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梨价格翻倍?老树结新果的背后是理念与品控的进步

熟悉水果行业的朋友们应该都听说过“雪花梨”,这个品种主要分布在河北省中南部,历史绵延2000多年,在国内外盛名远播。

雪花梨价格翻倍?老树结新果的背后是理念与品控的进步

今天众好果《好果园》栏目我们有幸采访到了程青芳程总,跟我们分享她跟雪花梨的故事。

程总来自雪花梨的主产区河北省赵县,在这个区域共有梨树二十多万亩,其中雪花梨树约十五万亩,每年出产雪花梨三十多万吨,产值近七亿。

程总今年五十岁,但是据她介绍,已经与雪花梨打了三十年的交道。程总每年都会给客户或朋友们寄家乡的雪花梨,尤其是来到赵县的客户朋友,程总总是会引以自豪地推荐家乡的特产。

雪花梨价格翻倍?老树结新果的背后是理念与品控的进步

直到前两年,一个朋友吃过之后告诉她,雪花梨吃起来没什么味道,不好吃。这倒让程总有些不好意思了。也正是因为这件事,程总开始有了种植雪花梨,并将它种好的想法。

程总一直在关注雪花梨,关注梨的价格。当看到果农们辛辛苦苦一年下来挣不了几个钱,有时候几乎白干,更是触动了她要去种梨。

由于这些年农资经营过程中积累了不少经验,所以重新回到种植业中,一切干得也是顺风顺水,先是承包了四十亩地,利用自己独特的种植理念并整合了一些技术和农资资源,几年下来有了喜人的成果,老果树长新梨,不仅外形美观,味道更是香甜,前来收购的果商更是给出了之前两倍的价格。

但程总并不满足。她见到自己的试验田成功之后,便想要推广开来,于是成立合作社,吸纳周边种植雪花梨的果农都加入合作社。

在农资行业跟种植户打了这么多年交道,她心里很清楚老百姓要得是什么?种出好果子,卖出好价钱,而自己现在刚好能帮到他们。

雪花梨价格翻倍?老树结新果的背后是理念与品控的进步

目前的水果市场竞争十分激烈,新品种层出不穷,给了消费者很多选择,这也导致一些传统品种的生存空间受到了压缩,比如雪花梨。

消费者偶尔的消费可以理解为图个新鲜,现在消费者的选项多了起来,连图新鲜的消费都没有了。

所以想要重新征服消费者,告别低价难销的窘境只能从自身出发,提升水果品质,用实力说话。

在雪花梨的种植方面,程总的40亩雪花梨试验田成果喜人,目前产出的果品个头大,果型端正,口感香甜。

在这里程总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世界上有两种梨,一种是雪花梨,一种是其他梨,如果说其他梨如少女般水嫩,那么这种高品质的雪花梨就如同成熟少妇般醇美。

雪花梨价格翻倍?老树结新果的背后是理念与品控的进步

在甜度方面,试验田出产的雪花梨糖度高达14度以上,而且挂果数量可以人为控制,产量虽然不算高,但是果品质量绝对有保证。

在当前雪花梨单价每斤不到一元的市场背景下,程总试验田出产的高品质雪花梨能够卖到2-3元每斤,已经能够说明她的技术是可行的。

有如此喜人的成果,当然离不开品控。程总为我们介绍了以下几点。

1. 坚持不用除草剂

程总试验田里坚持不用除草剂,采用人工除草的办法,还草归田。

2.重修剪

正常情况下,雪花梨树在挂果期自然生长能够挂果300-500颗,这样虽然产量高,但是果品营养分散,平均下来每颗果品的质量都不高,卖不出优异的价格。

而在程总的试验田里,非常重视修剪,每棵梨树都能修剪得通风透气,每个果子都能见到阳光。并通过人为的办法将果子数量控制在200-300颗左右,这就能保证果品营养充足,果品质量高。

3. 重用有机肥,微量元素肥

程总说,之前寄给朋友的雪花梨之所以不好吃,就是因为多年来为提高产量用了过多的化肥,而没有考虑到其生长所需要的其他营养物质。

所以在试验田里,程总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转而大量投入有机肥,平均每亩地每年投入两吨左右。

当地的果树树龄大的有300-400岁,树龄小的也有30-40岁,这些年频繁的使用化肥,导致土壤品质下降,对这些果树造成的伤害很大,而采用大量的有机肥能够慢慢提升土壤品质,避免土壤板结,对果树的生长也是有益无害,对改善梨的风味更是必需的。

4.引入蜜蜂保证授粉质量

天然授粉易受天气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不能保证其授粉的效率。通过引进蜜蜂辅助授粉,能够有效提高授粉效率。

5.延长梨果生长期,自然成熟后采摘

雪花梨一般要到9月份开始成熟,10月份口感最佳。但因为早期梨耐储存,收购价也比较高,所以一般果农会选择提前采摘,也会造成梨的口感不好。

程总试验田的雪花梨采用自然生长,严格按照采摘标准,10月以后开始采摘,保证了雪花梨的原汁原味,本来风味。

种好果的目的当然是卖好果。

雪花梨价格翻倍?老树结新果的背后是理念与品控的进步

在销售渠道方面,程总凭借自己多年来农资销售的关系人脉,在各个省市都拓展出了几条批发线,同时每年还有很多收购商因为雪花梨的名声来到赵县进行收购。

至于现在火热的电商、互联网平台等新型销售渠道,程总表示目前也正在积极对接中。

有了如此好的技术产品,有了如此好的前景,程总本着带动家乡一起富的理念,在当地建立了合作社,想要团结当地的雪花梨种植户,统一农资投入、统一技术管理、统一品牌销售,在市场上形成专属的品牌,扩大销售渠道,获取更高的利益。

为种植户提供免费技术,高效的农资,辅助种植户种出品质优异的果子,帮助种植户寻找好的销路获取高额利润……这每一条都深深地吸引着种植户,所以很多果农表示愿意加入合作社,相信未来的发展一定十分光明。

谈及种植难点的时候,程总叹了口气,表示最大的难点是人力。

目前,赵县的年轻人基本上全都选择外出打工,而农业又是一个体力活,即使采用了部分的机械化,但例如套袋、摘梨等工作,繁复且劳动量大,需要大量的人工。

“需要的人的时候,找不来人,找来了一天也要两三百块!”

程总的难点也是目前农业从业者的难点,年轻人对农业不感冒,这是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

搞农业的人都是有情怀的,程总也不例外。她说,虽然说有情怀不一定能搞好农业,但没有情怀肯定搞不好农业。搞农业必须要有情怀,无论做什么都必须要做到三利:利土壤、利作物、利人类。不能只为了赚钱而没有底线,做农业急不得,没有捷径,脚踏实地不取巧,有了这三利,剩下的就是坚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