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樹德中學高2017級10月階段性測試語文試題含解析

成都樹德中學高2017級10月階段性測試

語文試題

注意事項:

1.答卷前,考生先將相關信息(姓名、考號等)準確、規範的填寫(塗)在答題卡指定位置。

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後,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塗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乾淨後,再選塗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一、現代文閱讀(36分)

(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傳統中國對如何讀書有過很多討論,其中,朱熹的《朱子讀書法》流傳甚廣,成為近世士子的讀書指南,元代程端禮《讀書分年日程》即以此為基礎,後又演化出徐與喬《五經讀法》、周永年《先正讀書訣》等等。與現代社會的諸種事情一樣,讀書之法也存在古今之變,這其中我們尤其應該注意的是,在儒學主導下的傳統中國,古人讀書不完全如現代社會那般是為了獲取新的知識,如果僅僅從知識體量角度而言,那時候總量並不算大。《論語》首章講"學而時習之",這裡的"學"是自己體悟覺醒的意思,所以古人說"古之學者為己",而不僅僅是獲取外在知識。所以,古人特別反對把讀書只是當成"辭章記誦"來獵取功名,認為那樣背離了讀書的本意。朱子反覆提倡讀書要"涵泳",讀書應該做到使人"存心復性""學以成人"並能"經世致用"。所以,在傳統中國的儒學政教體系裡,特別重視如何讀書也就不奇怪了。

南宋人陳善在《捫蝨新話》中曾對讀書法有個精闢總結:"讀書須知岀入法。始當求所以入,終當求所以出。見得親切,此是入書法。用得透脫,此是出書法。"讀書要"求所以入",就是要像孟子所說的能夠"知人論世",熟悉作者的語境和個人品性,這樣才能"見得親切",真實把握原作者的意圖,知道古人的用心之處,以古人為師,矯正自己的言行,進行誠意正心修身齊家的自我治理,這樣才能把書讀進去。如果只是讀進去,而不知運用,成為詞句的奴隸,那隻能落得個"兩腳書櫥"的稱號,這不是善於讀書的人。要"用得透脫",就是要能夠立足於自己的時代和語境,把所讀之書消化透徹,對自己所處的當下之世有仔細的考辨,認清時勢,消化所讀之書,這樣讀書才能達到經世致用的效果。

王國維也表達過類似的意思,《人間詞話》中說:"詩人對宇宙人生,須入乎其內,又須出乎其外。入乎其內,故能寫之;出乎其外,故能觀之。入乎其內,故有生氣;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王國維是從美學角度立言,意思其實是一樣的。

在這個"入乎其內"和"出乎其外"的過程裡,讀書人的主體角色值得認真思考,他不是一個被動的接受者,更不是遊談無根的誇誇其談者,而是虛心涵泳,然後"博學、審問、慎思、明辨而躬踐之"。讀書的過程,是讀書人在所讀之書與現實之間進行不斷對話和詮釋的過程,讀書人"入乎其內",體會原書的精神,吸收書的營養,同時要能"出乎其外",用之於天下國家。在這過程裡,讀書人自己的狹隘生命體驗得到了擴充,即孟子所謂"養浩然之氣";同時,為改變現實,又必須對書進行創造性詮釋和轉化,使自己當下的生命和文化灌注到古書之中,使古書具有了生機活力,成為改造現實、規劃未來的參考。

這個讀書法有著鮮明的儒學特色,貫徹了儒學所強調的"學以成人"和"經世致用"思想,這也是與孟子提倡的士人"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社會存在方式相對應的。到了明代,從小學(明代叫社學)開始,到科舉求官,以朱熹《四書章句集註》為教科書,讀書的過程是"證諸先覺,考諸古訓,尊所聞,行所知"的歷程,從小就開始這樣反覆訓練,"日以義理浸灌其心",長大了自然就可以達到使"心術歸於正"的目標了。

(選自2018年11月26日《光明日報》)

1.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程端禮、徐與喬、周永年的讀書法是在朱熹的《朱子讀書法》的基礎上得以不斷髮展演化來的。

B.孔子的"學而時習之"、孟子的"養浩然之氣"、朱子的"涵泳"是前人留給我們的好的讀書方法。

C.王國維認為讀書是一個"入乎其內"和"出乎其外"的過程,要求讀書人主動學習,創造性學習。

D.文章論述的各種讀書方法都烙印著儒學的特色,與孟子所提倡的士人的社會存在方式是相對應的。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首段列舉朱熹等人的著述,分析古今讀書的不同,得出傳統中國儒學政教體系重視讀書法的結論。

B.陳善在談論讀書方法時將"見得親切"和"用得透脫"兩者有機地聯繫在一起,有思辨色彩。

C.文章圍繞"讀書的方法和意義"這一論述對象,按照歷史發展順序進行闡釋和探討,有理有據。

D.文章每段都採用了引用的論證手法,起到強化作者的觀點、增強論證的說服力和權威性的作用。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學習新知識、獲取功名、矯正自我的言行、改變現實、規劃未來皆屬傳統中國士子讀書的意義。

