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金庸二三事

说起金庸,你能想到什么?

我先说。

1.

很小的时候,窝在破旧的楼里,看《射雕英雄传》。那时电视屏幕一点也不高清,偶尔还会飘雪花,人物也会重影,妈妈在旁边催我睡觉,但我哪舍得闭眼。

关于金庸二三事

长在江南小镇的人,看不到茫茫草原,有车有电的现代世界,再也不需要拉弓射雕。就剩电视这样一个窗口,让我得窥一种快意恩仇的尽兴人生。

仿佛跟着郭靖和黄蓉四处奔走,从草原走到中原走到桃花岛,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都见了个遍,学会了降龙十八掌和打狗棒法。

途中有生死的考验、亲友的阻拦、道义的审查,但郭黄二人始终情比金坚。

关于金庸二三事

虽然很害怕指甲太长、烟熏妆太重的梅超风,但还是对这样的江湖心生向往。

真好,奇遇迭出,有情有义。

2.

看83版的《射雕英雄传》似乎是一件盛事,大家都会早早地洗漱完守在电视前,专心等待它的到来。《铁血丹心》的前奏响起,隐隐都能听到窗外的欢呼声。

至于后来的《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和《鹿鼎记》,就没这待遇了。也许是因为它们前后脚出现在电视上,而且版本众多,大家对金庸的武侠世界也熟悉了起来,就不再那么稀奇和期待。

并且因为版本众多,围坐在电视机前的一家老小甚至开始比较和挑刺。比如我始终对任贤齐版本的杨过心存疑惑,但面皮白净的古天乐真是英俊得让人过目不忘。

关于金庸二三事

就这样,金庸的武侠融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甚至变成了一种标杆,以至于我在第一次看到玄幻小说的时候,还很疑惑,这设定怎么和金庸的武侠世界不一样?

时间已经是2005年了,青春期如约而至,少年人的双眼像万花筒,世界因此纷乱到惹人晕眩。

3.

谁看金庸啊?金庸只是小时候的记忆,是古旧的电视剧,是老牌和过时的代表。

4.

等我度过惯用形容词堆砌文章的青春期,有次偶然听到《世间始终你好》,细细体会了一下歌词,独坐桌前心动了一晚,简直要把大腿拍烂。

“在世间自有山比此山更高

但爱心找不到比你好”

这首歌就是郭靖与黄蓉之间的情感写照。他们初遇就相爱,没有挣扎没有反悔,中途虽因为与华筝的婚约,不愿违背道义的郭靖选择了暂时离开,但他们给予彼此的,始终是最纯粹的恩爱。

关于金庸二三事

简明直白,情深似海。情意也好,歌词也好,旁观者都不需要再做解释,都是画蛇添足。

看了眼作词者,黄霑。

5.

由黄霑引出来的,是整个香港武侠片的历史,其中最动人的一笔,是《沧海一声笑》。

这首歌背后有个被人翻来覆去谈论的小故事。

1990年,黄霑为徐克的电影《笑傲江湖》写主题曲,写了六稿都被退回来。心烦意乱的黄霑翻阅古书《乐志》,看到一句话,“大乐必易”。他心想,最“易”的就是中国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就反用改成“羽、徵、角、商、宫”,竟然颇具气势且悠扬动听。

他把这首歌发给徐克,说,这是第七稿了,再退回来,就另请高明吧。

当然这一稿肯定是过了,徐克还用了很久,《笑傲江湖》系列电影前两部的主题曲都是这首《沧海一声笑》。

船行过江面,波涛翻涌,曲洋和刘正风打开曲谱,向一旁的令狐冲和岳灵珊发出邀请,“后生仔,你哋可以一起唱啊“。

关于金庸二三事

琴音乍起,四人在小舟上唱“沧海一声笑”,此情此景,才配称笑傲江湖

后来令狐冲要带着众师兄弟和小师妹退隐江湖,每晚都要唱这首歌;蓝凤凰死的时候,背景音也唱“苍天笑,纷纷世上潮,谁负谁胜出天知晓“;最后令狐冲和岳灵珊从任我行手底下侥幸逃出,乘船去海外,好像真的能离开这风波诡谲的江湖时,音乐又响起:

“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

同样的词曲,却豪情不再,多了几分凄凉。

镜头定格在任盈盈不舍又欣慰的眼神上,我终于咂摸出一些不一样的意味。

关于金庸二三事

江湖根本不是很小的时候看起来的那样,纯粹快活,邪不压正。

那江湖是什么样的呢?

还是得去问构建这个江湖的人。

关于金庸二三事

6.

在金庸逝世前三年,我开始认真地读金庸的小说,有的情节越读越不舍,有的地方看完一遍不敢再看。但庆幸的是,没有在年纪太小的时候读金庸,否则肯定有很多不明白。

谁还没有点青春年少的豪情壮志,谁不想鲜衣怒马快意江湖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