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买水果被坑之后,我发现原因出在这里……

你有没有在三农自媒体上买过水果?有没有被坑过?我就有,而且是接二连三发生,搞得我都怀疑人生了。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本文我们探讨一下,如果你有类似经历,欢迎留言交流。

前不久,看网络直播带货卖紫皮大芒果,某三农大v在基地里说的有声有色,下单收到货之后傻眼了,这哪是紫皮?是绿皮大疙瘩,对于不到成熟期采摘能接受,心想搁置一段时间说不定就变紫变熟了,没成想,放置1个星期,芒果外表皮抽巴了还是绿皮,里面果肉也是邦邦硬。

网上买水果被坑之后,我发现原因出在这里……

吃一堑没有长一智。第二次,因为我们要在小店橱窗里上了一个商家的货,特意挑选销量高的商家,这两种货源同一家,会理软籽石榴销量8.3万,爱媛橙销量3.9万,且绝大多数是好评。觉得这次错不了,就买了两件样品。

哪成想让人大跌眼镜,28.9元的石榴,3斤中果共四颗全坏的,有两颗外表皮都出水了。爱媛橙也好不到哪去,38.9元5斤,糖度只有9°,远非宣传的15°,且有一颗已经发霉了。

网上买水果被坑之后,我发现原因出在这里……

网上买水果被坑之后,我发现原因出在这里……

其实,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在于三农自媒体优势在传播,而做生鲜电商需要选品、品控、分级、包装、物流、发货、售后等专业供应链范畴,尤其是涉及果品采后的保鲜处理。所以,了解采后保鲜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即使你售后做的再好,产品品质不给力,消费者不会给你二次机会!

新鲜果蔬在流通过程中仍继续呼吸,遇上高温容易失水和腐烂,对产品的品质带来非常严重影响。

采后处理是果品规模化、产业化、商品化生产的一个大工序,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采收时机和方法,采后处理如预冷、杀菌、抗衰老处理、贮藏、运输和销售的管理控制。

01 以苹果和大樱桃为例,看国内外差距

我国在大部分水果的产业链上采后处理、贮运保鲜是最薄弱的环节。而在世界发达国家,水果采用无创伤机械采收,采后24小时内及时预冷,然后入库、气调贮藏、冷链运输,或者冷柜销售。

网上买水果被坑之后,我发现原因出在这里……

拿苹果来说,美国苹果气调贮藏、冷链运输占到苹果总贮藏量的90%,英国占80%。

当今世界苹果生产强国如波兰、美国、意大利、法国、日本等,基本实现了商品果100%采后处理,而我国这种处理果约占苹果总量的8%,许多地方直接在地头进行人工分级、装箱和交易。

还有大樱桃(车厘子),我们的市场被进口严重冲击,除了产量较低之外,国产樱桃在采后处理、分拣模式、运输方式等方面,与国外仍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中国传统的“一家一户”小农耕作模式,对于樱桃产业发展带来了较大制约。

网上买水果被坑之后,我发现原因出在这里……

例如,樱桃采后处理设备、制冷设备、分选生产线等基础投入都在百万人民币以上,但由于耕地权属、手续审批等问题,造成专业设备“落地”十分困难。

未经处理(清晰、打蜡、分级)的水果,携带果园的病虫侵染源和农药残留,不仅不符合商品卫生和出口检疫要求,而且包装后容易腐烂,烂损率在25%以上。

02 采后预冷环节缺失,设备与技术缺乏

预冷是采收后将果实温度由室温降到贮藏温度,去除田间热的过程。

在我国,往往忽视了预冷这一环节,绝大多数贮藏企业都没有预冷设施以及清洗分级设备,果实收购后直接入库贮藏,由于缺乏现代化水果分级包装线和冷藏运输设备,包装的果品大小、形状、色泽差别较大,果品商品质量难以保证。

网上买水果被坑之后,我发现原因出在这里……

03 “冷链”流通体系未完善,贮运不规范

发达国家的水果产业采后流通“冷链”系统已经建立,标准化的贮运体系也已形成。

而我国水果生产多以家庭为单位,规模小,组织性差,很难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经营,果品采购技术规程(规范)、商品化处理、贮藏、运输规范等尚未完善,终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差。

很多人都说生鲜农产品难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保质期。其实生鲜是没有明确保质期的,可无时无刻不在贬值,是个持续贬值的商品。所以,想要提高利润,就必须减缓变质的速度,尽可能的延长保存时间。谁能够延长保质期,谁就获得了销售战场上的终极武器。

双11大促,只要1元,即可学到最精华的果蔬保鲜知识,让你一季多获得10%的利润赶紧来学习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