B.文章闡釋了讀書使人"學以成人""經世致用"的必要性,由此批判了"兩腳書櫥"的讀書人。

C.讀書之法是存在古今之變的,但是用所讀之書,對所處的當下之世有考辨、有詮釋仍值得倡導。

D.文罩的傳統讀書方法,在現代社會看來雖有積極的參考性和指導價值,但應以揚棄的態度來對待。

(二)實用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12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6題。

材料一:

任何一門藝術的道理都包含在作品表達中,因此長期大量欣賞優秀藝術作品,永遠都是"慢"這門藝術最佳的途徑。戲曲的道理也不例外。在戲曲風行的千百年裡,無數目不識丁的農民扶老攜幼在鄉村戲臺下津津有味地欣賞,從來沒有生髮過"不懂"戲曲的感慨。戲曲之所以曾經擁有廣泛的受眾,就是由於這些觀眾有長期欣賞戲曲的經驗積累:他們既熟悉戲曲演繹的故事,亦熟悉戲曲敘事方式和舞臺表演手段,所以才能與舞臺上戲劇人物的喜怒哀樂產生共鳴,才能為生旦淨醜的唱唸做打鼓掌喝彩。

當前我們面臨的窘境是曾經婦孺能解的戲曲,今天連大學生都慨嘆"不懂"。這是因為戲曲生存語境變了,現代人在成長過程中很少欣賞戲曲,更難以通過優秀戲曲的長期薰陶形成審美經驗。更重要的原因是,現代社會公共教育建構了有異於傳統的知識譜系,其中幾乎沒有戲曲獨特的文本、音樂和表演形態的身影,戲曲歷史敘事和倫理取向也有異於現有譜系,這些都進一步加劇了現代觀眾和戲曲的隔膜。

(摘編自傅謹《如何讓更多人"看懂""聽懂"戲曲》,《人民日報》2019年7月19日)

材料二 :

一位當代戲曲劇作家指出:"不少劇目在舞臺上倡導的東西,正是觀眾厭惡的東西;而它所反對的,又恰恰是人們所喜愛的。"不過,儘管內容和觀念陳舊,但是中國戲曲的表現手段有著獨特的魅力,令世界各國藝術家們青睞。德國戲劇理論家布萊希特提出的"間離效果"的藝術方法就深受中國戲曲表演的啟發。法國前衛戲劇理論家阿爾託極力推崇東方劇場,說它是一種演員的劇場,而西方劇場則完全忽略了演員身體的動作,一味強調語言對白就是一切,致使作為視覺藝術的戲劇竟然無從發揮形象之美。

把莎士比亞戲劇移植到中國戲曲中,使兩者形成了優勢互補。戲曲中自由的舞臺時空可以表現莎劇中廣闊的宇宙,唱、念、做、打的綜合表演可以表現莎劇中各種人物和激情;而莎劇中普遍的人性和複雜的人物心理則可以在戲曲的虛擬傳神、簡繁有致的形式中得以凸現和延展、誇張和強化、發揚和光大。莎士比亞戲劇在這種結合中獲得了新的生命和意義,戲曲也在此過程中豐富自己的表現形式,在與西方戲劇文化的對話中更新陳舊的觀念。

(摘編自張德明主編《外國文學經典生成與傳播研究》)

材料三:

在戲曲現代戲創作中,由於現代社會迅速變化的生活節奏和碎片化的生活內容,程式語彙賴以生存生長的高度穩定性、可辨識性遭遇了難以破解的難題。怎麼辦?張曼君選擇了打破程式、回到歌舞。"在我的創作實踐中,也一直試圖藉此建立起自己的表達線路圖,進而拓展表演藝術空間,促進產生新的時空可能性、新的美學思維形態。"從贛南採茶戲《十二月等郎》中的"二胡舞"到評劇《紅高粱》中的"抬轎舞"、秦腔 《狗兒爺涅槃》中的"板凳舞"等,張曼君對戲曲現代戲的藝術處理,已然不是上場拿範、臺口亮相的樣式,而大量運用了現代歌舞形式和意象符號。戲曲理論家和德稱之為"三民主義"(民間音樂、民間舞蹈、民間習俗),中國戲曲學院原院長、戲曲理論家周育德稱之為"無動不舞",生動概括了她的導演特色。

(摘編自鄭榮健《"張曼君現象"對戲曲現代實踐的啟發》,《中國藝術報》2019年1月28日)

4.下列不屬於現代人"不懂"戲曲的原因的一項是(3分)

A.現代人在成長過程中很少欣賞戲曲,缺乏戲曲審美經驗。

B.現代社會公共教育幾乎沒有構建與戲曲相關的知識譜系。

C.戲曲的歷史敘事和倫理取向與現代人的觀念有所不同。

D.曾經婦孺能解的戲曲與當代觀眾的隔膜在進一步加劇。

5.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以前,無數農民雖目不識丁卻能津津有味地欣賞戲曲,是由於他們熟悉戲曲演繹的故事、戲曲敘事方式和舞臺表演手段。

