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上的西王母,并非妖身,你一直错了

昆仑墟,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山,文明的起始之地,上有九重天。山上有仙人骑黄龙,白泽巧言开气象,青鸟绕蟠桃而飞,凤凰栖梧桐,陆吾守山门,又有青丘九尾狐、白兔、蟾蜍、三足金乌伴着一佳人,名为西王母。西王母绝非妖身!

昆仑上的西王母,并非妖身,你一直错了

一、西王母的本相

西王母本是天生丽质,清秀可人,蓬松的头发插着宝玉,身上绣有图腾——其状如人,豹尾虎齿。

或是站在夕阳中,一杆大旗飘扬,部落旗帜上的图腾正张牙舞爪,虎齿,有豹尾,仰天怒吼,远处,周穆王坐八骏马车风尘而来,行程九万余里,烟尘荡起了昆仑瑶池的平静。

或是脸罩面具,掩去了艳丽之姿,只有露出一张小口,嫣然一笑,两颗小虎牙俏皮而出。紧了紧弓箭,豹皮裙有些旧了,是该除掉那到处吃人的豹王,顺便再做件衣衫,纤手挥处,一只青鸟闪电掠出。

或是生活在西王母之地,人人都叫西王母,人即地名,地名又为人名。

西王母虎面人身,我绝对不相信!

青鸟飞出,掠在天空,下方西王母简装而出。 额上虎纹密布,锐利的眼神紧紧着食物,手上的长茅闪着慑人的光,潜行,一条长长的豹尾灵活地拨开碍事的树枝。

近了,更近了,茅闪电飞出,身形紧随其上。

西王母兴奋的扑在食物身上,豹尾缠住其脖子,双手握住长茅用力一捅,一股鲜血激射在面上。 微干的嘴唇轻轻一舔,一抹轻红就如夕阳点了朱唇,诡笑的脸孔却显得狰狞!

这是西王母?这是我心目中的西王母?西王母不该是这样的!

《大荒西经》曰:“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此山万物尽有。”

昆仑上的西王母,并非妖身,你一直错了

二、西王母的神话传说

昆仑墟,状如玉碗,中有一柱挚天,映北斗。九井,白玉为栏;九门,神兽镇之。盛产白玉,是为玉京山,天上白玉京,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

中有佳人西王母,擅长生之术,渴饮九井之水,饥食山珍仙果,是之不老。

周穆王五十即位,他有大抱负,胸中的宏图还未展开,波澜壮阔的江山还未踏遍,可岁月的痕迹让他难以承受,他盯着镜中的白发,望着昆仑墟,久久不语。

昆仑上的西王母,并非妖身,你一直错了

所以周穆王来了!

周穆王坐着偃师制造的马车,由八骏赤骥、盗骊、白义、逾轮、山子、渠黄、骅骝、绿耳为牵引,造师亲驭,一路经河流而不沉,逢险山而不歇,遇沼泽而不溺,撞猛兽而不停,历时两年,时程十一万里,终至昆仑山!

西王母站在山上,妆着虎面,体态婀娜,豹服添着几许野性,结实的手臂裸露在夕阳中,肩上三支青鸟正好奇打量着风尘仆仆的远客。

西王母微微一笑,就象昆仑天泉的甜美,游云的闲适,山风的温柔,倾国又倾城! 于是,周穆王醉了,醉在他乡,一醉就是三日!

天色已晚,周穆王遂宿于昆仑墟。

次日,西王母与周穆王相携,越天柱观黄帝宫,归于滛池设宴。

周穆王献白圭玄璧、锦组、白组为礼,意尊敬;西王母回敬于四白狼四白鹿,意吉祥。

两人饮天泉之水,品仙果山珍,看仙女儿们翩翩起舞,又有青鸟衔来蟠桃,后落于西王母肩上倾听。一个说着中原的故事,一个讲着昆仑神话,倾听中彼此情意初种,随夜兴尽而归。

第三日,周穆王宴请西王母,言辞别之意,难舍之情隘于言表,因此西王母呤唱出了无奈和责任。

天卷云舒道路长,闻君又要归故乡。山河相隔,情意难了,送你吉祥,赠你长寿。待重逢之时,愿你仍是中年时光。

周穆王心忧国事,也难舍离别的黯然,起誓三年内一定再上昆仑,心之所留,便是去处。

西王母轻吟道:我本昆仑墟之王,领虎豹族人,护鸟族弱小,我怎可离开?只能与你告别,告别在昆仑山上,纵心有千结,只盼你安康。

两人惜别,一人山上衣裙飘飘,一人山下仰目而望。周穆王山石留书“西王母之山”,旁种槐树,寓意心怀西王母,海枯石烂不变。

次年,西王母探望周穆王,宾主相欢于昭宫。

《竹书纪年》:“穆王十七年,西征昆仑丘,见西王母。其年来见,宾于昭宫。”

