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誰呀?”
一句話看哭眾人。
看似平常,卻很扎心。
這是張國立和馬思純搭檔在某綜藝節目中的表演片段《繼父》,結果節目一播出便成為了當晚最大的催淚彈。
節目中繼父(張國立)是一位老年痴呆患者,繼女蘭蘭(馬思純)16年前因為失手害死繼父的親生女兒紅紅入獄。
這天,蘭蘭因為在獄中表現好,被批准回家過年。
可是回家之後,母親去世了,父親糊塗了,一會兒叫她老伴兒,一會兒叫她紅紅,就是弄不清她是誰。
當父親終於認出蘭蘭時,他顫顫巍巍地拿出縫在衣服上的小口袋,告訴女兒,他怕哪一天突然自己不在了,早就寫好了一張遺囑。
父親不但不怨她,還把一輩子省吃儉用攢下來的房子留給她,盼著她出來之後有個家,可以結婚生子,好好活下去。
這位一會兒糊塗、一會兒清醒的父親,把這世界都忘了,卻沒忘記給孩子留下自己所有的愛。
看完這個故事,多少人默默流眼淚,想起家中一天比一天老去的親人,想起日日熬著盼著我們回家的父母。
我們忙著長大,忙著賺錢,忙著實現自己的夢想。
父母遠遠地目送我們,慢慢變成一個什麼都記不起來的老人。
有一種殘酷,叫父母尚在,我們卻正在失去他們。
在綜藝節目《忘不了餐廳》中,黃渤曾提到自己的父親,他坦言道自己的父親也患有這種認知障礙的病。
剛開始的時候,他像大多數子女一樣,沒有太多的在意這些,認為父親老了,記憶力出現衰退,不記得一些事情很正常。
一直到後來,這種現象越來越嚴重,直到有一次,黃渤回到家,老父親對自己特別的客套,和以前完全不一樣。
原來父親已經認不出來自己的親生兒子了,而是把黃渤當成了自己的戰友。
他最懷念的就是父親能夠再像以前一樣,打自己一頓。
可是,他知道,回不去了,父親已經不是當年那個強壯健康的父親了。
我們的父母都在這樣老去,被歲月悄悄偷走記憶、打亂思維、奪走健康。
我們一天天親眼看著父母老去,卻再也無法把他們帶回來。
綜藝節目《拜託了,冰箱》中,楊紫被何炅問到:“你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會突然擔心爸爸媽媽老了?”
楊紫說:
“突然有一天,我媽拿一個眼鏡,我說‘媽,你為什麼要拿眼鏡,你是近視嗎’她說‘不是,這是老花鏡’。那一刻,一下子戳到了我的心,原來,媽媽已經到了要戴老花鏡的年紀了。”
蔣方舟曾經說:“母親是一寸寸變老的,而父親是突然老的。”
其實,不管是父親還是母親,他們都是一點點變老的,只是,我們大都是突然間發現父母變老了,卻不知道他們是從什麼時間開始變老的。
因為,從始至終,我們總是看著外面的世界,卻很少把眼光放在他們身上。
《目送》裡曾說:
所謂父母子女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用背影默默的告訴你:不必追。
為了不阻擋我們前進的腳步,父母們自然不會追,可我們一定要記得回頭看。
因為,父母總是老得太快,而我們卻明白得太遲。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有一種悲哀,是孝心未盡,父母早已離開我們。
賈玲從小就很喜歡逗別人笑,這種性格十分的討人喜歡。
自從考上了北影,她和媽媽是最開心的。但是大學第一個月,母親就永遠離開了她。
當她接到通知後,心裡一直堅信這是一場夢,在回家的火車上,她跪著求有手機的人們,讓她再次撥打一個電話,之後的真人秀節目裡,她也是沒忍住淚流滿面。
為了緬懷母親,她自創小品《你好,李煥英》。在表演時,賈玲幾度哽咽,情到深處更是泣不成聲。
她講母親喜歡那件綠色的皮衣,但是買不起,賈玲用打工的錢終於買了回去,但是給買小了,後來拿來換,還沒親自給媽媽穿上呢,人就沒了,母親還想要一個冰箱,但是這些都已經破滅了!
在今年年初,柳巖曾經在節目裡兩眼含淚地說起父親去世的事情,曾經的她想要給母親籌集醫藥費,19歲就出道,拼命工作賺錢,忙到很少陪伴父母。
後來,等她有能力給父母更好的生活,父親卻匆匆過世。
她說:“如果親人健在的時候,有什麼都給他們吧!有什麼話都告訴他們吧!”
只是,再多的悔恨和愛意,也無法傳達給已經去世的親人。
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選擇付出代價,失去的時間,錯過的人,來不及表達的心意,都永遠只能是遺憾。
當父母老了,請多多包容。
曾經有一位朋友,講起自己照顧患上老年痴呆症的媽媽的故事。
一開始,他的媽媽只是常常忘東忘西,燒開水忘記關火,洗衣服忘記加洗衣粉,炒菜的時候反反覆覆放鹽,最後鹹到不能吃。
他越是不想媽媽添亂,媽媽就越要給他“幫忙”。
每一次媽媽犯錯之後,他都會覺得心煩意亂,媽媽也會痛哭流涕,說:
“我也不知道我怎麼了,就是想幫幫你!”
後來,媽媽已經不認識他了,時常把他當成自己早已去世的弟弟,絮絮叨叨地講著三十多年前的事情。
在媽媽最後的時間裡,她大部分時間都躺在床上,朋友像照顧一個嬰兒一樣,給媽媽翻身、擦洗,為媽媽端屎端尿。
為此,他停下了手中的工作,也失去了晉升的機會。
當時他很煩躁,整個人憔悴不堪,他心裡甚至有點怨恨,為什麼自己的媽就這麼不省心。
有一天,媽媽好像突然清醒了一樣,對朋友說:
“我活到這把年紀,真是讓你跟著遭罪了。”
說完之後沒多久,她就陷入昏迷,再也沒有醒來。
在媽媽去世之後,他說:
“我真的很後悔,應該對媽媽再好一點。如果最後的時刻我沒有陪在媽媽身邊,我會恨自己一輩子。”
小時候,我們也丟三落四,但每次,都有父母在後面收拾爛局。
小時候,我們也什麼都不懂,但每次,都有父母孜孜不倦教導。
小時候,我們也經常犯錯誤,經常依賴他們,粘著他們,但每次他們都是不厭其煩,從未半點嫌棄……
而現在的我們,為什麼就“容不了”他們呢?
父母和子女的愛,從來都是不對等的。
父母對於子女的愛,永遠報答不完。
從今天起,趁著還有機會,對自己的父母,少一些苛責,多一些關愛吧!
像小時候他們待我們一般……
龍應臺曾在書中寫到:
此生唯一能給的,只有陪伴。
而且,就在當下,因為,人走,茶涼,緣滅,生命從不等候。
若父母尚在,請好好對待他們。我們無法得知分別什麼時候來臨,只能好好珍惜每一次的相聚。
若父母不在,請好好愛惜自己。我們是父母生命的延續,承載了他們未完的夢想,認真過好每一天,才能讓他們放心。
人生終究是一場寫滿告別的旅行,珍惜相遇,珍重告別,才無愧於內心。
閱讀更多 素果清言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