B.中國戲曲陳舊的內容和觀念,並不能遮掩其表現手段的獨特魅力,這種手段受到世界各國藝術家們的青睞,甚至被借鑑。

C.由於西方戲劇藝術方法的缺陷,莎士比亞戲劇中普遍的人性和複雜的人物心理很難得到表現,借鑑中國戲曲,可以彌補這個問題。

D.針對戲曲現代戲創作中遭遇的難以破解的難題,張曼君在創作中找到了自己的辦法,受到了相關專家的高度評價。

6.中國戲曲應該進行怎樣的改革?請結合材料分析。(6分)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15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9題。

小楊月樓義結李金鏊

馮驥才

民國二十八年,龍王爺闖進天津衛。街上行船,窗戶當門,買賣停業,車輛不通,小楊月樓和他的一班人馬,被困在南市的慶雲戲院。那時候,人都泡在水裡,哪有心思看戲?

龍王爺賴在天津一連幾個月,戲班照樣人吃馬喂,把錢使淨,便將十多箱行頭道具押在河北大街的"萬成當"。等到水退了,火車通車,小楊月樓急著返回上海,湊錢買了車票,就沒錢贖當了,急得他鬧牙疼,腮幫子腫得老高。戲院一位熱心腸的小夥計對他說:"您不如去求李金鏊幫忙,那人仗義,拿義氣當命。憑您的名氣,有求必應。"

李金鏊是天津衛出名的一位大鍋伙,混混頭兒。上刀山、下火海、跳油鍋,絕不含糊,死千一個。雖然黑白道上,也講規矩講臉面講義氣,拔刀相助的事,李金鏊幹過不少,小楊月樓卻從來不沾這號人。可是今兒事情逼到這地步,不去也得去了。

他跟隨這小夥計到了西頭,過街穿巷,抬眼一瞧,怔住了。籬笆牆,柵欄門,幾間爬爬屋,大名鼎鼎的李金鏊就住在這破瓦寒窯裡?小夥計卻截門一聲呼:"李二爺!"

應聲打屋裡貓腰走出一個人來,出屋直起身,嚇了小楊月樓一跳。這人足有六尺高,肩膀賽門寬,老臉老皮,鬍子拉碴;那件灰布大褂,足夠改成個大床單,上邊還油了幾塊。小楊月樓以為找錯了人家,沒想到這人說話嘴上賽扣個罐子,甕聲甕氣問道:"找我幹嗎?"口氣挺硬,眼神極橫,錯不了,李金鏊!

進了屋,屋裡賽破廟,地上是土,條案上也是土,東西全是東倒西歪;迎面那八仙桌子,四條腿缺了一條,拿磚頂上;桌上的茶壺,破嘴缺把,磕底裂肚,蓋上沒疙瘩。小楊月樓心想,李金鏊是真窮還是裝窮?若是真窮,拿嘛幫助自己?於是心裡不抱什麼希望了。

李金鏊打量來客,一身春綢褲褂,白絲襪子,黑禮服呢鞋,頭戴一頂細辮巴拿馬草帽,手拿一柄有字有畫的斑竹摺扇。他瞄著小楊月樓說:"我在哪兒見過你?"眼神還挺橫,不賽對客人,賽對仇人。

戲院小夥計忙做一番介紹,表明來意。李金鏊立即起身,拱拱手說:"我眼拙,楊老闆可別在意。您到天津衛來唱戲,是咱天津有耳朵人的福氣!哪能叫您受治、委屈!您明兒晌後就去'萬成當'拉東西去吧!"說得真爽快,好賽天津衛是他家的。這更叫小楊月樓滿腹狐疑,以為到這兒來做戲玩。

轉天一早,李金鏊來到河北大街上的"萬成當",進門朝著高高的櫃檯仰頭叫道:"告你們老闆去,說我李金鏊拜訪他來了!"老闆慌張出來,請李金鏊到樓上喝茶,李金鏊理也不理,只說:"我朋友楊老闆有幾個戲箱押在你這裡,沒錢贖當,你先叫他搬走,交情記著,咱們往後再說。"說完撥頭便走。

當日晌後,小楊月樓帶著幾個人碰運氣賽的來到"萬成當",進門卻見自己的十幾個戲箱,早已擺在櫃檯外邊。小楊月樓大喜過望,便取了戲箱,高高興興返回上海。

小楊月樓走後,天津衛的鍋伙們聽說這件事,佩服李金鏊的義氣,紛紛來到"萬成當",要把小楊月樓欠下的贖當錢補上。老闆不肯收,鍋伙們把錢截著櫃檯扔進去就走。多少亦不論,反正多得多。這事又傳到李金鏊耳朵裡。李金鏊在北大關的天慶館擺了幾桌,將這些代自己還情的弟兄們著實宴請一頓。

誰想到小楊月樓回到上海,不出三個月,寄張銀票到天津"萬成當",補還那筆欠款。"萬成當"收過鍋伙們的錢,哪敢再收雙份,老闆親自捧著錢給李金鏊送來了。李金鏊嘛人?不單分文不取,看也沒看,叫人把這筆錢分別還給那幫代他付錢的弟兄。至此,錢上邊的事清楚了,誰也不欠誰的了。這事本該了結,可是情沒結,怎麼結?

