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伸骨自縮

也可叫伸筋,因為筋伸骨自縮,只需要練伸筋不用練縮骨,筋只要拉長了骨自然能縮。所謂“內牽掛”是指持樁身內感覺有皮條牽掛,有往回扯的感覺,似乎要把人身拽縮成一團,人自然與其力對抗往外撐,這種狀態叫“內牽掛”,這樣出撐力。“外牽掛”是指身外,遠處有皮條往外拽,似乎有“五牛分屍”的感覺,持樁者自然要往回拽與之對抗產生抱力。撐力就是伸筋,抱力就是縮骨,撐三抱七是也。“內外牽掛”這個意念的產生來自於功到自然成,只要練習方法得當,當功夫一到,此意念自然產生,不要憑空暇想,否則想出來也是幻想,假的,得不到真正的撐抱力。

筋伸骨自縮

伸筋練習的關鍵:


(1)雙腕要扣。


在雙手形成抓物狀後手腕向上扣或向下扣或向側面扣,總之要扣手腕。根據樁的姿勢選擇扣手腕的方向,扣手腕可拉動兩臂和身體的橫筋。拉筋時要循序漸進,扣手腕時可稍微用一點力,只要感覺緊了就可以了,也不要過緊,否則容易出現不良反應。站鬆了以後手腕繼續微微用力,身體某部位感覺緊了就可以,如此循環往復可自然產生爭力,產生爭力後運用爭力去拉筋。用此種方法筋逐漸被拉長,功夫一到自然形成伸筋縮骨,撐抱互為。


(2)頭頂項豎,坐胯提膝。


持樁久站頭頂項豎可產生“頂力”,坐胯提膝可產生“坐力”,兩力相爭可拉動身體豎筋,以及脖力、面部、兩肋,前腿處筋,總之以拉豎筋為主,方法參照腕扣。


(3)脖子後靠。


可拉動腰部大筋,腰一挺,丹田自然充實,其方法參照扣腕拉筋法。

(4)坐胯。


什麼叫“坐胯”,坐胯就是腿部的彎度,腿部往低了蹲,要循序漸進,蹲到一定程度自然產生“坐力”。“坐力”持久後兩腿自然產生“夾力”,即前腿有往後的意思,後腿有往前前的意思,兩腿形成“夾力”。

“夾力”拉前腿後面的筋,後腿前面的筋,夾力持久後自然產生雙足十趾趴地力,雙足趾趴地,方可拉動兩腿全部的筋,十趾趴地持久後可自然產生雙足踩進地下力,如同樹栽根,此時趟泥力才自然出現,兩腿有坐胯、提膝、裹、趴、夾,踩力自然出現。


拉筋拉到全身上下無論怎麼使勁,使多大勁都緊不了,就說明筋長了,夠用了,此時伸筋縮骨鍛鍊基本完成。


“伸筋縮骨”的練習是整個拳學中最難完成的學業,這段時間的練習時間最長,最痛苦,有很多人由於這段時間熬不過去而輟練。據薌齋老先生講,郭雲深先生授徒決不遷就學生,只要在他門下學徒必須經過“伸筋縮骨”的練習,這種練習非常殘酷常常被人稱之為“上刑”,別人給“上刑”還好說,關鍵是自己給自己上刑,疼痛難忍。有很多練拳者因忍受不了這種痛苦而選擇放棄。


在薌齋老先生隨郭先生習拳時出出進進有幾十人,最終熬過來的只有薌齋先生一人,薌齋先生說我終於挺過來了,郭先生這拳就是給我預備的,一般人練不了扛不過來。郭先生就是通過這種練法使學者從“大緊”而到“大松”,從而奠定拳學中最重要的基礎——“功夫”。

薌齋先生說:“只要過了這一關,就相當於拳學中的博士,以後拳學道路一片光明”。薌齋先生還說:“過了這一關也不定就準能成為拳術大家,但拳術大家必得過這一關,不過這一關肯定不會成為拳術大家”。李洛能、郭雲深、尚雲祥都闖過了這一關,最終都成為拳術大家,只要有了這種功夫即使成不了大家也算是有功夫的。


有了“伸筋縮骨”的功夫,力可就不一樣了,其它運動練的都是肌肉的力,下大功夫的人也只能得局部筋骨力。“伸筋縮骨”法得的是整體“筋肉若一”的力。筋骨力可產生靜力——即不動之力,王薌齋先生講的“持環得中”就是這種力。“持環得中”在技擊中有妙用,以後再講。筋可把人連接成整體,即“氣生於骨而連於筋”,整體力在技擊亦有妙用。

人的運動靠肌肉,動時可產生力,人在較技時,運動靠肌肉產生力,但兩力相交瞬間是不動的,需要靜力,筋骨力則產生靜力,這種動中有靜,靜中有動之力是筋骨力與肌肉力共同完成的,完成得好即為“筋肉若一”。這種運動之法非“伸筋縮骨”功夫不可得。“伸筋縮骨”這功夫可使人力透三節,“氣貫四梢”,而“三節四梢齊,五行必合一”。“三節”是指人體各關節、各部位都有力。“三節、“四梢”、“五行合一”是技擊訓練中“身法”、“步法”、“手法”、“上法”的基礎,沒有基礎,技擊各法均無法得到。


“伸筋縮骨”可使人產生自乘力(自掙力),其它運動的力都來自動作幅度的慣性力,薌齋先生習慣稱之為“掄力”、“砍磚頭的力”、“閉眼大撒手的力”、“一出手一大片的力”。伸筋縮骨可使人在沒有慣性,沒有動用幅度的情況下產生力,武術大家的力一般人理解不了,實際上就是這種力,這種力薌齋先生習慣稱之為“自乘力或自掙力”。

總之,“伸筋縮骨”產生的力與其它運動產生的力是截然不同的,它是中國功夫的專利。其它運動是產生不了這種力的,中國功夫與其它運動本質區別就在於此。


上面其實就是所謂的緊樁,形成所說的整勁或混元力。閱讀完,我想再有人問我們中國功夫與其他功夫的不同時,我們已經有答案了。很多時候,我們不太理解站樁的目的,對於站樁可以出功夫深表懷疑,總覺得傻乎乎的站那怎麼可能出功夫,其實是我們認識不夠,沒有見過真正的高手,畢竟現在的年代這樣的高手也不多啊。我之前的帖子裡提到過天下武技以練筋為要,可以互相驗證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