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中專學校發展前景如何?

柒火


第一:必須實事求是的客觀分析當前中職學校存在的問題:

中職學校的歷史功績不必多談。其發展的本質性變改是自從上世紀末改制並軌以來,從原先招收成績最好的初中畢業生幷包分配工作,一夜間走向了另一個極端-------招收成績最差的初中畢業生不分配工作。這是歷史的必然,是發展道路上很正常的變革。無可厚非,大學都這樣改革了,中專更應如此。

這樣的變遷與大學相比,給中職造成的結果兩者剛如相反,大學依然是通過高考選拔成績最優秀的學生,這個主題發生本質的變化。但中職卻是無條件的招收最差的學生,這樣中職的生源質量層次不齊,有的學生不但學習成績差,而且品德習慣等等的個人綜合素質也非常差,給學校的教學及管理帶來了巨大的考驗的困難,中職學校雖經各種努力,用盡了力量,但整體的結果仍然是教育質量的持續嚴重下滑。民眾認為學生一旦考不上普通高中,就等於中斷了學業。社會上的偏見甚至認為,中職學校已淪為高中升學落榜生的收容所。所以,有些家長都不願意送孩子上中職,因中職學校是差生的集中地,孩子上學不怕學不了東西,最怕的是變壞,學到一身的壞毛病。能來上的也實出無奈,孩子年齡又小,就當是長身體,混年齡。這已是不爭的現實生態。

為什麼會成這樣呢?

一是中職的綜合質量確實不盡如人意。學生厭學,學風又差,沒有可靠的質量保證。這一點也不用多證明了。大家心中都清楚。

二是所學專業出校後不對口,大多數學生出校後都是打工,幾乎與在校所學專業沒有關係。儘管這和大學一樣是一個普通的社會問題,但中職生因學歷低機遇少,想從事本專業的可能性更是渺茫。這樣就反向傳導到學校,對後來的學生及老師的教學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於是所有的相關方面------家長、學生本人、學校、老師------都認為所學專業與就業無多大關係,因而在學校的教育教學各環節中無非是個工具而已,有個內容給教上,學上就行了,與專業無多大關係,在教學質量上也就各方都鬆懈了。

三是中職生再上升的可能性很小。儘管後來改革中有了中職生高考這一途徑,提供了通過上大學拿更高的文憑來解決文憑過低無法獲得社會要求的問題,上升通道從政策上可以說徹底打通了,但吸引力並不大,想通過中職高考這個路子繼續求學者並不多。現在還要學校給學生作動員工作才有一部分學生肯參加高考,佔比很小。這主要在於大多數學生在中職前兩年的學校生活中因各種原因早已喪失了學習的意志與動力,讓第三年再複習參加高考已沒多大的熱情。

四是從上中職起,無論是學生本人、家庭、社會、學校都認為從此與主流就業及職業無法融入。中職生的身份如同當年的農村戶口與城鎮戶口的區別一樣,全社會對中職畢業生存在著非常執著和強力的文憑歧視。一跨入中職,將來註定與國家正式體制內及知名企業的就業無關,終身是個打工者或自己創業自強的命運,所以各方面對在校的學業之事也就看的淡了,只要安全的長大長好身體,安全的出校門,各方面都就似乎完成了任務,這樣對在校的教學質量的重視程度又大大下降。

五是中職學校的教學本身的確存在巨大的問題,儘管這麼多年來做了許多的工作,如學習德國的二元制教學模式、校企合作、引進企業合作辦學、大力度投資教學實訓設施、各類技能性大賽、大力引進並培訓師資等等各種措施,但收效不大,中職學校的教學還是沒有走出“黑板上種田”的怪圈,教與學的實際情景依然是走過場而已。沒有真正的優質高效的質量可言。

六是中職教育和中國的大學教育犯有同一個病,這就是沒有應試的壓力與第三方考核,造成了教學的過程沒有了學術達標衡量依據,從而使中職學校的教學與普通高中的教學過程的質量上有了天壤之別。也就是說,這種自已教自己考自己發方憑的模式,在國家普通高考的應試教育模式面前根本就無質量可言。不得不承認應試教育的威力與效應。中職學校沒有了應試教育的威懾力,質量的保障體系就存在天然的缺陷。教育教學的各環節、各主體都會放任自流。

七是中職生群體的教育成本非常高。不談常規課程教學成本,學校僅在學生管理及學生品行習慣方面的日常教育管理中就花費了比普通高中多得難以想象的人力物力,稍有不慎或跟不到位就會出事,有時候會出大事故。所以學校無論從領導到班主任到任課教師,每天都提心吊膽的工作,忙於非教學事務的工作量太大。加之現在的學生老師實在不敢過份嚴厲,要想盡一切妙辦法來管理,如有不妥之處,輕則老師受學生打罵,重則學生尋死覓活,於是學校及老師也是得過且過了,這就慣壞了眾多的學生,敗壞了全班全校的學風。往往班中有一兩個品行極差毛病太多的學生,這一個班就不得安寧。學校為了保證生源數量也是輕易不開除,造成了對全校教學管理的極大傷害與負面效應。難管理教育,學生的自主能力與自覺意識太差,行為習慣沒有規矩,不愛學習,學力水平太差完成不了簡單低端學業要求,太懶不動手等等太多的非教學事務,使中職學校在重負荷下運行卻沒有成就感。

