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食堂遭“嫌棄”?打工創業,別成為自己曾經最討厭的那種人

要問華為哪個部門是任正非最關心的?

我猜是食堂

華為食堂遭“嫌棄”?打工創業,別成為自己曾經最討厭的那種人


1994年的時候,有個名叫金森林的新人來到華為的車間工作。當時因為工具簡陋,員工需要在車間睡覺,所以食堂的師傅們會為員工送飯。

有一天晚上,一個老頭來送飯,金森林以為他就是食堂的大叔。不料一個月之後華為舉辦新員工大會,老總上臺講話時,金森林愣住了,原來那個食堂大叔就是華為總裁任正非。

別的老總都是派派紅包分分股,年會上面跳跳舞。

只有任正非,精心假扮食堂大叔給員工送溫暖。



2016年,一張72歲的任正非在華為食堂排隊打飯的照片又一次刷爆了朋友圈,任總滿臉笑意的端著餐盤落座,和員工共進午餐。

踏進食堂這片神聖的土地,就連老總都要親自排隊,也傳為了一段佳話。

而就在這兩天,任正非的名字又和華為食堂聯繫在一起了。

1

據媒體報道,有華為研發員工投訴華為食堂伙食差、定價高、服務不到位,甚至有幹部“為民請命”。

對此華為輪值CEO徐直軍回覆《告研發員工書》,表示:

“研發人員也不是天之驕子,不能要求別的部門對你過度的服務。”

當事幹部“可以抽調去幫廚三個月,以去實踐他的建議,直到實現再回到研發崗位”。

而聽到個別員工膽敢對公司食堂發難,“食堂大叔”任正非也坐不住了,第一時間出面力挺《告研發員工書》。

“此文寫得何等好啊!希望研發及海外代表處的員工學習一下。你們都是成人了,要學會自立、自理。我們是以客戶為中心,怎麼行政系統出來一個莫名其妙的員工滿意度,誰發明的。員工他要不滿意,你怎麼辦呢?現在滿意,過兩年標準又提高了,又不滿意了,你又怎麼辦?滿意的錢從什麼地方來,他的信用卡交給你了嗎。

正確的做法是,我們多辛苦一些,讓客戶滿意,有了以後的合同,就有了錢,我們就能活下去。員工應多貢獻,以提高收入,改善生活。我們的一些幹部處於幼稚狀態,沒有工作能力,習慣將矛盾轉給公司,這些幹部不成熟,應調整他們的崗位。海外伙食委員會不是民意機構,而是責任機構,要自己負起責任來的,而不是負起指責來。國內後勤部門要依照市場規律管理,放開價格,管制質量。全體員工不要把後勤服務作為宣洩的地方,確實不舒服要找心理諮詢機構,或者天涯網。

誰敢跟我老任苦心經營了多年的華為食堂對著幹?那是不行滴!

其實像華為、BAT(百度、騰訊、阿里)這樣的大型互聯網公司食堂,從前一直是坊間盛傳、人皆嚮往的奢華寶地。

每一張網爆的XX公司食堂照片,都讓人垂涎欲滴同時感慨自己才疏學淺,悔恨上大學時打了4年遊戲,於是這輩子也無法成為這些大企業的一員,享受不到這種種天之驕子的待遇。

不過現在也有很多人不會從自己身上找原因,他們回頭想想自己沒有餐補、加班叫外賣也不報銷的公司,心裡就會惡狠狠的嘀咕一句:

“這樣的公司,誰會給他好好幹?!”

工作推諉、加班拖延、背地裡講領導壞話,甚至大言不慚的煽動周圍的同事一起“爭取權利”。他們的嘴邊總是掛著“老子/老孃下個月就不幹了!”,總覺得公司“對不起”自己,自己把青春浪費在這裡,卻絲毫得不到補償。

扭捏委屈著哭鬧“不公”,就像一個個嗷嗷待哺的嬰兒,等待著公司政策安慰、領導加薪挽留。

這可能嗎?



華為食堂遭“嫌棄”?打工創業,別成為自己曾經最討厭的那種人

2

之前南京一個95後剛進入職場的小夥子在網上發帖問:

“接客戶該不該坐地鐵?”

