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購物狂歡的背後:不斷突破的技術

2019 年 11 月 11 日,到 1 小時 03 分 59 秒成交額便已突破 1000 億並實現全天成交額 2684 億,節節攀升的阿里雙十一,剛好迎來了第十一個狂歡購物節。

雙十一購物狂歡的背後:不斷突破的技術

創紀錄的 54.4 萬筆/秒

在今年雙十一當夜,2019 天貓雙 11 交易峰值創下新紀錄,達到 54.4 萬筆/秒。

在龐大的數據背後是技術迅猛的更新迭代,我們能夠明顯地發現在雙 11 的快速發展下所促使的阿里技術體系變化。尤其是阿里在服務器也就是雲計算這一方面的突破。

雙十一購物狂歡的背後:不斷突破的技術

國內唯一自研雲操作系統---飛天

許多人都知道阿里雲是在一片對雲計算的質疑聲中發展起來的,而其所經歷過的同樣的還有阿里會將全部業務都放到阿里雲公上。

在平穩度過 2019 天貓雙 11 流量峰值後,阿里巴巴正式宣佈,其核心繫統已 100% 跑在阿里雲公共雲上。國內唯一自研的飛天雲操作系統,成功扛住全球最大規模的流量洪峰,由此,阿里巴巴成為全球首個將核心交易系統 100% 運行在公共雲上的大型互聯網公司。

過去的一天 20 多個小時裡,是阿里技術上最經受考驗的一次,從去年開始,阿里決定將整個經濟體的核心繫統全部上阿里雲。在中國只有阿里雲是完全從頭研發的一朵雲,從十年前每一行代碼都是自己寫,它有一個特別的名字叫做“飛天操作系統”。

以前的雲都是非核心負載放在雲上,現在阿里巴巴最核心的系統放在雲上。阿里雲承載著阿里巴巴自己 100% 的核心繫統是全球第一個做到的,未來,阿里所有的系統都將在阿里雲飛天操作系統上,這在技術上是一個非常大的進步與挑戰,性能有著非常大的提高。

雙十一購物狂歡的背後:不斷突破的技術

四大技術為“飛天”保駕護航“

在核心虛擬機系統上,自主研發神龍架構,用自研服務器來做虛擬化。一般的服務器隨著壓力增長,最終負載能力會慢慢下降,但神龍服務器壓力越大,輸出也非常線性。

自研雲原生數據庫 —— OceanBase 和 PolarDB

,前者早已在雙 11 大促中證明了自己,後者也廣泛應用在此次雙 11 上,每秒峰值遠遠超於 Oracle 這樣的傳統數據庫。

計算與存儲進行分離。行癲表示,現在阿里巴巴存儲是有一個地方專門存放數據,數據都是從遠端存取的,所以存儲可以很方便地擴容。

第四個核心技術——RDMA 網絡,阿里可以說是全球第一個大規模做 RDMA 網絡的公司,能夠實現遠端存取,甚至於比本地讀寫磁盤更。

雙十一購物狂歡的背後:不斷突破的技術

強大的物流系統

這次雙 11 大促,在秒殺、會場等方面都是個性化、千人千面,數據不僅大,而且要做到非常實時。菜鳥物流系統已經產生了超過 10 億筆的物流單,這個數據還在快速上升,這些都需要依靠阿里雲背後大量的計算能力。

今年的數據,除了批處理之外,還有流處理,就是實時處理所有數據,每分、每秒都在變,它並不是從數據庫裡面統計出來的,而是每生成一筆訂單,系統自動一層層把數據彙集上來。今年這個系統每秒能處理 25 億筆記錄,這是流式的系統。

這麼多服務器,要把它全部管理起來,除了飛天系統之外,還要管理所有的消息流轉,所以阿里自己開發了一個叫做 MQ 的消息系統,這也是全球目前最大的一個消息系統。

雙十一購物狂歡的背後:不斷突破的技術

各位看官怎麼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