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命运,暗藏了一条天道,醍醐灌顶,一定要找到它

庄子《应帝王》篇有个寓言:郑国有个神巫,名叫季咸,精通相面,能够预知人的死生存亡、祸福夭寿,甚至可以精确到年月日,准得像神一样。

对这样一个人,“郑人见之,皆弃而走”,郑国人一看见他就跑。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他看得太准了,太准了就让人害怕——万一命不好怎么办?知道啥时候一定有祸事,这也忒特么吓人了吧?知道自己哪年哪月哪天死,这还得了?纵然有好事,也不会总是好事,所以我看不见我看不见。

这耐心寻味。人痴迷命运,痴迷的真的是命运吗?真把命运一览无遗地展开给你看,你细想想,你真的敢看吗?因为越深的层次,要面对的是越多的心魔,要驾驭的是越大的魔境。不肯修行者,倒是可以以此给自己个借口。只是如世间事一样,要承认自己的无能。真要面对命运,是需要资格的。

所以人迷恋命运,无非是为了安抚心中的恐惧,无非是为了生命中有一线希望。更明白点说,无非是为了有一些安慰。

一切都是心的事。这个真正的根基,人本之而不知,这就是无明。明明是自家这颗心的事,却在外面的事上寻找答案、寻求安慰,这就叫颠倒,就是向外驰求。庄子言:“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

《心经》言:“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心上自己本来就是有路的,只是你从未直面自己的心,更从未去找。所以从来不明白有件事,叫本性自足、不假外求。

命之迷人,在于朦胧。正因为前途命运混沌未开,才具备一切可能,才引领着我们前行——这,正是道的样貌,正是“如来藏”。所以孔子不废占卜,因为这是人参天地的端口——当你占卜时,你面对的是天地神明,需要你至诚至敬;你所卜的未来,处在混沌无尽的可能性中,需要与天地神明“沟通”才能得一点“消息”。所谓神明,道之灵明。诚敬于心,沟通于天,系于一卜,谓之端口。故《中庸》言:“至诚之道,可以前知……见乎蓍龟,动乎四体……故至诚如神。”

诚敬,是开启三界幽深的一把钥匙。当处在高度诚敬的状态,当与天地神明的沟通建立起来了,也便不再分心与境了。这时,吉凶祸福反而不重要了,因为你进入了更广阔的世界,感应到了更崇高的东西,《中庸》所谓“惟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人都有过诚敬的时候,想想是不是这样。这便是易所谓“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对命运的好奇,皆是源于自身所处的层次太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