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河北兩省中間是哪條河爲界?

痴騎朽翁


河南與河北的界河——漳河,關於河南河北的分界,其實一直以來民間一直有爭議,無非是黃河還是漳河之爭,相比之下,黃河要比漳河出名的多,身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在中國人心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最早的河南河北是一個地區名兒而非行政區劃,那時的河南河北便是指的黃河以南地區和黃河以北地區,但慢慢走到元明清時期行省制度不斷完善,尤其是民國時期徹底形成今天的樣子,此時的河北省邯鄲市和河南省安陽市便形成了以漳河為界的既成事實。因此,河北河南之名雖來自於黃河,卻形成了以漳河為界的現實。這是歷史演化的結果。



另外,其他的省的分界簡單擴展一下!

湖南和湖北的“湖”——洞庭湖,洞庭湖,位於長江中游與湘江交匯處,岳陽之側,浩瀚的湖面是長江的優良“蓄水池”、調洪行洪區,湖南湖北正是由此而得名。值得關注的是,今日之洞庭湖已經比歷史上最盛時期小了好多,有其歷史原因,更與曾經發生過的人為填湖造田運動有關,此處不再多言。


廣東與廣西的“廣”——廣信,今梧州萬秀區管轄內,如果說前面三個大多數人都能過知曉或者推敲出來的話,那這一個恐怕除了兩廣的人很少有人知曉。漢武帝至三國末年,幾百年期間,廣信一直都是交州首府所在地,是整個嶺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因此廣東廣西便來於此。 中國今天的行政區劃,多起始於兩宋時期,完善於明清時期,基本定型於民國和新中國初期五六十年代。其後調整很少,除海南省的設立和重慶市的設立發生在上世紀末。其餘基本保持不變。

我是珞珈山的貓,喜歡看你閱讀時的樣子,希望你也喜歡!


珞珈山的貓


對於中國三十多個省、區,存在著幾對相互對應的省、區。比如廣東、廣西,湖南、湖北等等。其中,就河南和河北來說,歷史上是因為分別地處黃河以南、黃河以北而得名,類似於洞庭湖兩邊的湖南、湖北。不過,也有觀點認為河南和河北的劃分,不是因為黃河,而是因為漳河,而且黃河流進河南省境內的一段,與河南、河北的分界地區還相差很遠。那麼,問題來了,河南、河北的分界線是黃河還是漳河呢?


現在,說漳河是河北省、河南省的分界線,是比較合適的。但是在歷史上,黃河則是河南、河北的分界線。一方面,就現在的情況來說,漳河發源于山西長治,下游作為界河在經過區段劃分河北省與河南兩省邊界,到河北省邯鄲市館陶縣合流衛河,稱衛漳河、衛運河,進入海河水系的南運河。就下面的地圖來說,臨漳縣就是因為臨近漳河而得名,漳河處在河北省邯鄲市臨漳縣和河南省安陽市之間。也即漳河北方主要是河北省,南方則是河南省。



但是,就歷史上來說,黃河則是河南、河北的分界。早在漢朝時期,司馬遷在《史記·貨殖列傳》記載:“昔唐人都河東,殷人都河內,周人都河南。”這裡提到的“河”指黃河,而河東、河內、河南謂“三河”,是以黃河為座標界定的區域。其中,河南則指洛陽。對於漢朝的河南郡以及唐朝的河南府中的“河”,都是指黃河。公元627年,唐朝皇帝李世民設置河南道和河北道,河南道轄境在黃河之南,所以得名。與此相對應的是,河北道轄境在黃河之北,故名。

眾所周知,元朝是中國省制的開端。在元朝時期,河南江北等處行中書省(河南江北行中書省),簡稱“河南江北”或“河南江北省”,在當時民間多簡稱為河南省、江北行省。河南江北行中書省轄境包括今江蘇,安徽北部、河南全境、湖北北部、山東西南部、南與江浙行省,湖廣行省接壤。對於今天河南省的區劃,雖然和元朝的河南江北行中書省存在不小的差距,不過二者在名稱上還是存在著一定的對應關係。而就今天的河北省,則大致和元朝的中書省相應。

最後,從元朝的區劃地圖可以發現,黃河流經河南江北行中書省、中書省的一段,大致和這兩個省的分界線相吻合。就河北地區來說,明朝屬於北直隸,清代屬直隸省。公元1928年,以地在黃河以北,於1928年改為河北省。而就河南地區來說,明朝時期河南省下設河南府等8個府1個直隸州,清朝河南基本沿襲了明朝區劃。1952年11月15日,撤銷平原省,其區域分別劃歸河南、山東二省,河南省域基本保持至今。


