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青岛 沧口海水浴场的往事回忆

青岛是一座有着几百公里大陆岸线的半岛城市,这条海岸线蜿蜒曲折、岬湾相间、礁石参差、沙滩点缀,使得青岛的沿海拥有了一条景色宜人风光旖旎的海岸线。从上世纪初开始,青岛就拥有了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前海一线布局,当年一些西方人走进青岛的时候,恍惚有了一种走进瑞士的日内瓦和琉森的视觉冲击,于是他们就把青岛称为“东方瑞士”。

精彩青岛 沧口海水浴场的往事回忆

青岛之美,除了沿海一线的城市建筑风貌之外,还有那几个“湾”,也就是胶州湾、团岛湾、前海湾、汇泉湾、太平湾、浮山湾、麦岛湾、沙子口湾,青岛的海岸线除了礁石群之外,还有几处沙质优良的海滩,那些沙滩基本上都是在那些“湾”里,那些沙质优良的海岸沙滩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天然“海水浴场”。生活在大海边的青岛人都喜欢到大海里去游泳,那几个遍布在海岸线上的“海水浴场”便为游泳爱好者们提供了极佳的游泳场所。

在青岛众多的海水浴场当中,最有特色的当属胶州湾畔的沧口海水浴场,尽管那个位置并不在美丽的前海一线上,但那里有一片200米左右长的沙滩,而且在那片海滩的旁边还有三个大海池子,也正是因为有了那三个海池子,所以沧口海水浴场也就有了一个别名,叫“海池子”,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沧口海水浴场是一处人气很旺的游泳爱好者集结地,仅次于拥有亚洲第一大海滩的汇泉湾第一海水浴场。

精彩青岛 沧口海水浴场的往事回忆

(网友“蓝色大海”提供)

其实,那几个大海池子并不是专门为沧口海水浴场建造的,当年日本人侵占青岛的时候,他们在青岛的中北部地区建起了好几家纱厂,其中有一家叫钟渊纱厂,也就是后来的青岛国棉六厂。日本人在钟渊纱厂的西墙外垒了三个很大的储水池子,为的是利用海水来冷却厂子里的小发电设备。纱厂的用电量是很大的,考虑到市电既不稳定又经常停电,日本人就专门为钟渊纱厂配备了小发电设备。

我岳父是新中国培养起来的电气工程师,青岛市几家棉纺织厂的小发电设备都是他负责设计的,新的小发电设备淘汰了以前日本人留下来的小发电设备,其中就包括钟渊纱厂,当年青岛国棉六厂的那些小发电设备都是我岳父负责设计的。

日本人建造的海池子都是混泥土结构的,由两道混凝土水坝将其分隔成南、中、北三个大小不太相同的方形海池子,但相互之间都是相通的,那两道水泥坝后来成了游泳者们的跳台。在这三个海池子的西侧是一个“小海池子”,涨潮的时候海水首先进入小海池子,然后从一个大水闸涌入大海池子里。

精彩青岛 沧口海水浴场的往事回忆

(网友“蓝色大海”提供)

日本人建造的这三个海池子在设计上是很合理的,当海水进入最南边的那个海池子之后,再流向中间的那个海池子,最后流进北端的那海池子,这整个的海水输送过程起到了一种沉淀泥沙的作用,同时也是一个海水净化过程,净化后的海水通过北端那个海池子东北角位置的抽水管道输送到钟渊纱厂里面去了。

每当海水涨潮的时候,有专人将大水闸打开,海水就会灌满那三个海池子,等到退潮的时候,再把那个大水闸关上,防止退潮的时候池子里的海水外漏,所以那三个海池子里面的海水始终是满满的,这就为后来的沧口海水浴场的充分利用提供了条件。

后来,因为常年浸泡在海水里,那个大水闸锈得很严重,无法开闸关闸了,就始终处于关闸的状态了。每当海潮涨满的时候,三个海池子就灌满了海水,当海潮退去的时候,由于大水闸闭合得不很严实,海池子里的水就会通过缝隙往外漏,这样一来,落潮后海池子里的水位就会降低很多,所以退潮的时候在海池子里面洗海澡的人就相对少一些了。