第二:新時期中職學校的發展方向與路徑選擇

經過二十多年來中職教育的發展實踐經驗來看,上述中職學校存在的問題已嚴重的影響著教育的全面優質高效發展,必須對中職教育進行客觀理性的定位與方向路徑選擇。現提出如下兩種思想:

一:將現有中職學校、尤其是縣級中職學校全面改制成為普通高中,儘量讓所有的初中畢業生能全部就近在本地上上普通高中,參加全國統一的普通高考,終結縣辦中職的辦學。尤其是縣辦中職在校企合作、實訓條件、師資力量等眾多教育資源上有天然的不足,硬幹大上也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這樣以來,最大的好處是終結中考應試對學生過早的、過大壓力下的選拔與分流,改變讓一個十五、六歲的孩子過早的承擔和麵對上高中和上中職所帶來的學業質量、人生命運的巨大差異的局面,讓所有的孩子都能上個高中,通過高中的努力,給初中學業不好的學生給一次再選擇的機會。也能讓學生看到上大學的希望,從而在高中更加努力。實現質的變化,不要讓上了中職斷了再努力的奮鬥希望。

其次,好處還在於減輕了中考的嚴酷競爭給初中學生帶來的學業負擔過重下的身心健康的損害。中考目前已成為比高考還要競爭激烈的考試,這種應試的指揮棒效應一直傳導到小學,使小學、初中的教學壓力非常大,在分數決定能否上高中的現實面前,在小學和初中強化素質教育成了一句空話。

另外的好處在於,把本當有潛力成為優秀學生的好苗子,不要在中考中過早的被分流排除在外,使更多的人才能有發揮其智慧的機遇。在中職學校每屆招來的新生中發現,有的學生的確有潛力。但不是某一門偏科或就是各種失誤,造成了中考時與分數線相差不多而與高中擦肩而過,使初中的所有努力都付之東流,成為家庭及本人終身的遺憾。這些學生進入中職也是想努力,但學校的綜合環境及教學都不能滿足其學習要求,他們經過兩年中職生活的影響,大多也會失去信心,走入自棄。這樣的情況很是普遍。如能讓初中畢業後全部上普通高中,就擴大了給高等學校輸送優秀人才的群體基礎,使小學、初中學齡段的基礎教育的投入不至於有過大的浪費。尤其是有的孩子上了高中後可能有很大的改變與發展,過早的讓一箇中考給分流了,把人從這麼小的年齡就否定了,失去了上高中的權利,是一種對教育資源及個人、家庭之前的所有付出的浪費,是制度對人才的過早暴力扼殺。

這樣一來,也會減輕全社會對基礎教育的焦慮,家長及學生都不會過份的擔心,也不要讓孩子們在小小年紀時就


慕木教育


在2019年的“兩會”期間,職業教育是重點關注內容之一,在政府報告中提出將鼓勵更多的高中畢業生、退伍軍人、下崗職工、農民工等人群報考職業教育,2019年將擴招100萬人。所以,未來職業教育將迎來更多的發展機會。

  當前我國正在從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邁進,產業結構升級是必然的選擇,在產業結構升級的過程中需要一大批具備專業技能的應用型人才,而職業教育的重要性就得到了充分的體現。近些年來教育部門推出了一系列政策來鼓勵職業教育,包括一大批普通本科院校也開始向職業化人才培養的方向邁進。

  職業教育並不是低端教育,職業教育是解決人才供給的務實方案。長期以來在就業領域存在一個比較明顯的現象就是“兩頭熱”,一頭是職業教育,另一頭是研究生教育,而處在中間的本科教育的就業情況卻並不理想,這就是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出現成脫節。對於廣大的傳統企業來說長期存在技術人才缺口,而數量眾多的本科畢業生卻不具備填補這個缺口的能力,這就導致了就業難和招聘難同時存在的問題。所以,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就是要解決這個問題。

  對於不少高中生來說,職業教育是比較務實的選擇,參加職業教育的學生未來也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尤其在產業結構升級的大背景下更是如此。職業教育突出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學生在學期間就有大量的實踐機會,同時大量的企業會參與到職業教育當中,進一步提升職業教育的含金量。

縱使技術工人在就業市場稀缺,無奈教育體系沒有產出合格技術人才。所以,今後隨著技術工人的緊缺,中職學校會成為越來越多學生和家長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