三年后,周穆王再上昆仑墟。

公元前922年,周穆王崩,是年105岁!

西王母有长生不老之术,又有蟠桃仙药,掌司天之厉及五残之能。

昆仑上的西王母,并非妖身,你一直错了

周穆王不远万里前往昆仑求取长生不老药,与西王母相处三日,后两人互有来往。如以记载来说,周穆王与妖谈了三日感情,走时还依依不舍?

周穆王不瞎,我也不信!

西王母命九天玄女助黄帝败苗族祖先蚩尤!

西王母命瑶姬助大禹治水!

西王母赐长生药于后羿!

西王母无处不在,站在昆仑山上,注视着世间的疾苦,流上一滴泪,命人帮助着人们走出困境,重谋福祉。

昆仑上的西王母,并非妖身,你一直错了

结语:后人对西王母误读

西王母被视为虎牙豹尾的形象来自《山海经·西次三经》,文中字面意思后世大多解读为:西王母长得象人,豹的尾巴虎的牙齿,擅长长啸,蓬发戴着玉器!

“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

古时信奉图腾,图腾代表着族人的信仰和崇拜,也代表着族人的来历,而西王母在记载中有提过她们的图腾是由虎豹组成,因此在形容西王母时用上了豹尾虎齿,但肯定不是形容人形,而是描绘图腾的内容。

西王母可能是画着虎面的妆束(也可能直接戴着虎面具),咬着两颗虎牙,穿着豹皮做的衣服,而尾巴做为吉祥的象征并没剪去,因为虎牙、豹尾都是代表部首族人的崇拜和认同。

甚至有可能西王母乃是一处地名。

甚至有可能西王母是一个部落,女子都叫西王母。

西王母绝对不是怪物!

昆仑上的西王母,并非妖身,你一直错了

西王母在与周穆王时说与虎豹为群,雀鸟相处。雀鸟无危险,与鸟和睦相处自然可行,可与一群凶猛的虎豹生活在一起,就明显不合常理。

饿肚子的虎豹之群难道要对西王母说,我有点饿,要不你好心给我吃支胳膊?恐怕野兽的凶性早让虎豹张开大口咬了下去,怎么可能文质彬彬先来点客套话再来饱餐一顿?

那么事实只能有一个:虎族人以虎做图腾,豹族人以豹做图族,鸟族人以雀为图腾,他们都奉西王母为主,因此西王母的图腾是由虎豹组成,并且应该还有雀在。

按照虎豹雀是族人的想法,在海内北经就找到了记载,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族群在昆仑虚北。

《山海经·海内北经》“西王母梯几而戴胜,其南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在昆仑虚北。”

昆仑上的西王母,并非妖身,你一直错了

因此山海经西王母的虎牙豹尾不过是族人的象征而已,最有可能是衣着的描述,蓬发戴胜才是外形描写。

上古大禹之妻女娇九尾,真要长着九条毛耸耸的尾巴,岂不变成大禹三过家门不入的原因?

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语音的误记!

由于上古传话是由大巫口口相传,由各地巫师口诉整理上告而成,难免夹杂着方言,造成形音上的误会。

豹尾,何尝不可以从音上理解为貌美呢?

历史虽然再难以还原回去,但每个人心中有个神话世界,我心中的神话世界只有美丽的女神还有威武的英雄。

他们是神迹,也是为民谋福祉的祖先,一代接一代传承着奉献的精神。

西王母,在我心中,就是住在昆仑山上的上古部落女首领,以虎豹为图腾,率领着虎豹族人在那里幸福生活的奇女子而已!

《穆天子传》

《山海经·海内西经》

《列子·周穆王》

《大荒西经》

《史记·周本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