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交量的不斷滑落,需要新的市場邏輯成型

寫在開頭:

“我從未想過當什麼救世主,但是作為人,這一輩子,總有些事需要堅持,我們稱之為信念的東西。”

【失去的成交慾望】

昨天3655億,今天只有3593億了。兩市成交量的不斷滑落,就是當下人氣的寫照。前面說過,市場交易慾望的持續走弱,說明大部分資金尤其個人資金已經逐漸喪失了買賣興趣,或者按兵不動,或者觀望等待,或者持股趴下。因為9、10月份經濟數據和金融數據的持續不達預期(CPI過度走高是個關鍵問題),目前的市場層面也沒有過多的可以支撐大幅上攻的邏輯,持續太久的震盪使得投資者暫時失去慾望,也是可以理解的結果。

前期市場還有動能,主要還是北向、社保等機構不斷加碼買入優質的藍籌白馬等標的,但隨著一批業績較佳的白馬股不斷走高,繼續推升的動力就降了下來。短期2次下探2900險守,也是託了另一批優質股的作用,包括今天像茅臺的新高,三安光電、北方華創等個股的漲停,實際依舊沒有脫離之前的範疇。資金除了扎堆目前僅存的這些“優等生”,並沒有新的攻擊方向。但是這些優等生實際目前估值也沒有太大的可提升空間,所以情況依舊沒有多少好轉。整體的賺錢效應激發不出來,這種低成交量、低人氣的現象還要延續下午。

【需要新的市場邏輯成型】

恆指大跌,也波及了A股方面。真正的問題是經濟何時能觸底?貨幣政策會發生變化嗎?這種問題,無論多少個專家出來發表路演,都不能替代市場眼下的各種焦慮。

經濟層面的2個關鍵,在於房地產和汽車業。房地產不需要太多關注,如果有放鬆調控的跡象,會有明確的政策信號,但目前看是沒有的,但從四季度以來地產的銷量、新房開工率等指標來看,除了部分促銷力度較大的像恆大這樣的房企表現不錯外,整個行業並無什麼亮點,依舊是緩慢的下行趨勢;汽車業連續同比下滑,就比較難堪了,實際這也是牽連製造業最多的產業,整個汽車製造業直接和間接牽扯到的子行業多達幾百個,如果汽車業沒有出現底部企穩的話,整個製造業要實現觸底確實也有較大的困難。所以接下來,重點是要盯住汽車業的變化。

關於新能源車,10月數據出來, 同比下滑46%,有觀點認為2019年可能出現首次負增長。應該說,整個行業尤其是整車製造業處於非常寒冷的冬季了,儘管實際的天氣才剛剛入冬。但考慮到政策的支持以及特斯拉國產化的開啟,一些子供應鏈還是存在局部的機遇,這個我之前提到過。

相比地產和汽車,另一個生產性終端——智能手機則首先走出了2年的低谷。自然,這裡面iphone11和mate30貢獻很大。隨著蘋果、華為兩大智能機巨頭諸多訂單的增長,也帶活了整個消費電子行業。所以這一塊的邊際改善比較明顯,否則整個經濟的數據會更差。不過年內消費電子板塊已經漲幅過大,繼續拓展的空間有限,而且周線技術上也有回撤調整的需求,不宜再追了。

綜合來說,繼續關注經濟層面和貨幣政策了,還是老模式。尤其要注意逆週期調節的變化。目前指望經濟快速觸底難度很大,能夠挽救人氣的,就看央媽的動作了。至於二師兄的問題,各種穩定豬肉價格的措施在不斷出臺,但我預計要真正實現價格的趨勢性回落,年內的希望不大了,怎麼也要拖到明年。

【走勢分析】

成交量的不斷滑落,需要新的市場邏輯成型

上證日線。

注意這個震盪,三次上攻的高點依次下移,是個技術上看很差勁的信號。或者說,如果這是一隻個股,我會立馬選擇甩掉它一股不留。但因為這是指數,所以還是要繼續看看。

2900的支撐2次險守,但並沒有什麼像樣的反擊力量出現,即使盤中有拉昇,也都是些冷飯或者突發的題材,集中性的熱點基本沒有,更沒有帶力度的板塊。這裡到底怎麼變盤還不好確定,我現在也最怕有人問我明天是漲是跌,我他麼真的不是神。

如果再有利空的話,那麼2900守不住是正常的,會有中陰下破,算是對這個盤整區的變盤。但從這次會議的情況看,政策層面應該繼續保持扶持加碼和逆週期調節,不會有太大變動,所以即使有下破2900,應該殺傷力也不大。如果要往上呢?問題回到上面,拿什麼上攻呢?除非少數優等生之外,並沒有集中性的板塊具備機會。所以先等11月的數據出來再說。

肯定還有不少人要問,年內還有行情嗎,是不是就這樣了。額。。。可能確實就這樣了,因為從我的邏輯思考來看,經濟在接下來一個半月實現觸底不容易,政策層面尤其寬鬆力度又受制於二師兄的問題。所以不出意外的話,能維持當前的局面就算不錯了。大的機會,還是要等年底的經濟工作會議出結果以及看明年一季度的政策口徑,尤其是專項債!

不構成投資建議,亦不對因使用該等信息而引發的或可能引發的損失承擔任何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