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線”充電埋隱患 如何剪斷“導火索”

“飛線”充電埋隱患 如何剪斷“導火索”

電線纏繞在天然氣管道上,插線板隨意放置。

“飞线”充电埋隐患 如何剪断“导火索”

插線頭掛在樓道口。

【鶴壁新聞網訊-鶴報融媒體記者 王玉姣】“趕緊把電動車推到樓道口充電,去晚了就沒近的地方了,還得往外多扯電線。”11月9日下午5時許,淇濱區佳和豪苑小區一居民下班後,其家人這樣催促她。記者在該小區採訪瞭解到,小區內雖然建有車棚和充電設施,但幾乎沒有居民使用。連日來記者在淇濱區多個小區採訪發現,“飛線”充電現象普遍存在。

飛線”充電普遍存在

安全隱患不容忽視

記者看到,雖然各個小區都在各單元樓的醒目位置張貼了禁止“飛線”充電等安全告知,部分小區還設置了電動自行車集中充電樁,但“飛線”充電的現象普遍存在。

小辛莊社區多個單元樓前密密麻麻扯著各種電線,這些電線有的從高層垂下來,有的從地下室接出,幾乎每棟單元樓前都有垂下來的插線板或插線頭。令人擔心的是,單元樓門口的天然氣管道也被電線纏繞著。

記者在新城花園、佳和花園、黎陽明珠、福田五區、福田二區、福田三區、天馨·中央公園等10多個小區發現,業主“飛線”充電的現象比較普遍,多數正在“飛線”充電的電動自行車無人看管。有些居民為了充電方便,在牆上、樹上釘釘子固定從自家“飛”出來的電線;有的居民為了防止插線板或插線頭被雨淋,為它們套上了塑料袋或塑料瓶。一些插線板或插線頭不充電時就隨意放置在單元樓門口,有些調皮的孩子會時不時上前擺弄幾下。

費用高、停車位不足等問題

導致智能充電設施被冷落

為了治理電動自行車不規範充電亂象,我市曾召開全市加強電動自行車火災防控工作動員會,就電動自行車充電設施建設作出部署,要求已建成的居民小區,由物業公司或主管單位建設電動自行車停放棚和智能充電設施。記者在採訪時發現,不少小區的智能充電設施使用者很少,投入商家無奈選擇撤走。

佳和豪苑小區的非機動車停車棚裡停放著很多電動自行車,車棚裡的智能充電設備卻無車輛使用。有居民說,和在自家充電相比,智能充電設施價格有些貴,他們還是選擇“飛線”充電。

記者在福田二區、福田三區瞭解到,雖然小區裡設有配備了充電設施的停車棚,但還是有不少居民“飛線”充電。“大家都搶著去車棚裡停車,導致我們需要充電的電動自行車停不進去,還得挨個兒挪車騰位置,挪了幾次我也就懶得去了。”居民鄭先生說。

記者瞭解到,不少小區原本建有智能充電設施,但居民因為充電貴、充電麻煩等原因不願使用,投入的商家就將充電設施撤走了。“小區裡沒有集中充電的地方,只能‘飛線’充電。大家其實都知道這樣充電有隱患,希望小區管理方能儘快建設停車棚,讓電動自行車到集中充電樁充電。”新城花園居民李女士說,以前他們小區裡建了幾個集中充電樁,充一次電2元錢,沒過多久就被撤走了,“物業公司的人說,因為投入商家嫌辦充電卡的居民少,就把充電樁撤走了”。

探尋原因

部分居民抱僥倖心理

管理機制缺失、管理手段不到位

用智能充電設施給電動自行車充電,車主可以選擇用手機支付或辦理充值卡,有的還能投幣,價格為1元充電3至5小時,比用自家的電充電確實貴一些。還有居民反映,曾遭遇電動自行車沒充滿電就被別人拔掉插頭、車摔倒插頭脫落等問題導致花了錢卻沒充上電,所以不願使用智能充電設施。

“我們也知道‘飛線’充電不安全,給電動自行車充電時家裡都有人操著心,應該不會發生啥危險”“大家都這樣充電,能有啥事兒”……採訪中記者瞭解到,“飛線”充電的居民普遍抱有僥倖心理,認為電動自行車充電時起火等事故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另外,管理機制缺失、管理手段不到位等因素,也導致了沒能從根本上遏制風險。比如,記者採訪的多個小區的物業公司在相關方面的管理上有些鬆懈,只是張貼宣傳告知書傳達有關單位對電動自行車充電的要求,後續卻沒有安排人進行管理。

“物業公司畢竟人力有限,在一些問題的處理上不夠專業,如果有關部門安排專人經常到小區巡查,才能更好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淇濱區某小區物業公司工作人員說,他們在發現居民“飛線”充電時,因為沒有執法權,只能口頭勸說,如果勸說無效就不再過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