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整田疇織錦繡 潤澤良田惠民生—永城市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綜述

永城,一座鐘靈毓秀的城市,一方如詩如夢的水土。

重整田疇織錦繡 潤澤良田惠民生—永城市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綜述

永城,這裡有萬頃良田千里麥香,這裡有白色經濟蓄勢騰飛。

重整田疇織錦繡 潤澤良田惠民生—永城市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綜述

永城,作為“中國麵粉城”“國家商品糧生產基地”“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市”,麵粉產量約佔全國的1/500、河南省的1/50。

重整田疇織錦繡 潤澤良田惠民生—永城市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綜述

永城,一個以農業為主體的大市,擁有農業人口125萬,現有耕地面積206萬畝,年複種面積350萬畝,其中糧食麵積320萬畝左右。今年,全市夏糧總產達19.25億斤,秋糧總產15.82億斤,總產突破35億斤,實現“十五連豐”。

重整田疇織錦繡 潤澤良田惠民生—永城市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綜述

為貫徹落實國家“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扛穩糧食安全的重任,近年來,永城牢牢抓住糧食這個核心,緊緊圍繞“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精準發力,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做實現代糧食產業經濟發展基礎,實現了農業增產、農民增收。2019年,永城市高標準農田項目區優質小麥平均畝產1260斤,最高單產1470斤,總產突破7.8億斤,創歷史新高。項目區受益群眾40多萬人,農民人均增收近300元。

昔日“望天田” 今朝“高效田”

初冬時節,站在演集鎮高標準農田項目區,只見阡陌縱橫,路通渠連,麥田整齊排布,筆直的田埂向遠處延伸,青翠的麥苗輕吟著豐收的希望。

走進演集鎮農業技術推廣區域站服務區域內,滿滿的科技感映入眼簾:物聯網監測點和氣象站觀測點通過對小麥生長環境的參數進行收集、整理,獲取氣候、土壤等方面的實時信息,監測和預判病蟲害發生情況,及時做好小麥病蟲害的預警及防治工作。當空氣、土壤溼度較低時,氣象部門可以結合歷史降雨量以及未來天氣預測形勢,實施人工增雨。

重整田疇織錦繡 潤澤良田惠民生—永城市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綜述

為探索高效節水灌溉新模式,打造高標準農田建設的示範工程,示範引領高科技現代農業發展,今年,我市在高標準農田建設中規劃設計了3000畝智能高效節水示範方。據市農業農村局局長張亞超介紹,項目區灌溉模式主要有地埋式智能半自動噴灌系統、地埋式智能全自動噴灌系統和自走卷盤式噴灌三種模式。前兩種模式均具有智能、高效、節水的效果,均能實現無障礙機械化作業,可由物聯網自動控制。

“過去常規灌溉100畝土地,需要3—5個勞動力,一星期時間,如今的新灌溉系統只需要2天時間,且基本不需要勞動力投入,100畝地可以節約投入3500元。”張亞超告訴記者。

“過去都是憑經驗種地,靠天吃飯。如今憑科技種地,精準又高產。你看,通過遠程可視系統,我在手機上就能看到草莓生長的環境參數,知道它們什麼時候該‘喝水’‘吃飯’。如果墒情傳感器顯示缺水,將根據草莓的需水量進行智能灌溉。”演集鎮婧昱家庭農場負責人陳體健指著遠程操作設備說,“通過遠程可視系統,能定期查看草莓生長情況,做到田間四情采集、專家遠程診斷。當草莓進入收穫期,把草莓的相關信息放到永城市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查詢平臺上,就能進行優質產品推薦。”

這僅僅是我市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的一個小小縮影。

2019年,省農業農村廳下達我市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18.7萬畝。我市統籌劃分為4個項目區,涉及酇城、王集、裴橋、李寨、黃口、馬牧、蔣口、演集、苗橋9個鄉鎮59個行政村,主要建設內容包括灌溉排水、田間道路、農田林網、農田配電等。

