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泰汽车引爆比克动力“连环雷”,A股多家公司遇“黑天鹅”

近期,众泰汽车资金链问题持续发酵,作为众泰汽车的重要供应商之一,比克动力亦被拖累下水,继而又引发比克动力“连环雷”,蔓延到多家A股公司,当升科技、新宙邦,今年7月份刚刚在科创板挂牌上市的杭可科技、容百科技等踩雷,被迫加入到了计提坏账准备的阵营之中。

资料显示,深圳市比克动力电池有限公司(以下称“深圳比克”)成立于2005年,公司总部位于广东深圳,其子公司郑州比克电池有限公司(以下称“郑州比克”)成立于2013年,注册地位于河南郑州。深圳比克及郑州比克(合称“比克动力”)主要从事锂离子电池及电动汽车研发、生产、销售。

众泰汽车引爆比克动力“连环雷”,A股多家公司遇“黑天鹅”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

据悉,比克动力作为众泰汽车动力电池的重要供应商之一,众泰汽车及旗下公司拖欠其货款高达6.21亿元,而比克动力背后的供应商也跟着遭殃,目前多家上市公司公告披露了相关公告,进行坏账计提。

杭可科技提示比克动力应收账款和存货风险,股价创新低

11月11日,今年7月22日刚刚在科创板挂牌上市的浙江杭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杭可科技,证券代码:688006.SH)披露了其对比克动力应收账款和存货的风险提示性公告。

资料显示,比克动力主要向杭可科技采购锂离子充放电后处理统设备,双方经营往来主要体现在应收账款及存货方面。

据公告披露,截至11月11日公告披露日,杭可科技比克动力的应收账款余额合计1.06亿元。杭可科技称,鉴于当前存在的回款风险,公司目前已对该部分应收账款补充计提坏账准备2220.40万元,补充计提后相关坏账准备为3421.07万元,综合计提比例达到32.19%,如比克动力的应收账款无法全部或部分收回,公司将对该部分款项全额或部分计提坏账准备。

此外,杭可科技称,由于公司产品主要为锂离子电池充放电设备,根据锂离子电池充放电设备各类销售合同的约定,交付的产品通常在试运行验收合格时点实现风险报酬的转移,并确认销售收入的实现。因此,截至本公告披露日仍存在与比克动力相关的发出商品、库存商品以及生产成本(即在产品)等存货。

截至此次公告披露日,杭可科技尚有与比克动力合同执行相关的存货余额合计3022.69 万元。因当前存在的合同执行风险,公司目前已对相关存货补充计提存货跌价准备617.09万元,补充计提后相关跌价准备为1109.90万元,综合计提比例达到 36.72%,如比克动力的合同不再执行且存货可变现净值下滑,公司将对不足部分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甚至全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值得一提的是,杭可科技对比克动力的坏账及存货计提似乎来得比较意外。公告显示,鉴于当前尚未对上述应收账款及存货资产取得比克动力相应财产保全,因比克动力的实际偿债能力等因素,杭可科技可能存在无法及时还款或存货处置损失的重大风险。

杭可科技表示,公司通过提示付款、上门催收、暂停新合同、发送催款函等方式对比克动力的应收账款加以催收,后续将与比克动力洽谈应收账款回款计划及财产担保事宜,以及正在履行的合同后续执行计划。公司将进一步加强应收账款和存货的管理,加大应收账款催收力度,加强合同执行管理,降低应收账款坏账和存货处置风险。

二级市场来看,11月11日以来,杭可科技连续下跌,并于11月12日盘中创出30.30元/股的上市以来新低。

比克动力逾2亿应收账款逾期,容百科技2019年净利润受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踩雷比克动力的科创板公司并非杭可科技一家。11月7日,同样是在今年7月22日刚刚登陆科创板的宁波容百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容百科技,证券代码:688005.SH)公告披露关于对比克动力应收票据到期未能兑付事项的风险提示。

公告内容显示,公司及公司全资子公司湖北容百收到比克动力的商业承兑汇票共计7002.84万元,汇票到期日为2019年10月29日。截至公告披露日,该7002.84万元商业承兑汇票已到期但未能实现兑付。

此外,数据显示,截至11月7日公告披露日,容百科技对比克动力的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含前述已到期商业承兑汇票,不含银行承兑汇票)合计2.08亿元,其中逾期账款及已到期未兑付汇票合计2.06亿元,存在无法回收的风险。

公告显示,根据公司与比克动力达成的还款安排,公司预计将于 2019年11月15日至2020年6月15日期间陆续收回比克动力相关款项。因比克动力的实际偿债能力等因素,其可能存在无法按期还款的重大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与杭可科技相比,比克动力已向容百科技提供原值约2.04亿元的资产作为抵押物。不过因折旧及后续变现等因素,资产变现价值可能低于原值。如比克动力未能按期还款,公司将相关抵押物变现可能存在抵押变现金额无法覆盖公司债务的风险。