轉年冬天,上海奇冷,黃浦江冰凍三尺,大河蓋上蓋兒。這就斷了碼頭上腳伕們的生路,尤其打天津去扛活的弟兄們,肚子裡的東西一天比一天少,快只剩下涼氣了。恰巧李金鏊到上海辦事,見這情景,正愁沒轍,抬眼瞅見小楊月樓主演《芸娘》的海報,拔腿便去找小楊月樓。

趕到大舞臺時,小楊月樓正是閉幕卸裝時候,聽說天津的李金鏊在大門外等候,臉上帶著油彩就跑出來。只見臺階下大雪裡站著一條高高漢子。他口呼:"二哥!"三步並兩步跑下臺階。腳底板給冰雪一滑,一屁股坐在地上,仰臉對李金鏊還滿是歡笑。

小楊月樓在錦江飯店盛宴款待這位心中敬佩的津門恩人。李金鏊說:"楊老闆,您喂得飽我一個腦袋,喂不飽我黃浦江邊的上千個扛活的弟兄。如今大河蓋蓋兒,弟兄們沒飯轍,眼瞅著小命不長。"

小楊月樓慨然說:"我去想辦法!"

李金鏊說:"那倒不用。您只要把上海所有名角約到一塊兒,義演三天就成!戲票全給我,我叫弟兄們自個兒找主去賣。這麼做難為您嗎?"

小楊月樓說:"二哥真行。這點事還不好辦嗎?"第二天就把大上海所有名角,全都約齊,在黃金戲院舉行義演。戲票由天津這幫弟兄拿到平日扛活的主家那裡去賣。這些主家花錢買幾張票,又看戲,又幫忙,落人情,過戲癮,誰不肯?何況這麼多名角同臺獻技,還是《龍鳳呈祥》《紅鬃烈馬》一些熱鬧好看的大戲,更是千載難逢。一連三天過去,便把凍成冰棍的上千個弟兄全救活了。

李金鏊完事要回天津,臨行前,小楊月樓又是設宴送行。酒足飯飽時,小楊月樓叫人拿出一大包銀子,送給李金鏊。既是盤纏,也有對去年那事謝恩之意。李金鏊一見錢,面孔馬上板起來,沉下來的嗓門更顯得甕聲甕氣。他說道:"楊老闆,我這人,向例只交朋友,不交錢。想想看,您我這段交情,有來有往,打誰手裡過過錢?誰又看見過錢?折騰來折騰去,不都是那些情義嗎?錢再多也經不住花,可咱們的交情使不完!"說完起身告辭。

(選自馮驥才著《俗世奇人•貳》,文字有刪節)

[注]鍋伙:此處指在簡陋食宿處住著的單身工人、小販。 死千:擔當出生入死的差事。這是天津地方土語,也是混混兒的行話。 賽:天津方言,有"像"或"似"之意。

7.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鑑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小說擅長寫人。不僅對主角李金鏊、小楊月樓刻畫細膩,也於寥寥數語中將熱心腸的小夥計、誠實本分的當鋪老闆、仗義的鍋伙刻畫得活靈活現。

B.小說善於敘事。李金鏊助小楊月樓脫困,小楊月樓助力李金鏊,兩件事情都辦得爽快,可作者總能尺水生波,以人物心理活動和言行來製造波瀾。

C.小說語言精妙。文中"嘛""賽""鍋伙""爬爬屋"等諸多天津方言詞彙都透著一股子天律話的生動和幽默,富有生活氣息,增添了地方特色。

D.小說多用對比。李金鏊家境貧困卻能濟危扶困,這是人物自身的對比;小楊月樓稱李金鏊"二哥",對方卻喚其"老闆",這是人物之間的對比。

8.初見時,小楊月樓眼前的李金鏊與傳聞中的李金鏊形成了強烈反差,這產生了什麼藝術效果?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6分)

9.這篇小說中不同人物身上都體現了中國人對"義"的普遍認同和追求,結合文本對此簡要分析。(6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34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4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

