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展紅旗如畫」三明各地發現並留存的紅軍醫院、診所舊址,你都知道嗎?


「風展紅旗如畫」三明各地發現並留存的紅軍醫院、診所舊址,你都知道嗎?

陳塘紅軍第四醫院住院部舊址(範建斌攝)

★ 寧化

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寧化成為中央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央蘇區的戰略大後方。1932年始,在寧化縣城謝氏家廟、石壁陳塘張氏民宅、石碧村張氏家廟、湖村巫坊少唐公祠、方田丁氏宗祠,以及淮土、泉上、安遠等地辦起了20多所紅軍後方醫院、醫療所和紅色醫院。當時,各醫院的條件都很差,通常只有3至5名醫生和10多名護士,藥品非常緊缺,主要以中草藥為主。

陳塘紅軍第四醫院舊址,為全省規模最大的紅軍戰地醫院舊址,位於寧化縣石壁鎮陳塘村。

寧化城關紅軍醫院舊址,坐落於城關薛家坊謝氏家廟,1933年9月至1934年9月,蘇維埃臨時政府在此設立紅軍醫院。舊址至今仍保留著當時紅軍醫院所用簡陋的製藥設備、日常用品等文物。

紅軍獨立第七師戰地醫院舊址,位於寧化縣石壁鎮石碧村張氏家廟,又稱張氏下祠。1933年,張氏下祠成為紅軍獨立第七師戰地醫院,內設就診室、藥房和病房,可容納傷病員100多人。2011年,當地在原紅軍獨立第七師戰地醫院舊址前新建寧化紅軍醫院紀念園。

巫坊紅軍醫院舊址,坐落於湖村鎮巫坊村少唐公祠。1933年7月東方軍攻打泉上土堡,在此設立野戰(臨時)醫院,東方軍撤出寧化後,野戰醫院轉為常設紅軍後方醫院,直至1934年紅軍離開寧化進行長征。


「風展紅旗如畫」三明各地發現並留存的紅軍醫院、診所舊址,你都知道嗎?

★ 明溪

1930年~1934年冬,工農紅軍在歸化(今明溪)縣開展革命鬥爭,曾設立多個紅軍醫院。1931年1月,紅軍新編第七師後勤部醫院設在楓溪楊公廟;7月,紅三軍團在謝厝灣村設醫院,收治傷病員100餘人。1932年12月,紅軍在縣城西陳家大厝設醫院。1933年夏,紅軍在縣城西曾家設醫院,有醫務人員30多人,病床20餘張;8月,東方軍在縣城儒學街李家大厝、東門城內楊家大厝、西門外蔡家大厝設醫院,收治傷病員300餘人。1934年1~2月,東方軍在縣城北滴水巖和縣城西李家、陳家大厝等處設醫院,收治紅軍傷病員250餘人和在沙縣俘獲的敵軍傷病員540人。同年10月,閩贛省機關和軍區在楓溪楊公廟設醫院,收治傷病員120餘人。

明溪滴水巖紅軍戰地醫院舊址,位於明溪縣城關鄉坪埠村西北部。位於“武夷三絕”之一的玉虛洞(亦稱滴水巖),目前為省級文保單位。

東方軍戰地醫院舊址,位於今明溪縣夏陽鄉御簾雍睦堂。2017年8月21日,被列為第六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風展紅旗如畫」三明各地發現並留存的紅軍醫院、診所舊址,你都知道嗎?

★ 沙縣

據《福建中央蘇區縱橫(沙縣卷)》記載,沙縣共有3個戰地醫院,分別位於青州鎮、鳳崗街道、湖源鄉;2個兵站醫院,分別位於富口鎮集鎮及荷山村;2個軍團直屬醫院,分別位於富口鎮集鎮及白溪口村。

荷山村的紅軍醫院舊址,是目前明確保有遺址的的紅軍醫院,位於荷山村下土庫,原來是兩處左右相鄰的大戶人家的住宅。紅軍醫院年久失修,房屋倒塌,只留一堵高大的封火山牆、屋後圍牆,以及地面的條石、鋪磚。

「風展紅旗如畫」三明各地發現並留存的紅軍醫院、診所舊址,你都知道嗎?