当年日本人占据这里的时候,那几个大海池子里面是不允许游泳的,他们害怕有人对钟渊纱厂的设备搞破坏,所以在最北端那个大海池子东北角的抽水输送管道附近建了一个炮楼子。

日本鬼子投降之后,特别是青岛解放之后,沧口一带的工业发展迅速,半工业化、半农业化、大小商贩密集的沧口一跃成为青岛市最大的工业区,许多工厂在沧口地儿如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起来,沧口一带的人口也是越聚越多,最终成为青岛市区内最大的人口集结地。

有着如此多沙质优良的海滩,青岛人喜欢游泳也是在情理之中了,沧口人也不例外,青岛人把游泳叫做“洗海澡”,如果哪个人说去游泳,地道的青岛人听了后会觉得不习惯。在上世纪60、70、80年代的夏季里,每天到沧口海水浴场洗海澡的人络绎不绝,因为不管潮涨还是潮落,那几个海池子里的海水都是满当当的,任何时间都可以到那里去洗海澡,青岛其他的海水浴场都没有这个优势。

作为一名老沧口人,我也是在沧口海水浴场学会游泳的,当然我是在沙滩那边学会的,因为不会游泳的人不敢下到海池子里去游,甚至有时候也不敢站到海池子边上去,有些调皮男孩子会冷不防把你给推到海池子里,因为他不知道你不会游泳,看到你穿着条游泳裤,就会恶作剧地把你推下水去,我有过几次被推下水去的经历,尽管落水的时候喝了好几口咸咸的海水,但最后都被人给拽上来了。

精彩青岛 沧口海水浴场的往事回忆

沧口海水浴场的位置很偏僻,不像其他那些海水浴场都紧挨着马路。从沧口街到海水浴场的路程大约有三里路远,沿着三盛楼北侧那条叫“沧海路”的斜坡路一直往下走,走下斜坡再过一条火车道,左侧就是沧口工人俱乐部。继续往前再过两条火车道,一直朝西方向的海边走,左侧就是青岛磷肥厂。沿着青岛磷肥厂的院墙外一直往西走,绕墙转大半圈才能抵达海水浴场和海池子。那是一条既不宽也不干净的土路,走路时经常被磷肥厂里飘出来的烟呛得流眼泪,因为那些燃烧未尽的矿石冒出来的烟会随风往海里刮去,经常呛得过路人一边咳嗽一边加快脚步往前跑。

那条路上来来往往洗海澡的人每天都是络绎不绝,大家基本上都是徒步往那儿走,偶尔也有一些骑自行车去的人。那年代的生活条件差,小孩子都没有自己的自行车,都是徒步往海水浴场那儿走,那时候的孩子们长得皮实,走路也不嫌累。

青岛的游泳季节基本上就是中小学放假的时候,所以沧口海水浴场里的中小学生为最多。当然,大人们到海水浴场洗海澡的人也是浩浩荡荡,当时的工厂都是三班倒,上早班的工人下了班可以去洗海澡;上中班的工人上班之前去洗海澡;上夜班的工人下班睡足了觉,随时可以去洗海澡,因为沧口海水浴场有那三个大海池子,这是青岛其他所有的海水浴场都不具备的“硬件”。因为有了大海池子,沧口地儿那些洗海澡的人可以在任何时间去海水浴场,即便不是礼拜天,海水浴场的客流量也是照常爆满。

精彩青岛 沧口海水浴场的往事回忆

在那些去海水浴场洗海澡的人当中经常会看到有人肩挎着打满了气的汽车内胎,我们把那个叫做保险圈,也就是救生圈。把汽车内胎当保险圈是沧口海水浴场兴起来的,那是一些废弃了的汽车内胎,打满气之后浮力很大,大号的保险圈可以承载好几个人,小一点的也能承载两个人。

沧口海水浴场还没建立起来的时候,去那里洗海澡的人也不少,因为有一片小沙滩,沙滩的边上有那几个海池子,形成了一个天然海水浴场。当时到那里洗海澡的基本上都是男人,女人一般不光顾那里,在那里洗海澡的男人们有时候干脆就光着屁股扑腾,因为那是男人的世界。

因为还不是正式的海水浴场,所以那片水域也没有安放防鲨网,这就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但好在那一带的海水不是很深,鲨鱼也不去那一带转悠,所以从来也没听说有哪个人在那片水域被鲨鱼给伤着。

