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大基建」成型:獨善其身到兼濟天下?

文丨大靜

2005-2013年,中國大陸興起了一股最初始形態的直播熱。在社交渠道稀缺、精神文化產品相對匱乏的大環境背景下,這股熱度蔓延在主流社會邊緣,以軟色情滲透等擦邊球形式為載體,蘊生了最早的直播經濟——秀場直播。內容趨低俗化的同時,“小費”收益以“打賞”形式源源不斷地進入直播平臺。在三四線城市網民的助力下,直播進入第一波紅利期。

微博“大基建”成型:獨善其身到兼濟天下?

從最初PC端的9158、六間房到移動端的17直播,從“秀場”延伸至“泛娛樂”,直播經濟慢慢在“農村包圍城市”中,藉著遊戲直播、網紅經濟的東風走入資本市場。2015-2016年,直播成為炙手可熱的風口,“千播大戰”打響,視頻成為新時代的文本。

微博“大基建”成型:獨善其身到兼濟天下?

一下科技創始人韓坤於這個風口接連推出秒拍、小咖秀、一直播三款產品,分別從內容、工具、社交領域重新界定視頻這一新媒介形態。這三款產品得到合作伙伴微博的戰略性支持,藉助微博的驚人流量及明星、頭部KOL資源,一下科技迅速登頂,成長為移動視頻領域的獨角獸,市場估值一度高達30億美元。

微博“大基建”成型:獨善其身到兼濟天下?

傍微博“大腿”的結果,是一下科技成為“千播大戰”洗牌後的倖存者,甚至在2016年微博生死存亡關頭,一下科技拿出“直播+社交”方案,成為微博二次崛起的主要功臣。

多年合作中,兩者唇齒相依取長補短形成正向循環。儘管市場地位和體量不對稱,雙方卻保持著一種君子間的共識與默契。

這種共識終於在本月被打破——在秒拍下架79天迴歸市場的關鍵時刻,一直播徹底脫離韓坤掌控,轉身擁抱微博。

微博“大基建”成型:獨善其身到兼濟天下?

繼續做直播需正面鬥虎牙、映客、鬥魚、觸手,而直播已經“日薄西山”,短視頻則需迎戰抖音、快手,卻還有可能分一杯市場“殘羹”,對韓坤來說,這是一招不得不走的“棄卒保帥”。對微博來說,將一直播納入內容版圖,則是

在對現有流量池不斷挖掘和佈局中,一步步成型的“社交基建”生態。

大流量、社交關係助力微博“社交基建”

隨著短視頻、直播產品的全方位浸透,文本維度的調整並不能承擔信息內容的精細化和碎片化需求,用戶對直觀、立體、全方位內容表現形式展現出更大的期待。作為一家兩次崛起均佔領了互聯網流量中心的公司,微博對一直播的收購,與其說是看中了其作為直播工具的原始性能,不如說是篤定直播這一傳播媒介短時間內在內容佈局上的不可替代。

微博“大基建”成型:獨善其身到兼濟天下?

一下科技聯合創始人雷濤曾預言:“對於直播的未來,我們認為有三個趨勢,首先,直播會成為所有平臺的標配,不管是報紙、電臺、應用,都會提供直播內容;其次,直播會成為很多垂直類產品變現的重要手段;最後,直播領域一定會出現一個大的平臺。它有兩個必要條件,第一是大流量,第二是必須自帶社交關係。

微博無疑是大流量和社交屬性的最佳組合。流量方面,據微博發佈的Q2財報,截至2018年6月,微博月活躍用戶為4.31億,日活躍用戶1.9億。而據艾瑞移動App指數榜,截至2018年9月,微博月度獨立設備(類似月活概念)達54677萬臺。4.31億MAU和5.47億終端設備構成了微博底部夯實的流量入口。

微博“大基建”成型:獨善其身到兼濟天下?

社交關係上,微博憑藉其特有的無邊界、開放式廣場傳播方式彙集了海量信息,成為各大社會、娛樂事件的發酵場所,引爆無數熱點流量話題。不同於微信的閉環傳播通道,微博頭部用戶和普通用戶在此過程中形成了獨一無二的社交關係鏈。

C端蓬勃活躍的同時,微博的主要營收力量卻仍來自B端。據Q2財報,微博二季度營收為4.266億美元,其中廣告收入3.699億美元,來自中小企業和大客戶的廣告營收總計3.387億美元。也就是說,B端營收導向下,如何與C端建立更強有力的連接,是微博在進行商業模式探索和改造中需要思考的問題。目前來看,挖掘自有流量潛力,依靠強勢內容賦能補充社交貨幣,成為微博的選擇。

微博“大基建”成型:獨善其身到兼濟天下?