★ 清流

有2處紅軍臨時戰地醫院遺址,分別為:

林畲紅軍戰地醫院遺址,位於林畲鄉舒曹村石寨下自然村,仁壽峰山腳,由仁壽寺、連峰洞和山腳一幢獨立的邱氏民宅3個部分組成。2009年11月,該遺址被確定為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

長校紅軍醫院遺址,位於長校村主村靠長校學校的小河旁,原為一鄒姓老中醫住宅,紅軍傷病員常於此處接受治療,此處被當地群眾稱為紅軍醫院,至今,還留存有紅軍標語。


「風展紅旗如畫」三明各地發現並留存的紅軍醫院、診所舊址,你都知道嗎?

永安市中央紅軍標語博物館

永安市中央紅軍標語博物館,由原“少共國際師指揮部舊址——逢源堂”和“戰時紅軍醫院舊址——作求堂”等革命遺址改造升級而成。

★ 永安

有3處紅軍臨時戰地醫院舊址,分別為:

紅軍臨時戰地醫院舊址,位於小陶鎮石峰村仁和寨112號吳日生房邊吳氏宗祠萬興堂,現為“北上抗日先遣隊紀念館”。2011年10月,被永安市人民政府公佈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8年9月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紅軍醫院、紅九團指揮部舊址,位於永安市燕東街道忠義社區山邊街98號福音堂。20l1年10月,被永安市入民政府公佈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紅軍戰時醫院舊址——作求堂,位於永安市洪田鎮馬洪村上坪自然村,為當地廖家民宅,現保存有較為完好的紅軍標語60多條。2018年9月,作求堂紅軍戰時醫院舊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救紅軍傷員,為革命鬥爭作出積極貢獻。


「風展紅旗如畫」三明各地發現並留存的紅軍醫院、診所舊址,你都知道嗎?


★ 泰寧

有2處紅軍臨時戰地醫院舊址,分別為:

二兵站醫院舊址,位於泰寧城區民主街肖家巷的一所民房裡。紅軍醫院既為部隊治療傷病員,也為蘇區的群眾看病。縣蘇維埃政府則在城區南橋頭(今國中百匯)開設了蘇區中藥鋪等醫療衛生機構。

帳幹村紅軍醫院舊址,為當時的戰地醫院,位於杉城鎮帳幹村,遺址保存完好。


「風展紅旗如畫」三明各地發現並留存的紅軍醫院、診所舊址,你都知道嗎?

位於建寧縣客坊鄉水尾村的紅軍醫院 (陳曉星 攝)


★ 建寧

建寧紅軍醫院舊址,現為建寧縣水尾村中心墩厚腦8號,是一民居。1932年中國工農紅軍第二次進駐建寧時,在這裡辦起了醫院。1935年,主力紅軍作戰略轉移,中共建寧縣委、建寧縣蘇維埃政府遷至水尾,這裡仍然為紅軍醫院。紅軍醫院設有門診部、住院部、藥房、手術室、護理室、院長室等。

「風展紅旗如畫」三明各地發現並留存的紅軍醫院、診所舊址,你都知道嗎?

將樂紅軍醫院暨大源區蘇維埃政府舊址,位於大源鄉大源村許坑路11號的司馬第(孫厝)。東方軍攻打將樂和順昌縣城時,將紅軍醫院設在這裡,並在附近的張厝設立5號兵站。

「風展紅旗如畫」三明各地發現並留存的紅軍醫院、診所舊址,你都知道嗎?

屏山紅軍診所舊址

★ 大田

現存有均溪鎮玉田村紅軍醫院、屏山鄉紅軍診所2處舊址。

玉田村紅軍醫院舊址,位於大田縣均溪鎮玉田村的純慶堂、觀音堂,後為集美職校醫院,現與“第二集美學村”一併列入省級文保單位。

屏山紅軍診所舊址,位於大田縣屏山鄉老街。1929年8月,朱德率領紅四軍抵達濟屏(現屏山鄉)時,包括朱德在內的一大批紅軍將士,皆罹患痢疾。草醫郭景雲、郭昭遠在診所裡用祖傳醫術熬製湯藥,治癒紅軍將士的痢疾。

(三明日報各地記者站蒐集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