沒想到一石激起千層浪。

原來是這個小夥子被老闆安排去接客戶,等客戶到機場後,小夥自作主張提出帶客戶去坐地鐵。理由是“打車會堵車”。他沒想到雖然把客戶按時接回了公司,還是被老闆罵了。

華為食堂遭“嫌棄”?打工創業,別成為自己曾經最討厭的那種人

網上那些動不動就裸辭的霸氣95後,大家都見識過了。

這個小夥子當然不服氣,還曬出了和客戶微信對話的截屏,表示自己事後和客戶解釋過了:

華為食堂遭“嫌棄”?打工創業,別成為自己曾經最討厭的那種人

人家客戶都沒說什麼,對我還很客氣,我們領導憑啥罵我“不帶腦子”?

沒想到原本還是站在小夥子一邊的很多90後、95後網友看了這條聊天記錄,也忽然“倒戈”了:

“人家羅總對你一個職場小白的客氣話聽不出來?”

“你這樣問客戶,客戶只能這樣回答,難不成還能說自己不怎麼愉快?”

“這個只能理解成大人不記小人過吧!還曬出來丟不丟人,這情商太低了吧!”

可見“今天又被老闆罵了”,打這張同情牌已經不管用了。

不管你是剛畢業進入公司的年輕人,還是人到中年的老油條,做一個“職場巨嬰”,只會招人厭煩。

不懂商務禮儀是個人素質有待提升,影響了生意的確是一個新人無法補償的集體損失,這個95後小夥卻只看到了“以後做事帶點腦子”,自己就不高興了,還要到網上發帖討公道。公道沒討到,一記記來自社會的重錘,或許會砸得他有點恍惚:

在家我爸媽都不敢這麼說我,老闆怎麼能這樣“羞辱”我呢?

我是來打工賺錢的,不是來受窩囊氣的!現在的網友都怎麼了,竟然都站在“剝削者”的一邊?

工作上還沒做出什麼像樣的貢獻,加個班、被領導說幾句就已經怨聲載道了。上司不在的時候還要把這種怨氣傳染給其它人。

“巨嬰”們不知不覺,就成了自己曾經最討厭的人。那種輕視集體利益,終日在耳邊抱怨這個世界不公平,用哭鬧博取關注,只為了哪怕多一點點蠅頭私利。



華為食堂遭“嫌棄”?打工創業,別成為自己曾經最討厭的那種人

俗話說上班了“臉皮要厚一點,腦子要活一點”。

這樣整天用來動歪腦筋的“低維大腦”,還真不如不帶。

3

再說說創業。

總有血氣方剛的創業者,對我們這些評論者帶有蔑視和敵意。

“自己沒創過業的人,沒資格評論創業者!”

不,那是你成功之後。在你創業的道路上,任何人都可以對你品頭論足。

就像至今還拖欠我199塊押金的ofo小黃車,我可以大聲罵

“你這個騙子!”

而即使你有一天成功如馬雲,我們還是有資格評論,只是不太敢了。

華為食堂遭“嫌棄”?打工創業,別成為自己曾經最討厭的那種人

改革開放以來,別管是IT、金融哪個“朝代”,創業者幾乎都是在一片罵聲中成功的,畢竟把別人的錢變成自己的,不是什麼值得歌頌的事。

所以現在很多創業者普遍信奉兩句話“臉皮要比打工者更厚”,“莫以成敗論英雄”。

不過臉皮真的厚到一定程度的“創業家”,恐怕很難以英雄自居了吧。

比如剛剛被法院“限制消費”的羅永浩。

華為食堂遭“嫌棄”?打工創業,別成為自己曾經最討厭的那種人

羅永浩被戲稱作“科技圈最會說相聲的人”,和那些“最會演說的人”不同,羅永浩每一次公開發言的可信度似乎都不高,跟聽相聲似的,圖一樂呵。

終於,燒光了幾十億,拖欠員工工資、供應商貨款的羅永浩今日被爆出出現在丹陽市人民法院發佈的限制消費令上。羅總出行時,不得選擇飛機、列車軟臥、以及輪船二等以上艙位的交通工具。

