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被“盤活”的村莊

被“盤活”的村莊

——來自康保縣“空心村”治理一線的報道

「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被“盘活”的村庄

空中俯瞰新南喬村全景。 閆油坊鄉政府供圖

閆油坊,這個位於壩上康保縣東南部鄉村空心化率曾達70%、人口空心率超80%的鄉鎮,正在迎來歷史上最浩大的鄉村變遷與新生。

驅車行進在康保縣的鄉間道路上,沿途隨處可見一派鄉村治理的紅火場景。

“以前,村裡全是這樣露著房梁的破房子,現在都在逐步拆除,以後這些斷壁殘垣的村子大部分將搬遷復墾,留下的將得到整治……”閆油坊鄉黨委書記郭希望指著路邊不時閃過的村子,對筆者說。

兩年來,閆油坊鄉已拆除2000多戶閒置破舊的房屋,19個村實現了整村拆除搬遷。

康保地廣人稀,土地瘠薄,這些年隨著外出打工的人越來越多,村莊“空心化”嚴重。全縣326個行政村,空心率50%以上的村莊就有192個,佔比近60%,是張家口市“空心村”最多的縣區。如今,隨著大量“空心村”的撤併以及整治,不僅使大量閒置的宅基地得以回收利用,還使這裡的農村人居環境得到改善提升,一幅新的壩上鄉村圖景正在勾勒、展現……

聯村並建

南喬村:7村94戶居民的新家園

“7個村子,最少的村常住人口不到30個人,你說這個基礎設施建設咋搞?這投資不是撒胡椒麵了嘛!”

2017年初的一天,在研究閆油坊鄉南喬村的人居環境改造提升項目時,南喬村的對口幫扶單位省民政廳的駐村隊員和鄉黨委政府的負責人都有些發愁。

南喬村是康保縣自然村最多的行政村,一個行政村轄7個自然村,全村在冊人口470多戶1112人,但常住人口僅94戶212人,空心率高達80%。

“怎麼辦?”郭希望回憶,當時大家就想到,要搞聯村並建,將幾個自然村合併成一個村子,集中投資,打造一個新村。

很快,針對南喬村的聯村並建方案出臺。搬遷實施方案分兩步走:第一步針對常住人口拆舊建新,在新村安置房屋;第二步,針對非常住人口進行走訪摸排,根據其意願實施分散或集中安置。

2018年6月,新南喬村建設破土動工。短短一年時間,94戶居民集中遷入新居。

小遊園,小廣場,村民活動中心,整齊的街道,聯排新居。站在村頭望去,眼前的南喬村完全是現代化新農村的模樣,處處散發著新氣象。新民居里有上下水,衛生間、廚房、客廳、臥室一應俱全。為了方便養殖戶,村邊還配套建設了養殖小區,徹底實現了人畜分離,農村人居環境得到改善提升。

“這麼大歲數了,想也沒想過這輩子還能住上這麼好的房子。”67歲的村民賈桂花是村裡的貧困戶,這次改造,根據相關政策,她一分錢沒花。看著乾淨體面的新房,她激動不已。

與村莊建設同時實施的,還有產業規劃。為了使搬遷戶“穩得住、能致富”,南喬村採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產業模式,引進了中藥材種植,建設了村集體養殖廠、村級光伏扶貧電站等項目。

像南喬村一樣,從去年以來,康保先後有13個行政村27個自然村實施了聯村並建,昔日“三里一村五里一寨”的景象,逐漸被嶄新的中心村所替代。

集中安置

縣城易地扶貧安置中心:84個行政村兩萬村民進城當“新居民”

像往常一樣,52歲的張獻花忙完了一天的工作,回到自己佈置一新的75平方米樓房內,為在附近牧業公司上班的丈夫準備晚飯。

2017年底,張獻花從40公里外的村莊搬進了康保縣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小區。與她前後腳搬進這裡的,還有來自全縣15個鄉鎮38個自然村的1700多戶易地扶貧搬遷的村民。

