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這一群體現“兩極分化”,幾乎村村都有,到底啥原因?

在農村,這一群體現“兩極分化”,幾乎村村都有,到底啥原因?

在我國改革開放的這幾十年時間裡,社會經濟得到了巨大的發展。人們和生活水平和條件得到了提升,人們的日子也越得越來越紅火。尤其近幾年,國家十分重視農村未來的發展,在國家的重點關注之下,農村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大變化。以前在農村,人生的生活都十分艱苦,每個農民家庭生活水平也大都處於同一水平,貧富差距也沒有現在這樣大。

這些年社會在為斷地向前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收入水平也一樣。但不可否認,如今在農村人與人之間,甚至親戚之間的貧富差距也越來越大。而且在農村,也形成了一股相互攀比的風氣。不知大家發現沒有,在農村這一群體也出現了“兩極分化”,幾乎村村都有,可能大家都見過。

在農村,這一群體現“兩極分化”,幾乎村村都有,到底啥原因?

那就是“富人”這一群體,兩極分化也十分明顯。筆者在村子裡也經常聽到一些老農說,如今從表面上真的分不清某某誰到底是不是富人。從著裝或者形象來看,真的難以分辨出來。這到底啥原因呢?老農也說出了答案,原因有2點!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聽聽,老農到底是咋說的吧!

1、富人都愛哭窮了。

我們都知道這些年社會經濟形勢一片大好,雖說農村經濟發展比較緩慢,而且眼下農村家庭的主要收入來源,依然還是要通過外出打工賺錢。但這些年農村人的思想觀念,也不像以前一樣保守了。而且農村人的眼界也得到了開闊,學會了算經濟賬。在城裡打拼通過自己的努力,也在城裡有了一片自己的新天地,有些開起了小工廠,有些做小生意,積累了不少財富。在村子裡也成了大家眼裡的“富人、有錢人”。

在農村,這一群體現“兩極分化”,幾乎村村都有,到底啥原因?

但是雖然這一群體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了富人,但也因此而為自己帶來了很多麻煩。以前很多年沒接觸過的親戚,都開始跟其攀親戚。這些人要麼是求幫忙的,要麼是借錢的。可以說真的無法滿足所有人的願望,因此而惹來麻煩,甚至仇視和妒忌。在農村就有這樣一句老話“窮不走親、富不返鄉”,其實就是這個道理。所以如今農村真正的富人這一群體,開始都愛哭窮了。平時衣著打扮看起來也很普通,很難看出是富人。所以找上門來借錢和幫忙的人也就少了,自己也省了不少心和事。

2、窮人都愛炫富了。

而在農村“富人”這一群體,之所以會出現兩極分化。有錢的富人都愛裝窮了,可窮人卻恰恰相反,開始都愛變得炫富了。雖然現在農村發展越來越好了,但是人們之間的貧富差距也越來越大的。而且在農村生活的小圈子裡,都非常注重面子。覺得以前跟自己處於同一水平的家庭或者親戚,變成了富人、有錢人,而自己卻混得並不好,甚至日子也過得很清貧。總會覺得自己的面子有點掛不住,俗話說“人要臉、樹要皮”,總不能落後於那些有錢人。

在農村,這一群體現“兩極分化”,幾乎村村都有,到底啥原因?

相互攀比的心理也越來越重,看別人進城買房了,自己也要進城買房。見別人買車了,自己也要買更好的車。唯一的目的就是為了打臉充胖子。平時在外打工也沒什麼錢,可回到農村後,卻變得格外受炫富,衣服也是西裝革革的,皮革也擦得亮亮的,手上還帶著大表。給人看起來的第一印象就是“富人、有錢人”。就連抽的煙都換成了三四十一包的煙,見人就遞。因為只有這樣炫富,才能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如今在農村,“富人”這一群體出現兩極分化,可以說幾乎村村都有。其主要原因還是因為現在人們貧富差距越來越大了,富人不想惹麻煩上身,而在農村總愛哭窮,而沒錢人的這一群體,則為了面子,而打臉充胖子,在農村變得越來越愛炫富。平時裡,富人這一群體在農村也因此越來越難分辨。這也印證了一句話“當一個人越缺少什麼的時候,越是會隱藏什麼”,大家說呢?

在農村,這一群體現“兩極分化”,幾乎村村都有,到底啥原因?

對於今天分享的主題:【在農村,這一群體現“兩極分化”,幾乎村村都有,到底啥原因?】對此大家又咋看呢?歡迎大家一起在下面留言、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