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渤海環境地質圖為區域發展規劃和資源環境保護提供基礎數據

摘要:區內主要環境地質問題包括崩滑流、地面沉降等,崩滑流在山區丘陵區內分佈較廣,地面沉降災害主要分佈於天津市、河北平原等地。首次編制了環渤海經濟區環境地質圖,同時在圖上反映了區內的特色地質資源,建立了空間數據庫,為更好地服務於自然資源部保護管理提供地質數據依據。

1.項目概況

《環渤海重點經濟區環境地質圖》是《中國地質環境圖系》圖件之一。成果歸屬於“重要地區地質環境圖件編制”工作項目(2014年)、“典型地區資源環境承載力綜合調查評價”項目(2015年)和“全國地質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評價與監測預警”項目(2016—2018年),由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天津地質調查中心和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承擔完成。工作週期為2014—2018年。主要目標任務是以國土資源大調查以來在環渤海地區開展的環境地質調查、研究成果為基礎,根據《全國地質環境圖系編圖技術要求》及《全國地質環境圖系空間數據庫建設技術要求》,在統一地理底圖、統一技術要求、統一建庫標準的前提下,開展資料集成、分析及綜合研究工作,編制完成“環渤海重點經濟區環境地質圖”(圖1),並建立空間數據庫及元數據。

環渤海環境地質圖為區域發展規劃和資源環境保護提供基礎數據

圖1 環渤海經濟區環境地質圖(縮略圖)

1—崩塌滑坡泥石流高易發區;2—崩塌滑坡泥石流中易發區;3—地面沉降易發區;4—地質災害低易發區;5—崩塌;6—滑坡;7—泥石流;8—地面塌陷;9—地裂縫;10—地面沉降量>1000mm範圍;11—水文地球化學異常點;12—土壤地球化學異常點;13—土壤鹽漬化區;14—海水入侵;15—侵蝕岸段;16—淤積岸段;17—填海造陸區;18—活動斷裂;19—地震;20—溫泉;21—地熱井;22—地質遺蹟資源;23—富硒土壤

2.成果簡介

(1)經濟區內地質環境條件複雜,環境地質問題突出。區內人類工程活動強烈,由於水資源短缺,大部分地區被迫長期超采地下水,由此產生嚴重的環境地質問題。綜合考慮環渤海經濟區內地形地貌、岩土體類型、活動構造、水文地質條件背景等因素,確定研究區內環境地質問題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裂縫、地下水汙染、海(鹹)水入侵、侵蝕岸段與淤積岸段等。

(2)經濟區內地質資源豐富。環渤海經濟區港口資源豐富;石油、天然氣、煤炭、金屬、非金屬、滷水等礦產資源資源豐富,分佈廣泛;區內地熱資源豐富;地質遺蹟資源豐富,地質公園類型豐富,包括地層剖面、構造剖面、重要巖礦石化石產地、岩土體地貌、水體地貌、火山地貌、冰川地貌、海岸地貌等,具有較高的科研和旅遊價值。

(3)經濟區內富硒土壤分佈較少。環渤海經濟區內表層土壤硒含量在0.10~0.25mg/kg之間,總體屬缺硒水平,富硒土壤區(硒含量>0.35mg/kg)主要分佈在:天津西青—濱海新區;河北唐山豐南—古冶;遼寧瀋陽—鞍山一線。富硒區向東部濱海一帶逐步過渡為貧硒土壤區,在渤海灣西岸的濱海地帶貧硒土壤分佈較廣。

(4)山區丘陵區內崩滑流等突發性地質災害分佈較廣。在山區丘陵區,確定崩塌滑坡泥石流災害易發區:高易發區總面積1.33×10km,佔全區總面積的8.27%,主要分佈在遼東山地丘陵區南部的鳳城、岫巖及蓋州、瓦房店、普蘭店三市(區)交界處的老帽山區和膠東半島的萊州市南部、膠東半島中部的棲霞市及東端的低山丘陵區;中易發區總面積3.74×10km,佔全區總面積的23.23%,主要分佈在遼東半島的大部分地區、天津北部薊州區的低山丘陵地區、膠東半島中部低山丘陵區和東部威海市丘陵區等地,區域內發育地質災害以崩塌滑坡為主。

(5)平原區內地面沉降災害發育突出。根據研究區內地面沉降發育現狀,結合地形地貌、地層巖性、水文地質、地下水開發利用等影響因素來評價分析劃定地面沉降易發區:總面積2.84×10km,佔全區總面積的17.59%,主要分佈在天津市、河北平原及山東西北地區,是我國地面沉降連片分佈範圍最大的地區,其中以京津冀地區表現最為突出。

3.成果意義

本項目集成了環渤海經濟區多年的綜合調查成果,系統總結了經濟區內的主要環境地質問題及發育分佈規律,首次在一張圖上同時反映了區內的主要環境地質問題及地質資源,首次建立了環渤海經濟區環境地質圖空間數據庫和元數據,為調查數據的實時更新提供了基礎,為更好地服務於自然資源部保護管理提供地質數據依據。

(中國地質調查局天津地質調查中心 孟慶華供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