煥章的小閣子


關於河南、河北的省名,確實是由古黃河而來,這毋庸置疑。但現在兩省的分界線,很多人認為是漳河;作為一名當地人,我有必要和友友們把我所知道的情況分享一下:如若說真正的漳河為界,那也只有從河南省安陽縣的南陽城村和河北省磁縣的北陽城村溯漳河而上(向西),有二十多公里,河南省安陽縣的英烈村向東至一零七國道漳河橋段十幾公里還可以算作是界河。嶽城水庫南岸有河北省磁縣觀臺鎮,十三個行政村;河北省臨漳縣在漳河南有習文、柳園、孫陶、磚寨營等好幾個鄉鎮,幾十個行政村;河北省魏縣在漳河南有回隆、泊口、牙裡、張二莊、雙井、雙廟、車往等十幾個鄉鎮,一百幾十個行政村;河北省大名縣所轄地盤大都是漳河南,甚至縣城都在漳河南。所以說,河北、河南省以漳河為界的說法是不準確的。


禎祥人家1


我國的許多省份都是以所處山川河流的方位而名命,如山東、山西,湖南、湖北。河南、河北。河南、河北就是以分列黃河南北而命名的,但作為界河卻不是黃河而是漳河。如同山東和山西,雖以太行山東西命名,但山東山西卻不搭界,太行山卻成了山西和河北的省界。

河南河北成對出現,始於唐朝李世民時期。貞觀元年(627年),李世民置十道,河南道因轄境在黃河之南,故名;河北道因轄境在黃河之北,故名。但在唐朝前期,道屬於監察區名稱,所以河南道和河北道的轄境都比今天大的多。



漳河,上游由兩河合一,一為清漳河、一為濁漳河,均發源於
山西長治,下游作為界河在經過區段劃分河北省與河南兩省邊界,到河北省邯鄲市館陶縣合流衛河,稱衛漳河、衛運河,進入海河水系的南運河。漳河流經三省四市21縣市區,長約412公里,流域面積為1.82萬平方公里,漳河干流長179公里。由於流域上游落差巨大,下游下洩不暢,漳河歷史上災害頻繁,沿岸人民深受其害。治河水利歷史悠久,早在戰國時期,西門豹治鄴即在漳河河北省臨漳縣段建設了引漳十二渠 ( 西門引水渠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建設了漳澤水庫、嶽城水庫、紅旗渠、漳南渠等大型水利工程。在流域農業生產和治理洪澇災害方面發揮了作用。


手機用戶4142248477七王


河南河北名字裡的河是黃河。要在東漢時,就有河內、河南、河東稱呼。河內指太行山以東,當時的黃河以北以西(黃河下游有拐彎處),大致相當於今天河北省一部分地區,河南即指今河南省部分地區,河東大體上相當於山西。隋唐改稱河東河南河北。直到元代時在黃河以南設立河南行省,當時的河南行省全部在黃河以南。明代清代的河南省一部分在黃河以北,直隸省(民國後改河北省)大部分在黃河以北,一部分深入黃河以南。總之河內(河北)河南河東本來是地理稱呼,跟江南江東嶺南等等一樣,後來演變成省名。


ajdbdja


黃河為界,中國古時只有一條河,那就是母親河:黃河。如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河只能是黃河。還有一條江是:長江,只有長江才能稱為江,其他的河流水系都叫做水!如易水,而不是易河,如風蕭蕭兮易水寒。近現代才把河作為水系的名稱!河南河北河東河西也隨著黃河變道發生了改變,河北原屬九州之冀州,所以簡稱冀,河南屬豫州簡稱豫,黃河為界


秦始皇帝秦王政


古時所有的河流都叫做水,比如說河水,江水,渭水等等,現在關於河流的稱謂則多加了些後綴,比如河水現叫做黃河,江水叫做長江,渭水叫做渭河,因為古時只有一條河,是獨一無二的黃河,所以河南,河北,河東,河西,只能是指黃河,別無他哉!現在河南河北的界河,確實是以漳河為界(基本上)。


八臂哪吒的朋友的朋友


總體上來說是:漳河。我祖籍磁縣觀臺鎮確在漳河南岸屬河北省。著名的嶽城水庫就在漳河中上游!曾今的老家!



浮雲飄啊飄2


謝孔兄相邀!當然是界河啦,以河為界,是謂界河。(開玩笑的)。中華文明的母親河一一黃河!是河南河北的界河!儘管以黃河為界,好些河南人都十分謙虛的自稱河北人,不知什麼原因?納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