裴子野,字幾原,河東聞喜人。子野生而偏孤,為祖母所養,年九歲,祖母亡,泣血哀慟,家人異之。少好學,善屬文。起家齊武陵王國左常侍,遭父憂去職。居喪盡禮,每之墓所,哭泣處草為之枯。天監初,尚書僕射範雲嘉其行,將表奏之,會雲卒,不果。久之,除右軍安成王參軍,俄遷兼廷尉。時三官通署獄牒,子野嘗不在,同僚輒署其名,奏有不允,子野從坐免職。自此免黜久之,終無恨意。時中書範縝聞其行業而善焉。會縝遷國子博士,乃上表讓之。有司以資歷非次,弗為通。出為諸暨令,在縣不行鞭罰,民有爭者,示之以理,百姓稱悅,合境無訟。及齊永明末,沈約所撰《宋書》既行,子野撰為《宋略》二十卷。其敘事評論多善,約見而嘆曰:"吾弗逮也。"普通七年,王師北伐,敕子野為喻魏文,受詔立成。高祖以其事體大,召尚書僕射徐勉等集壽光殿以觀之,時並歎服。俄又敕為書喻魏相元叉,其夜受旨,子野謂可待旦方奏,未之為也。及五鼓,敕催令速上,子野徐起操筆,昧爽便就,既奏,高祖深喜焉。自是凡諸符檄,皆令草創。子野為文典而速不尚麗靡之詞其製作多法古與今文體異當時或有詆訶者及其末皆愈然重之。子野在禁省十餘年,靜默自守,未嘗有所請謁,外家及中表貧乏, 所得俸悉分給之。無宅,借官地二畝,起茅屋數間。妻子恆苦飢寒,唯以教誨為本,子侄祇畏,若奉嚴君。末年深信釋氏,持其教戒,終身飯麥食蔬。中大通二年,卒官,年六十二。

(選自《梁書•裴子野傳》,有刪改)

10.下列對文中加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子野為文典而速/不尚麗靡之詞/其製作多法/古與今文體異/當時或有詆河者/及其末皆翕然重之

B.子野為文典/而速不尚麗靡之詞/其製作多法/古與今文體異/當時或有詆訶者/及其末皆翕然重之

C.子野為文典而速/不尚麗靡之詞/其製作多法古/與今文體異/當時或有詆訶者/及其末皆翕然重之

D.子野為文典/而速不尚麗靡之詞/其製作多法古/與今文體異/當時或有詆訶者/及其末皆翕然重之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偏孤,指早年喪父或喪母。古人對死很忌諱,故稱父母之死為"見背""棄養"等, 如《陳情表》中"生孩六月,慈父見背" 。

B.國子博士,學官名。始設於晉朝,最初只有一名,此後歷代沿襲此官,唐代時,隸屬國子監祭酒,共有六名,分掌六學。

C.五鼓,也叫五更或五夜。因古代民間把夜晚分成五個時段,用鼓打更報時,故得名。文中指五鼓時分,即凌晨五點到七點。

D.中表,古代稱父系血統的親屬為"內",稱父系血統之外的親屬為"外"。內為中,外為表,合而稱之"中表"。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裴子野恪盡孝道,感動蒼生。祖母去世時,他才九歲就悲痛泣血;父親去世,他離職服喪,每到墓所,哭泣處草木都為他枯萎。

B.裴子野才華橫溢,令人歎服。年少時好學,擅長寫文章;尚書僕射範雲、撰寫《宋書》的沈約甚至高祖,都對其文才讚美有加。

C.裴子野施行德政,以理服人。任諸暨縣令時,不施行鞭打刑罰,以理服人,以理息訟;大家都稱讚他,全縣沒有訴訟事件。

D.裴子野自守操行,舍家濟人。家裡沒有住房,借用官地二畝修建茅屋得以棲身;妻子兒女常挨餓受凍,所得俸祿分給貧困的親戚。

13.把文中加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時三官通署獄牒,子野嘗不在,同僚輒署其名,奏有不允,子野從坐免職。

(2)俄又敕為書喻魏相元叉,其夜受旨,子野謂可待旦方奏,未之為也。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4~15題。

眾人

王安石

眾人紛紛何足競,是非吾喜非吾病。

頌聲交作莽豈賢,四國流言旦猶聖。

唯聖人能輕重人,不能銖兩為千鈞。

乃知輕重不在彼,要之美惡由吾身。

[注]莽:王莽,漢平帝時為大司馬,時群臣奏言"大司馬莽功德比周公",一時"頌聲並作",王莽後篡漢建立新朝,民不聊生。 旦:姬旦,即周公,成王幼年即位,由周公攝政,其弟管叔、蔡叔等造謠攻擊他。

14.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眾人"指普通人,兼指變法反對者,面對他們的紛紜議論,作者態度很鎮定。

B.詩的第三四句用典,巧妙暗示自己的處境,直接點明賢聖標準,同時與尾句相呼應。

C.五六兩句說只有品行完備的聖人才能正確評價衡量人,不會顛倒黑白混淆是非。

D.七八兩句寫面對眾人的批判,作者具有明確的立場和看法,由此可以看出其不凡的個性。

15. 面對非議,王安石的態度與屈原在《離騷》"不吾知其亦已兮,苟餘情其信芳"中表達的態度有何相近之處?請結合詩句說明你的理由。(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6.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中,表明作者對陳同甫寄予希望且直接表達自己的報國情懷和人生追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阿房宮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運用比喻和誇張的手法,表現依山而建的樓閣密集、高聳。

(3)《赤壁賦》中客人心中的疑慮消除,於是同蘇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跟文章開頭的"泛舟""月出"遙相呼應。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題。

