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16.58億 5A標準打造沙市1876文創園 荊州洋碼頭煥發新生機

湖北省荊州市是楚國故都、三國名城,歷史氣息濃厚。

投資16.58億 5A標準打造沙市1876文創園 荊州洋碼頭煥發新生機

荊州古城賓陽樓

而與之毗鄰的沙市,在楚國時就是郢都的港口,自秦漢以來,沙市因為背靠長江和富饒的江漢平原、洞庭湖平原,成為了和九江、蕪湖、無錫並稱的全國四大米市之一,物資之繁華,人煙之阜盛,古來皆如此。

因此長期以來沙市就是荊州周邊的重鎮,荊州的商業中心、物資集散中心、碼頭貨物中轉中心。

投資16.58億 5A標準打造沙市1876文創園 荊州洋碼頭煥發新生機

荊州園博園中復建的沙市海關大樓

清光緒二年,即公元1876年,英國與清政府簽訂《煙臺條約》,要求開放沙市作為輪船停靠口岸,自此沙市開埠。1895年李鴻章代表清政府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根據條約規定,中國還增開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並允許日本在中國的通商口岸投資辦廠。

自此沙市的碼頭便控制在日本人的手中,設立了由日本控制的海關。從那時起,“洋碼頭”就成為沙市人民心目中一個屈辱的印記,任人宰割和欺凌。

當年,在中國沙市長江的江面上,外國的艦船橫衝直撞,洋碼頭附近商號、工廠林立。洋人西裝革履而碼頭工人衣衫襤褸。他們地位低下,每天扛著幾百斤的包裹,在碼頭上討生活。

而那些侵略者,將他們掠奪的財富,通過這些碼頭工人運回國內,再將本國的貨物甚至是鴉片,傾銷回中國,雙重壓榨普通老百姓。這真是一段屈辱的歲月。

投資16.58億 5A標準打造沙市1876文創園 荊州洋碼頭煥發新生機

現存的沙市海關大樓

如今,一百二十多年過去了,這些曾經的屈辱的情景再也不見。但,那些古老的建築卻保留了下來。

如何開發和利用,成了如今荊州人民思考的問題。

隨著荊州港口的不斷髮展,那些傳統狹小的老港口,已經無法在發揮其作用,而在洋碼頭附近通過近百年的建設,已經形成了建築密集、工廠密佈的居民聚集區。

隨著國家長江大保護戰略的實施,原有的居民和建築,威脅著中國第一母親河長江的生態安全,搬遷並改造這個區域,就成了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題。

荊州洋碼頭的沙市1876文創園應運而生。

投資16.58億 5A標準打造沙市1876文創園 荊州洋碼頭煥發新生機

洋碼頭整體規劃圖

為了長江大保護,荊州市啟動了荊江風情帶建設。荊江風情帶西起兩江運河渠首,東至鹽卡港,全長約21.5公里,目前已經建設完成了臨江仙公園、萬壽寶塔公園、荊江園。

而作為荊江風情帶的重要組成部分,沙市1876洋碼頭文創園項目也隨之啟動;該項目地塊西起沙市汽渡碼頭,東至紅星南路西,北靠荊江大堤,南臨長江,東西長約2000米,南北縱深100—600米。

沙市洋碼頭文創園項目岸線長度2公里,規劃用地面積67.5公頃,包括生態修復工程、景觀工程、遊步道及配套的公共用房,洋碼頭最大的亮點在於老建築的改造,保留了有歷史價值的老建築80多棟,整個項目將按5A級景區打造,總投資16.58億元。

投資16.58億 5A標準打造沙市1876文創園 荊州洋碼頭煥發新生機

美麗的濱江公園

洋碼頭片區東至柳林洲大市場,西至沙市汽渡碼頭。以荊州市建設“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和“四季花城”為契機,依託荊江風情帶的建設,將洋碼頭片區打造成集文化展示、創意工坊、休閒娛樂、濱江觀光、運動健身等功能於一體的洋碼頭文化休閒旅遊區,恢復“洋碼頭”的記憶,讓其成為荊州的“不夜城”,重現百年的繁華!

規劃將洋碼頭片分為五個區,自西向東分別為:臨江花園、洋碼頭核心區、活力28創意園、文星花園、玉和坪文化園;並結合各功能區塊與城市的關係形成“三橫、五軸、十節點”的規劃結構。

三橫:洋碼頭文化軸、沿大堤綠化景觀軸、濱江風光軸;五軸:大慈街民俗軸、碼頭風情軸、工業遺產景觀軸、文星花園景觀軸、玉和坪文化軸;十節點:燈塔廣場、谷碼頭、大慈街巷、老水廠情景空間、打包廠情景空間、候船室情景空間、活力28記憶園、文星花園、江瀆宮、楚辭園。

投資16.58億 5A標準打造沙市1876文創園 荊州洋碼頭煥發新生機

規劃圖

洋碼頭是歷史留給荊州的珍貴歷史文化遺產,如今荊州按國家最高等級5A景區標準的打造,恢復期曾經的繁華,古老的荊州洋碼頭必將煥發出新生機,成為長江沿岸一張靚麗的文化名片。

提升荊州長江沿線的品位和形象,洋碼頭看你的了!

投資16.58億 5A標準打造沙市1876文創園 荊州洋碼頭煥發新生機

規劃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