面對用戶需求的不斷升級,微博去年上線“微博故事”短視頻分享欄目,今年則推出了短視頻平臺“愛動小視頻”。如今收購一直播,恰好發揮直播和短視頻的聯動效應,彌補微博在移動視頻領域的短板。至此,微博已經佈局了視頻、旅行、電影、美食、科技、財經、房產、微公益等數個垂直領域,“大基建”效應成型,內容豐富程度足以支撐微博進行規模化的生態運作。

新興App一步登頂,“流量池”的潛力與威力

微博與一直播從“場外”走向“場內”的抱團,僅是互聯網行業流量巨頭和普通創業公司角力的一個縮影,本質是下級梯隊對流量池的天然追逐。

對如一下科技一樣擁有強烈產品意識和佈局的科技公司來說,為流量依附巨頭或是在合適時機選擇被“吞併”,都“身不由己”。在中國現有互聯網格局下,想繞開BAT等巨頭找到騰挪空間並不現實,新興科技公司必須拿到快速進入市場的船票換取更宏偉的征途,以微博為代表的承載了豐富社交關係的社交媒體則成為了“抱團”的最好選擇。

微博“大基建”成型:獨善其身到兼濟天下?

“抱團”微博、微信等流量入口級合作方,意味著迅速抵達擁有超大用戶量級和超高用戶使用時長的流量池,意味著背後可挖掘的無窮潛力:包括規模化效應、資源導流、未來發展的風險可控、受眾人群覆蓋、低獲客成本、高渠道增值、清晰變現方式等等。

以社交電商拼多多為例,早期靠拼團、低價、抽獎模式在微信上形成裂變式的社交傳播,拿下了極具商業價值的四至六線城市中年女性群體,隨後拼多多在熟人社會中紮根,成為社交紅利的最大受益者。

2018年7月,拼多多在上海、紐約兩地同時敲鐘,成功登錄納斯達克。截至美東時間10月23日,拼多多總市值205.05億美元,是京東總市值的2/3。今年二季度,拼多多實現營收27.09億元人民幣,平臺平均月活用戶數1.95億,活躍買家平均年消費額為762.8元。對微信流量池進行差異化挖掘後,拼多多實現從流量池到用戶池的完美切換,成為中國電商領域的最大黑馬。

微博“大基建”成型:獨善其身到兼濟天下?

資訊類App也殺出一匹黑馬——趣頭條。趣頭條以“邀請好友註冊”的形式,依靠社交關係鏈推動直面海量用戶群體,併為這群用戶量身定製了補貼、收徒、簽到贏金幣、閱讀新聞得金幣等多種拉新模式。精耕細作下,趣頭條用戶數量呈指數式爆發增長。據招股書顯示,截至2018年8月,趣頭條App累計裝機量達1.81億,月活用戶6220萬。目前,趣頭條在App Store新聞類App免費排行榜上排名第一。

作為上線僅兩年便赴美上市的獨角獸,趣頭條展示了驚人的成長力。騰訊給出的評價是:“趣頭條敏銳地抓住一、二線以外城市社交流量的快速崛起,為大量非一二線城市用戶提供資訊和內容消費體驗,是非常有價值的嘗試。”

一款新興App,無論內容、商業方式暗藏了多少價值,都需要強勢渠道輔助其突破獨立App的格局,將價值推向市場、推向最大化。這一過程中,如何在社交媒體的“強推”優勢下,完成產品內容沉降打響品牌知名度,在平臺引流中完成自身的用戶積累,避免被“吞併”,則成為抱團公司們需要思考的問題。

互聯網的下半場,從“獨善其身”到“兼濟天下”

社交媒體讓渡流量池的背後是互聯網流量結構的變化,傳統流量紅利到頭,科技巨頭正積極構建全新的生態流量池。

微博“大基建”成型:獨善其身到兼濟天下?

QuestMobile去年4月發佈《2017年移動互聯網春季報告》,在統計MAU和DAU時引入了“站內外流量彙總”統計方法,單個產品的綜合實力由站內和站外兩個維度衡量,這為全網流量時代的來臨吹響了號角。

尋求合作成為了大趨勢,區別只是強強聯手還是強弱結盟。換句話說,這一波入場的產品可能功能更為複雜,但背景卻更加純粹——互聯網的下半場已經變成巨頭間的資本遊戲,新興App紛紛尋找流量入口級的合作方,各個突圍成功的產品將代表各自背後金主的戰略部署。市場巨頭獵食、強敵環伺,每一步都可能是生死局。

微博“大基建”成型:獨善其身到兼濟天下?

在這種大趨勢下,社交媒體能否與抱團公司建立分工完善、協同高效的開放生態圈?抱團公司能否在大基建作用下獲取流量池、迅速形成社交裂變、並最終反哺平臺?互聯網的下半場能否從“獨善其身”到“兼濟天下”?

賽博空間裡,還能演化出比“平臺”更大的平臺、還會存在比“流量”更高級的流量麼?

社交飛輪效應下,時間會揭開一切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