修路,對山水而言,破石動土,刀砍斧鑿,撕裂植被是不可避免的。路,就像一條長長的溝壑, 山水之間。然而,修路人魔術般的營造,路卻成了藝術品,或者一首詩,不但是粗暴的、枯燥的穿山越嶺,而且是美感十足的跋山涉水。京承高速,就是其中一條夢境般的快速路。不但看不出絲毫的撕裂痕跡,反而使人感到,這山水,這路,原本就是 的一體。這一切,是修路人用智慧、汗水營造出來的。這山山嶺嶺,這廣袤的野地,雖無言則有心,記著他們的風餐露宿,記著他們的流血與犧牲。這 的路面,這些令人心驚的高山隧道,令人歎為觀止。何謂勞動?就是用一顆熱血的心,一雙勤勞的手,創造出人間奇蹟的行為。

路旁燃燒的那一排排火炬樹,把山野和路面映照得格外鮮豔,使之生機盎然。這,是修路人留下的佳作。而那些曾經盛開的波斯菊,剛剛謝去,有些花朵仍堅持在枝頭。還有野山菊,( ),是專門用來表彰種植它們的那些修路者的。尤其,金山嶺下的那些野山菊,一叢叢、一片片地 微笑在那裡,彷彿與巍峨長城有個約定似的。它們遙相呼應, 。這,也是修路人留下的佳作。

17.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3分)

A.分割 鬼斧神工 延展 心照不宣

B.分割 天造地設 延展 心有靈犀

C.切割 天造地設 延伸 心照不宣

D.切割 鬼斧神工 延伸 心有靈犀

18.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

A.然而,修路人魔術般的營造,卻成了藝術品,或者一首詩,雖然是粗暴的、枯燥的穿山越嶺,但卻是美感十足的跋山涉水。

B.然而,修路人魔術般的營造,路卻成了藝術品,或者一首詩,不再是粗暴的、枯燥的穿山越嶺,而是美感十足的跋山涉水。

C.然而,在修路人魔術般的營造中,路卻成了藝術品,或者一首詩,不再是粗暴的、枯燥的穿山越嶺,而是美感十足的跋山涉水。

D.然而,在修路人魔術般的營造中,路卻成了藝術品,或者一首詩,儘管是粗暴的、枯燥的穿山越嶺,但也是美感十足的跋山涉水。

19.下列填入文中括號內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

A.熱熱鬧鬧開得正盛,像是晚秋擺出的一道盛宴

B.像是擺出的一道晚秋盛宴,熱熱鬧鬧開得正盛

C.像是晚秋擺出的一道盛宴,熱熱鬧鬧開得正盛

D.熱熱鬧鬧開得正盛,像是擺出的一道晚秋盛宴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6分)

語言是溝通交流的工具,它由語音、文字、詞彙和語法構成。所謂"名無固宜,約之以命。約定俗成謂之宜,異於約則謂不宜"。的確, ,但也是社會發展的產物。縱觀歷史, ,遠超文字、詞彙、和語法。從春秋戰國時期的"雅言",到隋唐時期民族融合中塑造的"唐韻",再到近代以北京語音為標準形成的普通話,這樣的流變從未停止。但是, ,更有著文化傳承的功能,承載著一個民族共同的文化記憶。

21.請對下面這段新聞報道的文字進行壓縮。要求保留關鍵信息,句子簡潔流暢,不超過40個字。(5分)

中新社北京8月13日電 190餘件從清代沉船"泰興號"出水的瓷器在經歷打撈、售賣、回購後從海外迴流,13日正式入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泰興號"沉船為清代道光年間沉沒於印度尼西亞附近海域的一艘中國商船,船貨以清中晚期民窯瓷器為主,兼有少量紫砂陶器、石器、金屬器等。20世紀90年代,該沉船被國外商業團隊打撈,出水文物在國際市場拍賣出售。2018年,泮廬集團從海外購回10萬餘件該沉船出水瓷器。近日,經由德化縣人民政府推介,將其中40餘類、共190餘件瓷器捐贈給中國國家博物館,其中瓷器多為19世紀初期福建省閩南地區所產,以青花瓷為主,兼有少量白釉瓷、褐釉瓷、紅綠彩瓷等。

此次收藏的"泰興號"沉船文物為清代中晚期具有明確紀年及沉沒地點的歷史遺物,出自目前發現同時期較為罕見的大型貿易商船,對研究19世紀中國對外海洋貿易情況、外銷產品結構、海上絲綢之路航線、閩南瓷窯業技術等問題有著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四、寫作(60分)

2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在物質生活漸次豐盈的當下,對高品質生活、對精神家園厚度的嚮往與追求,正在成為一種新的社會風尚。在公眾欣賞水平、文化需求不斷提升的今天,"博物館熱"的出現很難說不是一種必然。尤其是假期,帶著孩子去博物館開拓視野、增長見識,成為不少家長暑假安排的熱門選擇。但是,人群的喧鬧聲,嬉戲追趕的孩子,躺在兩個座位上的遊客,將一隻腿放到座位上摳腳的參觀者,腳踩欄杆地臺打電話的遊客……在重慶三峽博物館的遊客意見簿上,有多名遊客都表示了對於"不文明參觀行為"的不滿,"感覺像在逛農貿市場""參觀時總會被他人的說話聲打斷思緒"。