鉴于该笔应收票据存在无法全额兑付的风险,容百科技表示目前已将该应收票据金额转回应收账款,并且根据账龄对该部分应收款项按10%比例计提坏账准备。如比克动力的应收账款无法全部或部分收回,公司将需要对该部分款项全额或部分计提坏账准备;如进行全额计提,将可能导致公司2019年净利润大幅下滑甚至可能亏损。

资料显示,容百科技主要从事锂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前驱体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主要产品包括 NCM523、NCM622、NCM811、NCA等系列三元正极材料及其前驱体。而三元正极材料主要用于锂电池的制造,并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储能设备及电子产品等领域。

据公告显示,比克动力主要向容百科技采购三元正极材料,双方于2016年开始合作。2016年至2018年,比克动力成为容百科技主要客户之一,公司对比克动力的销售金额依次为1032.78万元、2.06亿元和3.67亿元;2019年初至本次公告披露日,公司对比克动力的销售金额为3093.65万元。

创业板公司当升科技和新宙邦也“踩雷”了

除了上述两家上市公司“踩雷”外 ,11月8日,北京当升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当升科技,证券代码:300073.SZ)也公告披露,截至公告当日,公司以及子公司江苏当升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称“江苏当升”)对比克动力的应收账款余额合计3.79亿元。

相关公告显示,2019年以来,公司通过多种方式催收了比克动力应收账款2.44亿元,同时,当升科技已通过法律手段对深圳比克10条生产线、郑州比克13条生产线等包括全部动力电池生产线在内的共计23条生产线,采取了诉中财产保全措施,保全资产大部分为近三年新建以进口设备为主的生产线,截至保全日,保全资产原值为27.84亿元,净值为20.07亿元(具体变现价值待评估),保全的资产价值远超过公司的债权金额,能够覆盖公司及子公司江苏当升对深圳比克及郑州比克的全部应收款项。

另外,公司表示还取得了比克动力实际控制人李向前以及深圳比克母公司深圳市比克电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比克电池”)对上述全部债务的连带保证责任担保。但上述应收账款仍存在无法收回的风险,当升科技根据现有措施和已保全资产价值,对上述应收账款提了坏账准备。

此外,深圳新宙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新宙邦,证券代码:300037.SZ)也公告披露,公司及全资子公司诺莱特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对比克动力的应收账款余额合计3814.47万元。如果无法全部或部分收回,公司将需要对该部分款项全额或部分计提坏账准备。

另外据相关公告显示,相关公告显示,今年4月,星源材质(300568.SZ )与比克动力签订了供货合同,公司预计2019年度可供应比克动力1.2亿平方米隔膜,具体的采购数量、价格以比克动力确认的订单为准。

比克动力“连环雷”持续引爆,背后原因从何而溯?

随着“连环债”大幕的拉开,引发多家上市公司账款风险的比克动力则成为了被关注的焦点。

在国内锂电池行业人眼中,比克动力曾是开山鼻祖般的存在。据悉,曾经有一段时间,比克的圆柱电池是国内技术最好的,基本可以跟三星等国外企业媲美。早在2001年,比克动力的母公司深圳市比克电池有限公司(比克电池)就成功登陆纳斯达克市场,并成为了国内首家登陆美股市场的锂电池企业。

而比克动力也备受资本青睐。2016年,A股上市公司长信科技(300088.SZ)入股比克动力,通过增资8亿元,获得10%的股权,截至2019年11月8日公告日,长信科技共持有比克动力11.6470%股权(对应注册资本额为3191.8731万元)。

2018年,上市公司中利集团(002309.SZ)也通过增资及股权受让的方式取得比克动力电池8.29%的股权,投资总额达到8.5亿元,对应比克动力电池100%股权估值达102.5亿元。

且长信科技和中利集团都曾试图对比克动力形成控股,不过最后因各种因素终止了。

其实,比克动力的生产经营压力早有显露。相关公告显示,由于比克动力连续两年未能完成业绩预期,2017年、2018年长信科技分别按照可收回金额与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差额计提减值准备2663.88万元和2.62亿元。2018年中利集团也对比克动力8.29%的股权补充计提2.55亿元资产减值,还大幅下修了公司2018年业绩。

但就是在自身连续两年业绩不达预期的情况下,比克动力被众泰汽车拖欠巨额债务,似乎成致命一击。据悉,比克动力作为众泰汽车动力电池的重要供应商之一,众泰汽车及旗下公司拖欠其货款高达6.21亿元。比克电池在今年7月已向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杭州杰能动力、众泰新能源汽车、永康众泰汽车、众泰汽车股份提起诉讼并申请财产保全,涉及金额约6亿元。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已于2019年9月17日立案,目前此案尚在审理中。

由此来看,比克动力这起“连环雷”链条已较为明晰,上至电池原料供应商,连接动力电力供应商,下至汽车厂商。在2019年新能源行业较为动荡的市场环境下,其中一个环节的危机,便掀起几家上市公司的账款风险问题。

简单计算,目前仅上述四家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就达到近8亿元,后期不排除还有更多的公司披露类似“踩雷”公告。这场“连环雷”,最终会涉及多少家公司以及各家公司后期的催债结果我们还将进一步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