精彩青岛 沧口海水浴场的往事回忆


精彩青岛 沧口海水浴场的往事回忆

到了1968年的时候,沧口海水浴场正式建立起来了,被命名为“第八海水浴场”。尽管已经有了正规的排名,人们依然把这座海水浴场叫做“沧口海水浴场”,或者干脆就叫“海池子”,因为人们去那里洗海澡基本上都是冲着那几个海池子去的,海池子是沧口海水浴场的“主角”,那片浴场海滩反而成了“配角”。

精彩青岛 沧口海水浴场的往事回忆

沧口海水浴场正式建起来之后,防鲨网也安置上了,夏季来洗海澡人的就不光是光着膀子的男人们了,女人们也进入了这片沙滩,每天都有身着鲜艳泳装的女青年和女学生们,偶尔也有大妈大婶们来凑热闹。潮水涨满的时候,海里和海池子里洗海澡的人满当当的,像下饺子似的。落潮的时候,海里就没有人了,但那几个海池子里的人依然满当当的。

那三个海池子的东墙都有一高一矮两道窄窄的“台阶”,从建筑结构上讲,那是高墙的两道防护坡墙,低的那一道台阶与池子中间的水泥坝高度一样,另一道则高出一截子,这两道台阶和那两道水坝都是跳水爱好者们的跳台。

但是,在海池子里面洗海澡有时候会付出代价,因为常年浸泡在海水里的混凝土墙面上结满了海蛎子皮,洗海澡的人难免会“挂彩”,被附着在墙面上的海蛎子皮给划破皮肤、划破肚皮、划破腿脚。但洗海澡的人一般都不太在乎这些,即便是被海蛎子皮划破了皮肤,伤口被海水浸泡之后就不会感染,很快就痊愈了。

三个海池子的深度也是不一样的,南边的那个海池子比较浅,因为那是第一道沉淀池子,里面的淤泥多一些。中间的那个池子比较深一点,因为淤泥少了许多。北边那个海池子是最深的,因为进入那个海池子的淤泥已经很少很少了,经过净化之后的海水比较清澈,而且比较起南边那两个海池子水也深一些,人们基本上也都是在北端那个大海池子里面洗海澡,很多人都喜欢在那道水泥坝“跳台”上扎猛子跳水。那些不敢跳水的人或沿着铁梯子走下水去,或从西侧的矮坝上出溜下去,然后在水里游起来。

精彩青岛 沧口海水浴场的往事回忆

2010年,杂土已快埋到了炮楼子顶部(文史爱好者杨义宽提供)

北端海池子的跳台位置有一个昔日的“炮楼子”,就是那个当年日本人看守海池子的岗楼子,那个炮楼子成了跳水爱好者最喜欢的跳台,尽管爬到炮楼子上面挺费劲,但爬上去展示高台跳水的人都要排着队来。不过一般人还是不敢去炮楼子上高台跳水的,因为海池子水的深度只有三米左右,跳水技术不高的人会一头扎进池底的淤泥里去,会受伤的。也有人因为跳水姿势不对,把肚皮给“跌”得通红通红,我有好几次看到有人跳水姿势不对跳下来跌得够狠,痛得哇哇直叫。

涨潮的时候是沧口海水浴场最热闹的时候,因为海池子旁边的进水处和那片海滩变成了一片汪洋。海滩上的人满当当的,海池子里的人也是满当当的。最热闹的是海池子里面的那几道“跳台”,上面基本上都是站满了人,跳水者乐此不疲地爬上跳下,一会儿扎猛跳水,浮出水面之后再爬上去,一会儿再一头扎进水里,什么样的姿势都有,简直成了跳水表演的舞台。

精彩青岛 沧口海水浴场的往事回忆

那个小海池子的西侧是一条小路,对面是一排更衣室,那还是在沧口海水浴场刚建起来的时候,沧口区政府、当地驻军、国棉六厂、磷肥厂、橡胶二厂等单位在那三个海池子和海滩之间修建了九个简陋的更衣室,是一些一字排开的木板房子,男女冲洗间用木板简单地隔开, 因为是露天的冲洗间,说话的声音隔壁都能听见。进更衣室冲身者必须持有单位里发的更衣证,但好在有一男一女两间更衣室是对外开放的,可以随时交钱,也可以买年票,价格也不贵。

更衣室边上的海滩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海水浴场,有一片大约200米长的沙滩,北边这一端的沙滩质量还说得过去,南边靠近南日钢的位置就差一些,那边海滩上碎石头很多,硌脚疼,而且还有礁石,容易划伤人,所以人们一般不往那边去,只是在北端位置的沙滩位置洗海澡。

