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四十望财三不比、五十望人三不亲”,对中年人的忠告

古代俗语:“四十望财三不比,五十望人三不亲”,对中年人的忠告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在追名逐利的道路上很多人越走越彷徨,有时候停下来就会问自己,为什么变成了当初最讨厌的模样?人到中年很多事情都已经定型,这个时候再反思似乎已经为时晚矣。

这不,古代就有一句俗语:“四十望财三不比,五十望人三不亲”,在人生这条道路上,如果您一不小心走到了中间点,四五十岁的年纪不妨来看一下古人是什么态度吧?

农村俗语:“四十望财三不比、五十望人三不亲”,对中年人的忠告

农村有句老话叫做“三十望子,四十望财,五十望人”,三十岁是成家立业生子的阶段。作为人生的黄金年龄,不管是精力还是智力水平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虽然对于年轻一代人来说,上有老下有小是一个负担,但又何尝不是一种动力呢?

如果仅仅为温饱而去工作,是不是太简单了些呢?走到40岁这个关口,家里的老人基本上失去了劳动能力,子女也在求学的关键,此时对于40岁的男人来说,积累属于自己的资本尤为重要。

农村俗语:“四十望财三不比、五十望人三不亲”,对中年人的忠告

在这个阶段有三个比较可以说是“人之常情”了,第一个是比财富,虽然说起来俗不可耐,但在这俗世之中谁又不是俗人呢?在当前这个市场经济之下,不知不觉中个人财富的多寡渐渐成为了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准。最能炫富找存在感的方式,莫过于在同学聚会的时候了,相信上了年纪的人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

其实换一个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或许就很简单明了,就算今天过得不好,但以后还有相见的时候,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比财富并没有多大意义。

农村俗语:“四十望财三不比、五十望人三不亲”,对中年人的忠告

第二比出身,如果在40岁还在谈论出身的话就显得非常幼稚了,经过从30岁的巅峰时刻到40岁,好歹奋斗了10年,这10年可以改变很多,出身寒门的成功人士比比皆是。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总会有人跟你斤斤计较这些,对于这类人咱们还是远之为妙,你说呢?

这第三则是比子女,不老话说“望女成凤,望子成龙”,比较子女似乎是很多家长经常干的一件事,尽管自己嘴里常说着别人家孩子的好坏,但暗地里还是较这劲不是。举个简单的例子,为什么现代教育行业也这么赚钱,有一句口号叫做“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农村俗语:“四十望财三不比、五十望人三不亲”,对中年人的忠告

从胎教开始,搞不好日后就能让孩子早别人一步似的,到幼儿园又各种补习班,父母过度的期望压弯了许多小学子的梦想,儿孙自有儿孙福,做父母的还是少拿自己子女和别人比较。

前段时间跟一位母亲有过这方面的聊天,她也知道现在这些所谓的赢在起跑线上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但是旁边所有人家的孩子都有报补习班,你能让自己的孩子不报班吗?万一他对哪个课程有了兴趣,这不就是一种机遇吗?提前开发孩子的兴趣,万一他以后就在这条路上走了呢?这个世间总是有这么多万一,对于家长的心情也是可以理解的。

农村俗语:“四十望财三不比、五十望人三不亲”,对中年人的忠告

再说五十望人三不亲,自然是指不要跟三种人接触,不和势利心强的人接触,不和寡义之人打交道,不和重利之人交往。甲子岁月带来了些许沧桑,也更带来了更多的智慧和经验,对于这三类人想必大家都清楚,与之交往百害而无一利,或许在年轻的时候还可以利用一二。既然到了半百这个求稳的年纪,还是越稳越好。

农村俗语:“四十望财三不比、五十望人三不亲”,对中年人的忠告

最后,古代俗语“四十望财三不比,五十望人三不亲”就介绍到这里,每个年龄都有每个年龄该做的事,不管是望财还是望人,站在不同人的立场上就有无数种应对方式和看法。不知各位看官怎么看孩子教育这件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