其實在國內,羅永浩的名氣不輸小米雷軍,我問過幾個女孩子,都多多少少知道他和他的錘子手機。曾幾何時,他的名字還和“情懷”二字緊密連接。那時羅永浩總是強調自己做手機是本著工匠精神,是一種情懷。



華為食堂遭“嫌棄”?打工創業,別成為自己曾經最討厭的那種人

他的著作《我的奮鬥》、同名主題演講在全國高校大規模巡迴,講述了多少“草根逆襲”的故事,讓多少人萌生了畢業之後獨立創業的念頭,這也讓他的身份在科技創業者以及“公知”之間模糊不清。這期間,他砸西門子冰箱、質疑方舟子,順利成為了又一個國產意見領袖、自媒體“大V”。

可是當我們仔細回顧羅永浩的“創業史”,好像並沒有他說的那麼精彩。



華為食堂遭“嫌棄”?打工創業,別成為自己曾經最討厭的那種人


在創立錘子,手機銷量連年慘淡之後,羅永浩又想涉足電子煙,結果又撞上了最嚴監管政策。

可以說羅總的創業選擇、機會判斷如果讓行內人來評分的話,一定是“不及格”。

憑什麼他能鼓吹引領“創業思維”近十年?

還不是臉皮太厚。



華為食堂遭“嫌棄”?打工創業,別成為自己曾經最討厭的那種人

且不說“錘子手機”聽上去就是個魔幻現實主義的創業概念,“錘粉”又是如何把荒誕消費主義詮釋到了極致。單單是看羅永浩的幾篇“自白”文,就讓人難以置信如此成熟的現代商業體系中,還會有他這樣膚淺地自我標榜、噴雲吐霧從來不打草稿的人。

就在11月3日晚上,羅總又一篇“自白”上線了!看完之後不得不感嘆他的人生就像是一家虛擬的澳門皇家賭場,而他自己就是那個在線發牌的性感荷官。

華為食堂遭“嫌棄”?打工創業,別成為自己曾經最討厭的那種人

羅永浩說:

“會繼續努力,在未來一段時期把債務全部還完,哪怕以‘賣藝’之類的方式。”

他堅信即使自己被限制消費了,還是會有忠實粉絲會聽他的段子,買他的書,對他的巡演趨之若鶩,手機賣不出去,“賣藝”也能維生。

Oh sorry,手機也不是一定賣不出去了,換個貼牌咱照樣賣。

華為食堂遭“嫌棄”?打工創業,別成為自己曾經最討厭的那種人

不過最讓我佩服的還是羅總在這篇心虛到極點“自白”裡,依然能拽上倆名人自我標榜。

華為食堂遭“嫌棄”?打工創業,別成為自己曾經最討厭的那種人

這也算是某種絕活兒了吧。

話說回來,我不覺得羅永浩在創業之初就是沒有夢想和原則,咬定用“厚臉皮征服一切”的那種人。

但是連續幾次創業失敗的經歷,堆積如山的謊言和無法兌現的承諾,無數個睡不著覺的夜晚,也許逐漸讓羅永浩練就了一身皮糙肉厚的護甲。

他說,公開出醜可以克服自身各種心理障礙。

他說,有出息的男人,需要氣氛悲壯一點。

他說,不被嘲笑的夢想,是不值得去實現的。

一句句的“羅氏語錄”,越來越像是失敗者的託詞。

華為食堂遭“嫌棄”?打工創業,別成為自己曾經最討厭的那種人

他開始篤信創業是一種空口白牙的堅持,只要挺過一波“輿論”,又會有“傻子”送錢來。他和ofo戴威、樂視賈躍亭一起走進了那個乾癟的創業內核,一條四處碰壁的死衚衕。

儘管他們都曾無數次的在公眾面前為自己加油鼓勁,不肯承認自己的失敗,看起來仍然喜歡這個“百折不撓”的自己。

可實際上他們知道,自己已經成為了曾經最討厭的那種人。

華為食堂遭“嫌棄”?打工創業,別成為自己曾經最討厭的那種人

說到底。

打工者儘早敲碎自己那顆玻璃心,“讓臉皮更厚一點”。

創業者少些油嘴滑舌,“讓臉皮更薄一點”。

或許才能被自己,也被更多人喜歡。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雲音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