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息肉會癌變,為什麼會長腸息肉?有沒有辦法預防?

#健康真相館#

什麼是腸息肉?

腸息肉就是腸道黏膜上所有隆起性的病變的總稱,從結腸黏膜表面突出到腸腔的息肉狀病變,通俗地說,就是腸道上長了一些肉疙瘩,人體的整個消化道都可以有息肉生長,其中以結腸和直腸息肉為最多,小腸息肉比較少。在未確定病理性質前均稱為結腸息肉。

腸息肉會癌變,為什麼會長腸息肉?有沒有辦法預防?

腺瘤性息肉

息肉的病理學類型包括了腫瘤性和非腫瘤性病變。

炎症性息肉、增生性息肉、錯構瘤性息肉等,一般不會癌變,成為非腫瘤性;

腺瘤性息肉擇優一定的癌變幾率,一般稱作腺瘤,或腫瘤性息肉。

炎症性息肉在炎症治癒後可自行消失;腺瘤性息肉一般不會自行消失,有惡變傾向。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非腫瘤性息肉,只要體積夠大,也有惡變傾向。

腸息肉會癌變,為什麼會長腸息肉?有沒有辦法預防?

腸息肉演化為腸癌的過程需要5-15年

腸息肉會癌變,為什麼會長腸息肉?有沒有辦法預防?

從正常粘膜到腸癌是個漫長的過程

結腸息肉與結腸癌的關係密切,大約80-95%的結直腸癌是結直腸息肉演變而來。

所以,臨床上一經發現,一般都需要切除以絕後患。

那麼,結腸息肉是如何發生的呢?

發病機理目前尚不清楚,國內外研究認為結腸息肉的發生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

腸息肉會癌變,為什麼會長腸息肉?有沒有辦法預防?

增生性息肉

1.、年齡、飲食因素與生活習慣

結腸息肉的發病率隨年齡的增大而增高;

長期吃高脂肪、高蛋白、低纖維素者發生率較高,而吃蔬菜及維生素C多者較低。

膳食中脂肪類成分超過40%是形成大腸息肉的一個重要因素,如果脂肪攝入不超過膳食的15%,發病率就會顯著降低。

高脂肪膳食能增加腸道中的膽酸,膽酸與細菌的相互作用可能是腺瘤性息肉形成的基礎。

食物中含纖維多息肉的發生就少,反之就多;

吸菸也與腺瘤性息肉的密切關係,吸菸史在20年以內者多發生小的腺瘤,而吸菸史在20年以上者多伴發大的腺瘤;

腸息肉會癌變,為什麼會長腸息肉?有沒有辦法預防?

2.、膽汁代謝紊亂:

胃十二指腸潰瘍行胃空腸吻合術以及膽囊切除術後患者,膽汁的流向和排出時間發生改變,大腸內膽汁酸的含量增加,實驗顯示膽汁酸以及膽汁酸的代謝產物脫氧膽酸和石膽酸均有誘發結直腸黏膜產生腺瘤性息肉或癌變的作用。

3、遺傳因素:

在結直腸癌患者中,約有10%-27%的患者具有家族患癌病史,同樣,家族成員中有人患有腺瘤性息肉時,其他成員發生結直腸息肉的可能性明顯升高,尤其是家族性息肉病具有明顯的家族遺傳性,另外,曾經患過其他部位癌腫,如消化道癌,乳腺癌,子宮癌以及膀胱癌的患者結直腸息肉的發生率也明顯升高。

一般認為,息肉形成與基因突變和遺傳因素有密切關係,幼年性息肉病多為錯構瘤,可能與胚胎髮育異常有關;

腸息肉會癌變,為什麼會長腸息肉?有沒有辦法預防?

