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2个月 从“脏乱差”到“美如画”

短短2个月 从“脏乱差”到“美如画”

在元口村,村民门前整洁干净。通讯员陈建鋆 摄

“咦,今天村里有大事吗,怎么这么整洁?”昨日,2个月没回闽侯鸿尾乡元口村的小陈差点以为自己走错路。“哪有什么大事,现在家家户户都爱干净,都在比着看谁家最美呢。”父亲老陈一脸骄傲。

元口村是“整洁闽侯”城乡环境大提升百日竞赛活动的示范村居。9月6日竞赛启动以来,闽侯像元口村这样的示范村居还有86个。另外,还打造出精细化管理示范单位73个、示范街路83条。

短短2个月,如何从政府“一厢情愿”到群众“自觉主动”?如何从“脏乱差”到“美如画”?记者深入采访发现,在这场“整洁闽侯”行动中,变美的不仅仅是环境,干部群众的精气神也在一次次“磨炼”中焕然一新。

主政者的决心

绝不搞一阵风

“老刘,我们镇又创建了一个示范点,欢迎你过来指导、提点意见。”“整洁闽侯”百日竞赛周排名刚发布,闽侯县住建局局长刘钟就收到好几个乡镇(街道)党委书记发来的微信。而在百日竞赛刚启动时,他收到的微信内容还多是“怎么我们又是最后一名”“没有经费太难了”。

作为“整洁闽侯”主要牵头单位,刘钟坦言,他在前期做方案时也曾有一丝侥幸心理:也许就是一阵风。

逢会必强调,调研必先看环境,分析问题绝不开玩笑……百日竞赛启动后,闽侯县主要领导用一次又一次的带头行动向全县干部传导坚定决心,彻底打消了大家的观望情绪,激起了干事创业的热潮。

“提升城乡面貌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也是不忘初心为人民的大事。”在闽侯县主要领导的带领下,“整洁闽侯”和经济工作一样,成为党政齐抓、合力攻坚、全面开花的重点工作,这也是活动能取得成效的关键之一。

执行者的用心

五个“双结合”建立长效机制

有决心,还要有抓手。重点整哪里?怎么整?闽侯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和机制。

“大部分乡镇(街道)已实行市场化保洁,主要道路能保证干净,更多的是背街小巷、房前屋后等区域存在脏乱差问题。”闽侯县城乡建设管理监察大队教导员谢善谈说,针对各乡镇(街道)的实际情况,全县明确了扫清楚、摆清楚、分清楚、拆清楚、粉清楚的“五清楚”整治内容。

整治初期,一场场行动声势浩大,效果喜人:目所能及处处干净、整洁、有序。“美不过三天。”谢善谈坦言,反弹回潮让闽侯加快了制定长效机制的脚步。

突击整治与日常保洁双结合、重点示范与全面铺开双结合、明察考评与暗访监督双结合、网格化管理与信息化管理双结合、表扬激励与通报批评双结合,五个“双结合”在各部门单位集思广益中出炉,为乡镇(街道)提供了办法、补足了动力。

闽侯县住建局城建科科长朱小琛是考评组的一员,每周都要安排2天走街巷、进村居,“为防止大家搞应付检查的‘干净’,我们每到一处都拍摄视频,记录最真实的画面”。一个月下来,他走了20多个点,各地的整治成果可以用惊喜来形容——有的道路从4米清宽到6米,有的村居房前屋后不见一处临时搭盖,有的地方卫生死角变身居民打卡点……

比起环境的变化,更让朱小琛动容的是干部的变化,“起初大家害怕考评督查,现在反而主动来要视频,逐项对标找不足”。

领头雁的“狠心”

从倒数第一到稳居前列

鸿尾乡是半山区乡镇,工艺品企业多、小作坊多、小商铺多、外来人口多,生态环境状况复杂,脏乱差问题较为突出。面对“整洁闽侯”连续两周倒数第一的排名,乡党委书记陈韶松痛定思痛——必须下狠心抓整治!。

“清理整治行动我带头参加,先包一条主干道。”陈韶松的“狠刀”首先向自己。随即,乡里每条主干道路都有一名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同时组建20个包村工作队,实行机关干部包村负责制。

截至目前,鸿尾乡已开展清理整治行动161场次,清理垃圾1527车次、1621吨,20个村中已有13个通过整洁验收。在最近的两次周排名中,鸿尾乡均位列第三。

和鸿尾乡的“触底反弹”不一样,尚干镇在“整洁闽侯”评比中,始终位居前列。“和其他乡镇以村居为主不同,尚干的背街小巷多,他们的整治行动就像一把梳子,每条街巷都至少‘梳’了几十次,并且‘梳齿’一次比一次密。”朱小琛告诉记者。

在闽侯全县14个乡镇(街道)中,像鸿尾乡和尚干镇这样结合实际的比学赶超不断发生,富有地方特色的经验和办法层出不穷。

老百姓的同心

是受益者更是主力军

在“整洁闽侯”中,群众不仅是受益者,更是主力军。

小巧的院落整洁雅致,篱笆围起小花园,各式花草装点……陈邦清家的庭院被评为元口村首个“最美庭院”。“村里实行网格化管理,我也是其中一员,不仅要带头做好自家卫生,还要监督别人呢。”74岁的陈邦清是一名老党员,也是村里首批响应“整洁闽侯”的人。

记者了解到,闽侯县建立起三级网格化管理机制,297个村(居)共划分出1329个网格。以元口村为例,全村600多户村民都在网格中,保持整洁干净的氛围深入人心。

“以前大家攀比物质,现在攀比谁家门前最干净。”陈邦清告诉记者,村容村貌提升了,村民的精气神也上去了,“村子就像景区一样,我们生活在这里很幸福”。

(福州日报 记者 谢星星 实习生 苏怡莲 通讯员 陈建鋆 张存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