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兴仁县布依族铜鼓十四首是怎么样的?

铜鼓是布依最古老最具有民族特点的乐器,远古时期,布依族先民打得野兽,人吃肉,披挂厚的象皮牛皮用来蒙鼓,闲时娱乐助兴狂欢,庆祝某种胜利等,特别高兴时,锅、碟、盆、瓢一起敲响,这就发现锅的声响大而悦耳,猛兽也远离了,从此以后,皮鼓增加了金属响器。布依《摩经.多人篇》中记载布依语意译:古代铜鼓材料从滇、黔、川、桂布依人去与瑶人、汉人交易得来,用竹篮挑来,拿到田坝中建炉,用兔皮、虎皮、狮皮做成双管活塞式大风箱,找来易燃物,一层又一层横置炉中,放进铜矿石,用风箱鼓风,经过多次反复炼制,初期炼成仿锅型的乐器,后逐渐铸造成了铜鼓。布依语皮鼓为“窘”,铜鼓为“年”,《摩词“祭翁”》布依语“巴孝年”,意译为:一百代人的铜鼓。由此可知,布依铜鼓起源于青铜器时代的中晚期,大约在西周时期铸成了仿锅的造型,经过多次铸造发展,在秦汉时期,已经铸造成有面文的布依铜鼓。随着铜鼓的产生,对铜鼓各部位(即:鼓心、鼓边、鼓腰、鼓脚)的敲击,发出的不同音响通过民间老艺人的不断改造、发展、补充,开始出现了古老的、节奏简单的铜鼓调,布依族在长期生产和生活中,把通过长期的演奏、实践中,按实际的需要,民间老艺人不断的对铜鼓调进行变化、补充、发展,并用汉字的字音来记录鼓谱(表音不表意),形成了完整的铜鼓十四调的手抄记录本,也形成了完美的铜鼓十四调代代相传,沿袭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布依铜鼓十四调在布依族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在生产和生活的实践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产物,在远古时期,布依铜鼓能驱逐凶残猛兽,传讯消息,防御外敌入侵,驱逐“凶神恶杀“,庆祝丰收,欢度节日,超度亡灵等多功能的作用。布依族在不同敲击铜鼓欢度春节,每年到腊月二十四,布依村寨家家户户都要扫“阳春“,把房前屋后打扫干净,然后设香案,请出铜鼓与全族同乐,男女老少聚集在保管铜鼓的人家敲铜鼓、唱歌、喝酒、聊天以及春节通宵达旦。知道正月的最后一天息鼓,农历七月欢度丰收也是如此,重大节日活动中,二十面铜鼓集中于广场演奏铜鼓十四调参加人数上千,场面非常壮观。在布依族的祭祖、丧事习俗活动中,担任着重要、不可缺少的礼仪角色。布依铜鼓的演奏成为布依族自发性的群众性活动。铜鼓是布依族赖以生存,繁衍的重要精神支柱,是民族团结的纽带,与布依族的生活息息相关,是布依族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布依《铜鼓十四调》。

贵州兴仁县布依族铜鼓十四首是怎么样的?

铜鼓演奏

贵州兴仁县布依族铜鼓十四首是怎么样的?

铜鼓演奏

贵州兴仁县布依族铜鼓十四首是怎么样的?

铜鼓演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