鋸齒狀息肉樣病變,癌變率極高

某些多發性息肉的發生與遺傳有關,患者由其父母生殖細胞內遺傳得到有缺陷的抑癌基因APC等位基因,而結腸上皮內的另一個APC等位基因在出生時是正常的,以後當此等位基因發生突變時,則在突變部位發生腺瘤,這種突變稱為體細胞突變。

從目前研究情況表明,突變基因可以由父母遺傳給後代子女,在遺傳機會上男女是均等的,沒有性別的差異。

4、腸道炎性刺激:

結腸黏膜的慢性炎症病變是導致炎症性息肉發生的主要原因,最多見於慢性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以及阿米巴痢疾,腸道血吸蟲和腸結核等,也見於結腸手術後吻合口部位。

腸息肉會癌變,為什麼會長腸息肉?有沒有辦法預防?

克羅恩病和潰瘍性結腸炎

因為腸道長期炎症,潰瘍面的中央還存有水腫充血的黏膜區,周圍潰瘍癒合後形成瘢痕,逐漸收縮,使殘留的黏膜突起,表面呈息肉狀;或潰瘍而肉芽組織增生凸起,而後鄰近黏膜生長,將其覆蓋形成息肉,這種病理變化多見於炎性息肉。

也有報道認為腺瘤性息肉的發生與病毒感染有關;

另外,大便中粗渣、異物及其他因素可造成腸黏膜損傷或長期刺激腸黏膜上皮,使得處於平衡狀態的腸黏膜受到破壞,形成腸息肉。

長期便秘患者,經常使用刺激性瀉藥刺激腸壁也會發生息肉。

5、基因異常:

家族性息肉的發生可能與第5對染色體長臂內一種被稱為APC的等位抑癌基因的功能喪失和缺如有關,正常情況下,該等位基因需要同時發揮作用以抑制腫瘤的生長,當該基因出現缺如或發生突變時,對腫瘤的抑制作用消失,從而發生結直腸腺瘤性息肉病和癌變。

腸息肉會癌變,為什麼會長腸息肉?有沒有辦法預防?

6、 腸道微生態失衡:

目前研究發現腸道微生態失衡可能是導致結腸息肉發生的原因之一。正常情況下,腸道微生態保持平衡狀態。如果益生菌減少、致病菌增加,則可能導致結腸黏膜的慢性炎症,繼而發生結腸息肉。

7、缺乏運動

長期久坐、缺乏運動的人,腺瘤的發生率明顯高於其他人群。

8、其他疾病

腸息肉會癌變,為什麼會長腸息肉?有沒有辦法預防?

增生性息肉

免疫功能低下者、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糖尿病、胃十二指腸潰瘍行胃空腸吻合術、癌症放療患者及肥胖人群的發生率較高。

美國華盛頓大學的研究者報告,2型糖尿病女性與非糖尿病女性比較,其發生結直腸腺瘤的風險增加80%。

與非肥胖、非糖尿病女性相比,糖尿病加肥胖可使結直腸腺瘤和更晚期階段發現的腺瘤的風險增加一倍以上。

腸息肉會癌變,為什麼會長腸息肉?有沒有辦法預防?

預防建議

醫學專家們常把結直腸癌的發生歸結於一句話:

三高兩少——

三高,即高蛋白、高熱量、高脂肪食物;

兩少,即運動少、膳食纖維少。

因此,在預防腸息肉方面,我們首先要從管住嘴、邁開腿著手;

此外,積極治療相關疾病,減肥,有家族史的及早進行篩查等,就能有效預防。

更為重要的是,雖然腸息肉會癌變,但是阻斷其進程卻非常簡單,那就是做腸鏡。

發現息肉就幹掉它,使它根本沒機會變壞!

我國的指南建議是50歲無症狀做第一次腸鏡,事實上,一線醫生更建議40歲就要開始檢查,起碼一次腸鏡可以保你5-10年無虞。

有家族史的人更要提前!

總之,為了預防結腸癌的發生,目前提倡早預防、早檢查、早治療,及時腸鏡檢查,就能阻斷結腸息肉轉化為結腸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