即便是北端那片沙滩的质量也好不到哪儿去,海潮退下去不远就是掺杂着碎石头小礁石的海底面,海水退下去一半就没法在里面继续游泳了,因为脚落地的时候会被石头硌着脚,有时还会划破脚。

精彩青岛 沧口海水浴场的往事回忆

上世纪90年代之后,沧口海水浴场的更衣证就少见了

当年,在青岛的各项游泳比赛中,沧口人是占绝对优势的,这得益于沧口海水浴场的大海池子,那三个大海池子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游泳和跳水运动员,在沧口游泳馆建成以前,大海池子一直是沧口区体校的游泳训练场地。

我上中学的时候有一次体育课就是去的沧口海水浴场,会游泳的同学一般都到大海池子里游泳或跳水,水性差一点的就在海水浴场的浅水处学狗刨。我们班不会游泳的同学也有几个,那一般都是家里的独生子或是小惯孩,他们不会游泳,也不敢下水,就只好坐在岸边沙滩上为大家照看衣服。那天我们在海水浴场疯玩了一个下午,有几个水性不太好的同学也学会了狗刨。

那时候的学生在夏季里一般都是穿小短裤,有穿制服短裤的,有穿松紧带短裤的,再后来就是田径短裤。一般我们都是在家里就把游泳裤先穿在短裤里面,那是一种右侧开口,带有三道扎带的游泳裤,洗完海澡爬上岸后可以直接把短裤穿上,然后解开那几根扎带,把里面那湿漉漉的游泳裤给拽出来。更衣室里的人太多太拥挤,水龙头也少,要排队等着冲身,况且小孩子们也舍不得花钱去冲身,还不如回家后一盆水就能解决问题。

那时候,我们男孩子洗完海澡回家的路上一般都是把游泳裤放在脑袋上,因为那种游泳裤是侧边开口的,把那个完整的裤腿套在头上,开口侧带扎带的裤腿就耷拉在后脑勺上,这样可以遮住太阳的直射,因为经过海水浸泡的皮肤最不抗晒。在海水里浸泡了小半天,上岸后身上晒得都泛出盐嘎渣,一个夏天下来每天几乎都在海水里泡着,男孩子一个个晒得都像小黑泥鳅似的,到了秋季开学的时候,晒黑了的皮肤都变不回来。

后来,第一和第二产业已经不再适应青岛发展的主旋律了,很多人去往青岛的南部和东部了,尤其是沧口一带工业的污染使得海池子里的水质越来越差,经常有玻璃纤维附着到洗海澡的人皮肤上,所以到沧口海水浴场洗海澡的人越来越少了,随着青岛交通的快速发展,很多人宁愿坐车去第一海水浴场洗海澡。

精彩青岛 沧口海水浴场的往事回忆

2004年,围墙的左面是当年的海池子,右面是更衣室。(网友“蓝色大海”提供)

在上世纪90年代初,青岛建起了环胶州湾高速公路,青岛本岛沿岸一线的滩涂被填平了、沧口海水浴场那片沙滩被覆盖了、海水被阻断了、几个海池子干涸了。往日热热闹闹的沧口海水浴场,如今已经成了一片废墟,昔日的迹象一点儿也看不到了。

精彩青岛 沧口海水浴场的往事回忆

老沧口就这样退化了,繁华不再了,成了青岛市区的边缘地带,往日的辉煌似乎已经成为永远的过去了。但是,沧口短暂的衰退已经止住了脚步,随着青岛环湾经济的发展、随着胶州湾跨海大桥的崛起、随着青岛火车北站的落成、随着青岛地铁几条线路的交集、随着青岛交通商务区的建成,沧口这片热土正在恢复青春的活力,重创明天的辉煌,朝着青岛地区发达区域的方向迈进。

精彩青岛 沧口海水浴场的往事回忆

(网友“沧海人”提供)

只不过,沧口海水浴场和大海池子,却只能是我们沧口人心中永远的记忆了。

作者 胡宝星

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青岛市作家协会会员、青岛市当代文学创作研究会理事、青岛市国学学会企业家国学院副院长、华夏诗书画印艺术研究院青岛分院副院长、华夏雁翔国际文化交流中心青岛基地副主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