截至目前,項目區共新打機井1639眼,舊井修復754眼;機井配套2393套,新建玻璃鋼井堡1639個;埋設輸變電線路1073千米,新建變壓器房192座;新埋設輸水管道841.3千米;疏浚農溝40.9千米,新挖農溝2.3千米,溝渠硬化470米;新建橋涵122座,其中,板橋60座,涵管橋62座;新修田間混凝土道路183千米;栽植田間林網84366萬株;土壤改良面積12.927萬畝。

重整田疇織錦繡 潤澤良田惠民生—永城市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綜述

項目建成後,可新增有效灌溉面積187000畝,其中高效節水灌溉面積52000畝。項目區建設優質強筋小麥生產基地15萬畝,優質高蛋白大豆生產基地10萬畝,優質花生種植基地3萬畝。年新增糧食生產能力2112.85萬公斤,年新增經濟作物產值4261.14萬元;灌溉用水有效利用係數提高到0.8;項目區受益人口13.5萬人,受益農民年人均增收280元。目前,已完成總投資任務的55%以上。

重整田疇織錦繡 潤澤良田惠民生—永城市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綜述

守牢質量線 交喜人答卷

精於工,匠於心,品於行。

一個項目就是一份考卷,一個工地就是一個考場。為確保高標準農田建設出亮點、出成效,永城市委、市政府堅持把高標準農田建設作為貫徹落實“三農”工作的重要部署,凝聚共識,集聚力量,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農業部門、建設單位、監理單位頂烈日,冒風雨,戰嚴寒,灑汗水,經受了群眾和時代的考驗,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

我市大力整合各類涉農資金,支持高標準農田建設,大幅增加地方配套資金比例,確保資金足額投入。2019年,我市18.7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總投資2.86億元,財政配套資金1835萬元。此外,還整合“莊莊通”“戶戶通”工程建設資金1.5億元,做到與高標準農田建設田間道路統籌推進。

科學規劃,合理佈局。為使項目規劃精準、科學、實用、接地氣,市農業農村局組織30多名技術骨幹,配合第三方設計公司,深入項目區所在鄉鎮、村組、農戶,會同鎮村組幹部進行現場規劃,減少或不出現變更現象,確保建成後達到“田平路暢、土肥水潤、電通林綠、監管有矩、旱澇保收、生態高效”的效果。

重整田疇織錦繡 潤澤良田惠民生—永城市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綜述

精心組織,保質保量。為確保年底完成建設任務,我市堅持把握節奏,統籌安排,合理施工,梯次推進,周密計劃每一項工程、每一眼機電井、每一座橋涵。為加快工程建設進度,我市組建了城建集團、電力公司和水利局打井隊等國有公司,以暫定價開標,以審核結果作為結算依據,既提高了效率,又合法合規,還保證了工程質量。此外,為保證工程質量,市農業農村局抽調精幹力量,組建管理隊伍,工程管理人員吃住在指揮部,現場指揮協調工程建設。

重整田疇織錦繡 潤澤良田惠民生—永城市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綜述

有機結合,統籌推動。把高標準農田建設與我市正在實施的鄉村振興戰略相結合,與國土綠化工程相結合,統籌城鎮道路、鄉村道路、田間道路建設,加快完善高標準農田基礎設施,助力農業發展、鄉村振興。目前,我市已修建“莊莊通”工程728公里、“戶戶通”工程1320公里,形成了城鄉道路、鄉村道路、田間道路、入戶道路互通互聯,通達里程達到2000公里。

近年來,通過實施新增千億斤糧食工程項目、農業綜合開發高標準農田項目、農田水利建設項目、土地綜合整治等項目,已建成高標準農田61萬畝,實現了年新增糧食生產能力2.64億公斤以上,畝均增產43斤,項目區年新增經濟效益2.9億元,農民人均增收95元。

重整田疇織錦繡 潤澤良田惠民生—永城市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綜述

“我們的家鄉,在希望的田野上……”如美妙的歌曲中所唱,高標準農田建設,用“農”墨重彩繪就了一幅嶄新的“三農”篇章,給永城大地帶來了勃勃生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