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小男孩要和我兒子結婚,最後卻傷了他的心……

點擊右下角“關注”我哦~

作者|川媽

有個小男孩要和我兒子結婚,最後卻傷了他的心……

一會兒摟摟抱抱膩歪在一起,一會兒又打打鬧鬧一拍兩散……

這就是孩子間的友誼啊?!

其實,那是因為他們對友誼的理解遠沒有到達成熟的階段,就像今天小川的故事,就像今兒要說的“孩子間友誼”那些事……


前幾天,放學回到家,小川神秘兮兮地要告訴我一個秘密。

“媽媽,今天Tim,跟我說了一句話。哈哈哈......”

“你說他,是不是腦袋出問題了,怎麼說這樣的話!哈哈哈......”

“我告訴你,你千萬不能告訴別人啊!哈哈哈......”

來來回回,幾番欲言又止、捂嘴傻笑,搞得我心裡好奇死了。後來,他終於說了出來:“Tim說他要和我結婚。”

強壓內心的驚訝(因為Tim是個男生!!!),我故作鎮定地問他:“他為什麼這樣說呢?”

“他喜歡我唄,他說我是他最好的朋友!”小川毫不猶豫地回答,“但是男生怎麼能跟男生結婚呢,他的腦袋肯定是出問題了。”

聽他這樣說,我放下心來:“Tim是你的好朋友,很喜歡和你一起玩。他腦袋沒有壞掉,只是他不知道,男生不可以和男生結婚。”

我立刻把這件事告訴了Tim的媽媽。她也十分驚訝,說一定要跟Tim好好聊聊。後來她告訴我,Tim把小川當成最好的朋友,想一直和小川在一起玩。

誰知,好到“私定終身”的的好朋友,兩天後又輕而易舉地決裂了。

那天,Tim帶了兩把比較特別的手槍來找小川玩。每次到我們家,他就跟在自己家一樣,想玩什麼直接拿來就玩。小川完全沒有意見,還忙前忙後地找自己喜歡的玩具給他(Tim之前就說過,小川願意分享玩具,所以是他最好的朋友)。

但當小川想看看Tim的手槍,跟他商量“你一把,我一把”的時候,Tim毫不猶豫地拒絕了。

媽媽問他:“你不是說小川是你最好的朋友嗎?小川總是分享玩具給你玩,你怎麼就不願意呢!”聽著媽媽的語氣越來越強硬,Tim立馬嚷著回家。

委屈的小川也爆發了,對著Tim吼道:“我不要你做我的朋友了!我老是分享玩具給你,你從來沒有給我過!你不要在我家了,趕快走!”

Tim他們前腳離開,小川終於撐不住,暴哭。他的心裡委屈極了,很受傷、很難過。我輕輕地抱著他,任由他在懷裡痛快地哭了一會。

等他心情平復,我輕聲告訴他:“兒子,媽媽知道你心裡委屈、難過。Tim不願意分享,確實不好。可那是他的玩具,他有權力決定要不要分享,你不能強迫他。”

“可是,我都跟他分享啊,他為什麼不能?我們不是朋友嗎?我不要和他做朋友了。”小川不服氣。

“每個人都不一樣啊,你自己能做到的事情,不代表你能要求朋友做到啊。你如果實在不能接受,可以不和Tim做朋友。但是如果這樣,你會發現朋友會越來越少。因為每個人都是有缺點的。”

小川想了想,依然不鬆口說:“如果Tim不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向我道歉,我就不跟他做朋友了。”

“好吧。如果你決定的話。但是作為小主人,你下次不能趕客人走哦!”我沒有再勸他。

因為我知道,他們這麼大的孩子(10歲以下),對友誼的理解遠沒有達到成熟的階段,仍是有限、片面的。我們無法強迫他接受我們的觀點。

這一判斷來自哈佛大學的心理學、教育與發展教授羅伯特·塞爾曼(Robert Selman)對250多名3~45歲訪談研究的成果。

他發現,在我們的一生,對友誼的認識和理解是變化的,大致可以分為相互重疊的5個階段。

階段0:短暫的遊戲夥伴關係(3~7歲),友誼的無差別階段

兒童是自我為中心的,很難考慮其他的觀點,他們往往只考慮自己能從一種關係中獲得什麼。大多數孩子會根據時空上的臨近性以及實用價值來判定他們的朋友。

比如,他們會說“她和我住在同一棟樓裡”,或“他有奧特曼”。

階段1:單項幫助階段(4~9歲),友誼的單向階段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認為,好朋友就是“我要求他做什麼,他就做什麼的朋友”。

比如,他們會說,“他是我的朋友,因為我每次跟他借玩具,他都會同意”,或者“她不是我的朋友,我讓她走左邊,她非要走右邊”。

階段2:雙向幫助,但不能共患難的合作階段(6~12歲),友誼的互惠階段

朋友之間可能有一定的相互妥協,但仍主要服務於個人的自我利益,而不是朋友雙方的共同利益。

他們會說,“我願意為朋友做一些事情”,或者“他是我的朋友,別人不理我的時候,只有他和我一起玩”。

階段3:親密的共享關係階段(9~15歲),友誼的相互階段

在他們眼裡,友誼是一種持續的、親密的、忠誠的關係,不僅包括為彼此做事情。朋友之間還會產生佔有慾和排他性。

所以,他們會說,“他是我最親密的朋友,當我發現他還和別人交朋友時,我真的感動非常難過”。

階段4:自主的共存階段,友誼的相互依賴、相互依存階段

孩子信任、支持朋友,在他需要的時候提供幫助,同時開始學會尊重朋友的自主性,懂得給予對方自由。

這個階段的孩子會說,“他是我的朋友,我會堅定地支持他、幫助他。但我不會強制要求他,他有自己的想法和選擇。作為朋友,我會尊重他的自由。”

小川和Tim這麼大的孩子,處於階段0和1的重疊階段,他們還是“以自我為中心”,看重的還是自己從一段友情中能獲得什麼,覺得只有“要求他做什麼,他就做什麼的朋友”才是好朋友。他們還做不到支持朋友的同時,尊重朋友的獨立性。

即使如此,引導他順利越級到更高的友誼理解階段,認識什麼才是真正的朋友和友誼是非常必要的。除此之外,父母更重要的作用是,關懷孩子的感受。雖然他們對友誼的理解不完全,但依然會因為朋友而傷心難過。在孩子為友情傷心難過時,我們要理解他、安慰他,盡心呵護他的友誼、不讓他輕易失去朋友。

再說,孩子很單純,沒有過夜仇。第二天,小川和Tim又開心地玩在一起了。


mom看世界:踐行自然教育,追求自然養育,崇尚自然生活,期待更多的姐妹與我攜手同行。對啦,目前我在“頭條號、公眾號”兩個平臺發佈文章,名字均為【mom看世界】,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