這引起了人們的深思。

請結合材料內容,寫一封倡議書(統一用"樹德中學一學生"的名義,日期為2019年10月8日),體現你的認識與思考,並提出希望與建議。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成都樹德中學高2017級10月階段性測試

語文參考答案

1. A (B項擴大範圍,據"讀書人自己的狹隘生命體驗得到了擴充,即孟子所謂'養浩然之氣'"可知,孟子的"養浩然正氣"是讀書的結果、意義,不是讀書的方法。C項曲解文意,"要求讀書人主動學習,創造性學習"表述有誤,王國維的讀書方法不是要求讀書人怎麼做,而是從美學角度談詩人創作。D項範圍擴大,"與孟子所提倡的士人的社會存在方式是相對應的"表述有誤,"這個讀書法有著鮮明的儒學特色……這也是與孟子提倡的士人'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社會存在方式相對應的。"根據上文可知,"這個讀書法"是指"入乎其內"和"出乎其外"的讀書法,不是各種讀書方法與孟子所提倡的士人的社會存在方式是相對應的。故選A。)

2. C(C項曲解文意,"按照歷史發展順序進行闡釋和探討"說法錯誤,全文的論述是歷史時期交互出現的,不是按照歷史發展順序。)

3. B(B項因果倒置,"由此批判了'兩腳書櫥'的讀書人"表述有誤,原文說"如果只是讀進去,而不知運用,成為詞句的奴隸,那隻能落得個"兩腳書櫥"的稱號,這不是善於讀書的人",批判了不善於讀書的人,是為了論證讀書應該達到經世致用的效果,所以選項因果倒置。)

4. D( "戲曲與當代觀眾的隔膜"不是現代人不懂戲曲的原因,而是結果)

5.C("很難得到表現"說法過於絕對)

6.內容、觀念方面:把西方戲劇移植到中國戲曲中,豐富戲曲的表現形式,更新戲曲陳舊的觀念。思維、樣式方面:打破戲曲的程式,運用現代歌舞形式和意象符號,建立一種戲曲現代實踐的新思維、新樣式。

7. D(李金鏊家境貧困卻能濟危扶困,這是以襯托來突顯人物的仗義;兩人對彼此的稱呼迥異,這符合人物的身份特徵,不是對比)

8.使情節波瀾起伏。眼前的李金鏊分窮落魄,和傳聞中"拿義氣當命"的仗義形象形成反差,小楊月樓從先前的期待到眼前的懷疑再到後來的不抱希望,形成了情節的跌宕。(2分)為後文設置了懸念。這樣一個讓小楊月樓"不抱希望""滿心狐疑"的人物,能否幫助小楊月樓脫困,二人最終為何會"義結",充滿懸念。(2分)凸顯人物形象。傳聞中"混混頭" 李金鏊居然生活如此拮据,強烈的反差使人物"助人脫困、不求回報、重情輕財"的形象更加突顯。(2分)

9. 主人公李金鏊俠肝義膽。他把義氣視若生命,廣交朋友;對素不相識的人施以援手,不求回報;為上千兄弟的衣食想方設法,重義輕財。(2分)次要人物小楊月樓知恩重義。他獲助返滬即寄回銀票,不貪錢財;約聚名角義演助困,臨別贈銀以示感恩。(2分)一眾人物熱心仗義。熱心助人的小夥計、爽快誠信的當鋪老闆、仗義疏財的天津衛鍋伙們、慷慨義演的上海灘名角們皆是如此。(2分)小說用這樣一眾群像表現了中國人對"義"的普遍認同和追求。

10.B

11.C(五鼓時分,應為凌晨三點到五點)

12.B(尚書僕射範雲稱讚的是裴子野的德行)

13.(1)當時廷尉三官共同簽署判決文書,裴子野曾不在場,同僚就簽署了他的名字,上奏后皇帝不同意,裴子野因受牽連獲罪被免官。("獄牒""署""允""從坐"、句意各1分)

(2)不久皇帝又命令裴子野寫文書曉諭魏國宰相元叉,當天夜裡接到命令,裴子野認為可以等到天亮後再回奏,就沒有寫這篇文書。("敕""喻""旦"、賓語前置、句意各1分)

14. B(B項,"直接點明"理解有誤,並未直接點明標準,尾句才明確點出"美惡由吾身"。故選B。)

15. 都有堅守自己的信念追求的人生態度。(2分)面對"眾人紛紛",王安石不爭辯,不擔憂;尾聯"乃知輕重不在彼,要知美惡南吾身",更是集中表現出王安石面對非議,堅信人的美惡不在於眾人的評價,而在於白己本身的德行,(3分)這與屈原感嘆無人瞭解白己也沒什麼,只要自己內心保持高潔美好的態度接近。(1分)

