字,藍底雕龍金邊。匾正上方鑲金字“乾隆玉璽”大印,此匾為乾隆御賜。

今天的故事,就從這“六代含飴”講起。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乾隆皇帝第四次來闕里朝聖,孔子第六十七代孫孔毓圻的夫人黃氏已經八十一歲高齡了,而孔子第七十二代孫孔憲培也已經出世,從黃氏到孔憲培已是六代同堂。乾隆帝看到孔府人丁興業,家庭和睦,生活像吃了飴糖一樣甘甜,遂賜此“六代含飴”匾。

健康與長壽,自古以來就是人類普遍的願望。而生育維繫著人類自身的繁衍,一向受到人們的特別關注。古代傳統家庭的普遍願望是家大業大,子孫滿堂,五世其昌。

當時的孔府,不只是“五世其昌”,而是六代同堂。這無疑是孔府人丁興旺、家業昌盛的具體體現。

這六代是:孔毓圻、孔傳鐸、孔繼濩、孔廣棨、孔昭煥、孔憲培。

這六代中,多人與皇帝有過密切接觸。

康熙六年(1667年),孔子第六十七代孫孔毓圻襲封衍聖公,年僅十一歲,康熙召見他時,特許他從皇宮的御道上步入太和殿,開清朝先例,這是滿朝文武官員所不及的,在當時,只有衍聖公可以在皇宮的御道上與皇帝並行。而皇帝到曲阜後,也要向衍聖公的祖先孔子行三跪九叩頭大禮,這也是別的王公貴族都無法企及的。由此可見,“衍聖公”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有多高。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皇帝玄燁到曲阜祭祀孔子,親行三跪九叩頭禮,並聽孔子後裔講解儒家經書,敕諭孔毓圻說:“至聖之道與日月並明,與天地同運,萬世帝王鹹所師法,下逮公卿士庶罔不率由。爾等遠承聖澤,世守家傳,務期型仁講義,履中蹈和,存忠恕以立心,敦孝弟以修行,斯須弗去,以奉先訓,以稱朕懷。”孔毓圻還借皇帝曲阜朝聖之機,請得展擴孔林墓地一千一百餘畝,並重築圍牆,又請得由朝廷任命衍聖公屬官百戶。二十八年(1689年),孔毓圻上疏奏請修廟以光大典,皇帝撥銀八萬六千餘兩,修理大成殿等建築三百餘間。

孔廣棨,是孔子七十代孫,襲封衍聖公。雍正二年(1724年)以衍聖公嫡長孫授二品官服,九年襲封衍聖公。十年,以孔林工竣入朝謝恩,因為此是孔廣棨襲封后首次入覲,雍正皇帝胤禛命太學士會同禮臣商議召見的禮儀。皇帝在圓明園正大光明殿召見,由禮部堂官引領由出入賢良左門進入,命坐賜茶,對孔廣棨說:“至聖先師後裔當存聖賢之心,行聖賢之事,秉禮守義,以驕奢為戒。且爾年齒尚幼,尤宜勤學讀書,敦品勵行,不但爾一人,凡爾同族之人皆當共勸戒,共相砥礪,為端人正士。爾等果能遵朕訓諭,學問日進,品行純謹,不墜家聲,即所以報國矣。”皇帝還賜給御銘松花硯、蟒錦緞等物,賜宴禮部。孔廣棨歸家後益加勵志於學,命居所為念典堂。

在歷代皇帝中,要說和孔府關係最密切的,還得是乾隆皇帝弘曆。從孔府三堂明間上方懸掛的那方匾額“六代含飴”四個大字,就足以證明這一點。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當時的大清國正處在“康乾盛世”的頂峰。國力強盛,天下太平,國泰民安。四海之內百姓安居樂業,一派歌舞昇平、人壽年豐的景象。也就是在這一年,年富力強的乾隆皇帝沿著京杭運河南下,第四次來到曲阜朝聖。等皇帝來到的這一天,孔府大門、二門全部披紅掛綵,群燈高懸、鼓樂不斷。從南城門到孔府,一路灑掃庭除,路面整潔。孔府全家主僕、屬官等皆按次序排列,恭迎聖駕。

當時的孔府內是人丁興旺,一團和氣。輩分最高的黃太夫人,已是八十一歲的高壽老人,而孔子的七十二代孫孔憲培在前一年也剛剛出生,這正是名副其實的六世同堂情景。六代人同居一世,這在中國歷史上實屬罕見,乾隆看到後龍顏大悅,讚歎不已。

孔昭煥以孔府宴款待皇帝。乾隆用過孔府宴之後,孔家按規格又呈上孔府小吃,其中就有一盤飴糖,乾隆高興地吃著盤內的孔府飴糖,對孔家人說,衍聖公府自古為天下第一家,現在海內昇平,又逢聖裔六世同堂,真是大喜事。你們一家人的生活,肯定也像吃了這盤中的飴糖一樣甘甜。當時就揮毫潑墨,御筆題字,寫下“六代含飴”贈給誥封衍聖公一品夫人黃太夫人。孔家大小急忙叩頭謝恩。乾隆又看到了當時年幼的孔憲培,這個身上流淌著聖人血脈的孩子,第一眼就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乾隆皇帝自號十全老人,辦過盛大的千叟宴,他認為,天下子民人壽年豐,是上天賜給大清國的祥瑞。由此可知,乾隆見到孔家人六世同堂、其樂融融的場景時,是怎樣的一種欣喜心情。“六代含飴”的匾額至今懸掛在孔府三堂之上,既彰顯了孔府受皇帝恩寵的榮耀,又體現了中國人對家庭關係、族群興旺和睦的重視。

乾隆皇帝十分尊孔崇儒,後來,他為了與孔府聯姻,特意將大學士于敏中的女兒認為義女,並以公主的身份,嫁給孔子第七十二代嫡孫孔憲培為妻。乾隆格外重視這次聯姻,孔憲培原名孔憲允,乾隆認為他是一個值得培養的好苗子,特御賜“培”字,孔憲允由此改名孔憲培。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孔憲培與於氏完婚。孔府中,從此多了一個當朝駙馬的衍聖公。現在孔府東院的“慕恩堂”與孔林內的“於氏坊”都是為了紀念這位公主所建。

孔氏家族為了表達對乾隆皇帝賜匾的榮幸,同時也為了炫耀自己六代同堂的和諧生活,專門做了一件竹根雕“荷葉螃蟹”擺件,這個擺件刀法細膩、渾然一體,可謂巧奪天工,“荷葉”與“螃蟹”的諧音就是“和諧”。此擺件是黃太夫人房中的珍藏之物,愛不釋手。每每子孫前來問安,老婦人總會拿出此物,告誡兒孫不負皇恩、用心持家、和諧相處。這件雕刻現仍藏於孔府。

清代的康熙、雍正、乾隆時期,四海宴然,民富國強。三代明君勵精圖治,修河務、通漕運、平叛亂、課農桑。開創了康乾盛世的大好局面。孔氏一家也是聖脈昌榮,六世同堂。正是國興家旺天下太平的大好時期。這一時期,衍聖公一家也與皇室的關係達到十分密切的程度。

從孔府的“六代含飴”匾額、“荷葉螃蟹雕刻”中,我們不難看出,衍聖公在當時社會中所擁有的尊榮地位,以及他那家大業大,人丁興旺的繁榮景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