張獻花的家原在李家地鎮西灘村,是康保縣土地較為貧瘠的鄉鎮之一,常年乾旱少雨,農民種地都是靠天收。“家裡一共十來畝地,年景最好的時候,一畝地也就收個200斤糧食,差的時候就七八十斤收成。唯一的收入就是靠丈夫外出打工。”說起在村裡時的境況,張獻花不由得感嘆,“多虧搬了出來呀。”

2017年底,隨著康保易地扶貧搬遷政策的實施,張獻花居住的西灘村整體進行了搬遷。

搬到新居後,小區給張獻花安排了一份保潔工作,她自己又在外面兼了一份,一個月下來收入2000多元。丈夫更是不閒著,在附近產業園的一家牧業公司上班,一個月4000塊錢。住的是樓房,每月有穩定的收入,張獻花一家搬遷後的生活滿是幸福感。

從2017年開始,康保縣先後有84個行政村110個自然村,近7000戶20000餘人搬遷至縣城安置小區。搬遷後的村民,大多數像張獻花一樣,從村民變身“城市新居民”。

在樹木蔥蘢、環境整潔的小區一側,一排門臉房前煞是熱鬧,原來這是為小區配套設置的就業、醫療、便民、物業等幾大服務中心。據小區管理人員介紹,這裡常年有人為小區居民提供服務。

走進其中的就業服務中心,筆者發現這裡人流不斷。原來就業服務中心還設有勞務市場,有就業需求的居民都可在這裡尋找就業機會。採訪中,筆者得知張獻花的丈夫就是通過這裡的勞務市場找到工作的。

據管理人員介紹,就業服務中心運行以來,居民就業成功率達到了95%以上。

康保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共建設有95棟住宅樓,是全省易地扶貧集中安置規模最大的小區,安置人口占康保縣常住人口的68%,佔“空心村”治理集中安置人口的80%,規模之大,史無前例。如何讓如此大規模的人口“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康保縣農業農村局工作人員宮新宇在接受筆者採訪時談到,面對浩大的搬遷工程,政府在工作中始終秉持充分尊重群眾意願、因地制宜、分類施策的原則,並在做好後續服務上下足了功夫。

正是各級政府細緻周到的服務,使得搬遷群眾較快適應了新的環境,逐漸在城市安定下來,實現了由村民到市民的角色轉換。

就地整治

留下來的村莊:95個行政村舊貌換新顏

今年以來,閆油坊鄉於發營村黨支部書記李建富沒有閒過一天。最近,他正在村頭的一處便道施工工地忙乎著,“別提了,咱這一個村,有七八個工地同時在幹活兒,太忙了。”

為了實施“空心村”治理,閆油坊鄉將於發營村和喬家村兩個大村進行連片建設,修建道路,統一規劃,統一管理。“村子大了,人口集中,對將來的發展有好處。”李建富說。

和於發營、喬家村一樣,康保縣對95個“空心村”實施了危房改造、村街硬化、衛生整治、安全飲水等工程,同時實施“拆、清、建、管”四項措施,農村人居環境得到全面整治。

據康保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實施“空心村”治理過程中,全縣鄉村5萬餘間危舊殘破房屋及1萬多處違章無序建築被拆除,各村歷史積存的垃圾都被進行了地毯式清理,清理各類垃圾近100萬噸。得到治理的村莊,街道都進行了硬化,安裝了路燈。

村莊建好了,還要管理好。今年,康保縣在全市率先建起“村收集、鄉轉運、縣處理”的城鄉一體化環衛保潔機制,數百鄉村徹底告別了沒有環衛管理的歷史。全縣326個行政村都設置了保潔公益崗,聘用保潔員8000多名,實現村內外、公路沿線、景區周邊的環衛保潔全覆蓋。

在康保屯墾鎮南井子村的街頭,67歲的村民王力在村口的休閒小廣場和幾個村民閒聊。面前是寬闊整潔的街道,身後是嶄新的新居,街道邊是一池池盛開的格桑花。面對筆者的來訪,老王滿是褶子的臉上漾著笑容,“現在咱們農村不比你們城裡差……”(記者李豔紅 通訊員胡年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