16. (1)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

(2)蜂房水渦,矗不知其幾千萬落

(3)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17.C(切割:將物體分隔開。分割:把一個整體或有聯繫的事物強行分開。根據語境,一條溝壑將山水隔開,結合前面的"刀砍斧鑿"應用"切割"。 鬼斧神工:形容建築、雕塑等藝術技巧高超,像是鬼神製作出來的。天造地設:事物自然形成,合乎理想,不必再加工。結合"這山水,這路"分析,選用"天造地設"。 延伸:延長,伸展。延展:延伸,擴展。根據語境 "修路"應為"延伸"。 心有靈犀:比喻戀愛著的雙方心心相印。現多比喻雙方對彼此的心思都能心領神會。心照不宣:指彼此心裡明白,而不公開說出來;也指互相之間明白或共同認可一件事物,做出相同的判斷;對方心中所想所希望的予以回應,而無需對方提醒。結合"遙相呼應""修路人留下的佳作"分析,選用"心照不宣"。)

18.C(第一處語病"修路人魔術般的營造,路卻成了藝術品",屬於前後脫節,應該為"在修路人魔術般的營造中",作狀語,排除A項、B項;第二處語病是關聯詞語運用不當,這裡沒有遞進關係,只是並列關係,因此把"不但是……而且是"改為"不再是……而是",排除D項。故選C。)

19.A(根據前後內容分析可知,"盛宴"在後,排除B項、C項。"擺出"的施事者應該是"晚秋",排除D項。故選A。)

20.漢語語音(語言)是約定俗成的 語音的變化之大 語言不僅僅是溝通的工具(處,根據前句中的"約定俗成謂之宜"可知,該出說的是是語言是約定俗成的。處講的是語言的發展變化,根據前面講的"語言是溝通交流的工具,它由語音、文字、詞彙和語法構成",以及後一句"遠超文字、詞彙、和語法。"可知該出處說的是語言中的語音隨著歷 史的變遷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處,根據前面的"但是",和下一句"更是……"的遞進關係,可知由上句說語言的功能不僅僅起到溝通的作用,更有"文化傳承"的作用。所以該出填寫"語言不僅僅是溝通的工具"。 )

21.示例:190餘件清代沉船出水瓷器迴流,入藏中國國家博物館,有重要的研究價值。(數量——190餘件,朝代——清代,名稱——沉船出水瓷器,事件——迴流、入藏中國國家博物館,意義——有重要研究價值,每個要點1分)

【解析】解答壓縮語段類題目,要在把握文段主旨的基礎上篩選出文段主要信息,並將其按照要求概括表達出來。本題選文是新聞,第一段是導語部分,概括新聞的主要內容;第二段介紹沉船出水瓷器的相關情況,是對第一段的詳解;第三段指出這些沉船出水瓷器的重要價值。

22.參考2019年高考全國卷三作文評分細則。

【審題】

—、立意要求:

"讓遊客有尊嚴的享受遊覽的過程",離不開旅遊文明的建構。避免"像在逛農貿市場",既需要博物館優化管理和服務,也需要公眾提升文明素養,塑造"有所為有所不為"的規則與邊界意識。

從消費者的角度看,旅遊作為一種將消費者的需求、理念、情感和文化勾連起來的經濟活動,是對消費者生活方式和消費文化的外在呈現。和一般旅遊景點不同,博物館需要參觀者多一些對歷史的敬畏、對傳統文化的熱愛與認同。

從博物館的角度看,要增強服務意識和創新意識。應當細化觀眾的參觀訴求,通過預約制度、區分專業團體場合社會大眾場來提供精細化服務;應當靈活設計開放時間來對接需求,抑或設置一個複製品專場讓小朋友有機會現場體驗。這樣方能讓高漲的精神文化訴求找到出口,讓公眾更加體面、優雅的欣賞文物、走進文化。

可以從博物館的角度立意,也可以從消費者的角度立意,也可以雙管齊下從以上兩個方面立意。

二、文體要求:

倡議書是為倡議、發起某項活動而寫的號召性的公開提議性的專用書信,是由某一組織或社團擬定、就某事向社會提出建議或提議社會成員共同去做某事的書面文章。它作為日常應用寫作中的一種常用文體,一般由標題、稱呼、正文、結尾、落款五部分組成。

(1)標題:一般由文種名單獨組成,直接寫"倡議書"三個字;也可以有創意內容和文種名共同組成,如"把遺體交給醫學界利用的倡議書"

(2)稱呼:可依據倡議的對象而選用適當的稱呼。如"廣大的青少年朋友們:""廣大的婦女同胞們:"等。有的倡議書也可不用稱呼,而在正文中指出。

(3)正文:說明寫倡議書的背景原因和目的;寫明倡議的具體內容和要求。

(4)結尾:要表示決心和希望或者寫出某種建議。一般不寫表示敬意或祝願的話。

(5)落款:在右下方寫明倡議者單位、集體或個人的名稱或姓名,署上發倡議的日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