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權結構設計是“理性+邏輯”的結果嗎?

有一種通行的思維會認為“股權結構設計”是一套建立在數理邏輯之上,依託於完全的“理性思維”和“邏輯架構”所形成的方法論。

但是在我差不多20年在這個領域的淺顯研究和思考、實踐,我會越來越秉持一個觀點,就是“股權結構設計”不能過於迷信所謂“理性和邏輯”的,它整個體系結構確實是有一套邏輯架構,並可以形成相應的方法論,但是並不像很多人所宣傳的,用一套類似“公式”的東西,能夠幫助搭建計算出來。


股權結構設計是“理性+邏輯”的結果嗎?


這其實還是來源於人類的“思考惰性”,我們總希望有一種簡單直接的方法,能夠非常準確和數量化的將股權這個蛋糕切得“科學而有效”。但是股權分配真的是一個“科學而有效率”的過程嗎?正如我之前所說的,股權結構設計是一套“資源連接和配置體系”,那麼這裡面至少就存在著幾個非常重要的變量,導致這個過程會不那麼“可量化”。


股權結構設計是“理性+邏輯”的結果嗎?


首先不同企業、在不同發展階段和不同競爭環境中,所擁有的資源是不對等、不一樣的。其次企業家的價值取向是不一樣的,這裡面無論對錯,但是我們至少可以確認的是,這種區別會讓不同的企業家,在面對同一個問題、同一個抉擇的時候,做出完全不一樣,但是卻深刻符合“人性”和自我價值觀的選擇。第三每個企業的發展方向和階段不一樣,也導致他們必須在不同的階段、行業和方向上,組織、管理和投入不同量級的資源。甚至可以這麼說,企業家本身的心理、價值觀、世界觀和性格,都在他在進行“資源配置”的時候,當他擁有“資源配置”的權力,而且並必須行使的時候,他本人的選擇和特質,都會導致這種體系的建設存在著一些“非理性”和“非邏輯”的部分。

但是這種部分並不是一個錯誤、瑕疵,我認為這是必然的、正常的,我們在設計的過程中,必須與這種“非理性、非邏輯”的現狀共存,並尋找到合適的解決與平衡之道。

同時我們又要看到,雖然企業家是核心的“資源配置者”,但是就好像即使是國家的“君王”,也沒有辦法完全隨心所欲的來進行“封賞”和決策,團隊、合作者、其他股東、外部壓力和環境、競爭對手等等因素,都會在這個過程中,進行復雜而綜合的角力,就好像如我們所說“當多個力作用於一個皮球的時候,這個球最合理的形態,就是當多個力在作用力上達到平衡的那個瞬間”。


股權結構設計是“理性+邏輯”的結果嗎?


因此,正因為這是一個資源配置的過程,雖然企業家在這個過程中,擁有比較強的話語權、分配視野和能力,但是這是一個資源擁有者、需求者等多個主體,在多個方面進行博弈、平衡的過程,而這個過程中,即使作為被企業家用股權方式連接和整合進入的其他方,也會存在著自己的一些“非理性、非邏輯“的考慮,我們也是需要在其中取得一些平衡和解決。

因此內部和外部的諸多因素的個性化和“非理性、非邏輯”,也就決定了每個公司的股權結構設計是存在著自己的特殊性的,也沒有一套完全符合“理性與邏輯”的計算公式或數理體系,能夠幫助企業家計算出一個“科學和有效”的股權結構來,因此我們一般主張每個企業都應該是量身打造!

在這個問題上,我也建議大家可以適當的去閱讀和了解一些心理學、管理學和社會學方面的學科知識,這樣對於這個問題將會有更深刻的理解和了解。

後續,我也將會持續就股權及相關的法律問題,來和大家做更多的探討和溝通!

我是袁嘯,一個從事了20年股權相關法律服務的律師老兵,歡迎和我一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