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風——傳說與古會

傳說與古會

扶風老怪

青龍村在關中地區本是一個再平常不過的自然村,可這個名不見經傳的自然村卻在西北五省有很大的知名度。令人感到驚奇的是,青龍村的出名,不是因它有特別美麗的景色,也不是因它有非常富饒的物產,卻與一年一度的古會有關。古會的中心就在青龍廟,而青龍廟懸於青龍山的頂端。在青龍山頭西望,西崖古柏環抱,滿坡野草蕪蕪,草間奼紫嫣紅,山底湋水潺潺,蒹葭蒼蒼。不由得讓人神清氣爽,目悅心曠。青龍廟的修建是為紀念一個神奇的人物。每年農曆的三月十五,從四面八方來的香客,他們越省跨府,走州過縣,翻山涉水,風餐露宿,彙集青龍,朝拜他們心目中的大神,以祈求四季平安,財源廣進。古會期間農曆三月十三、十四、十五的晚上,在皎潔的月光下,大小廟院,老柏樹下,坐滿了不同口音的朝拜香客。這種壯觀的場面在附近的鄉會是難得一見的景緻。據說古會、古廟都與傳說中的一個人物有關,青龍村在歷史長河中所發生的社會動盪,出現的軼聞趣事,也正好是圍繞著這個人物展開的。這個人物歷來是青龍人的驕傲。此人賦予了神話特色,但她卻比神話人物更真實,更接地氣。她就是索姑聖母。

扶風——傳說與古會

索姑聖母,有人說是漢代人,又有人說是唐代人。到底是那個朝代的人,誰也說不清。可傳下來的故事情節卻完全一致。索姑是一個既勤勞又善良的人,她出生在一個比較殷實的人家,童年時代的索姑由於得到父母的無微不至的關愛,她的生活充滿了歡樂、溫馨、健康、幸福。不幸的是在索姑剛開始懂事時,索姑的父母因為疾病,先後離世,貪婪的哥哥霸佔了所有的家產,索姑的生活軌跡發生了極大的偏轉,年少無怙的索姑,為了生存,只得寄人籬下。索姑的嫂嫂是一個刻薄寡情的女人,待索姑完全不念骨肉之情,稍不稱心就會大聲訓斥,甚至拳腳相加。懦弱無能的哥哥,對自己妻子的做法,聽之任之。在哥嫂的把持下,家庭似乎就成了折磨索姑的牢獄,童年的溫馨變成了無休止的夢魘。

索姑生活的年代,青龍地貌與現在大不相同。當時青龍山頭全年植被茂盛,山下湋河流水潺潺。那時的住戶也很稀少,在成片的柏樹林與茂盛的蘆葦蕩中間,不時有野狼和狐狸出沒,因而狼叼娃就不足為怪了。可狠心的哥嫂,為了達到長期霸佔田產的目的,完全不顧索姑的安全,春天竟讓索姑孑身一人去青龍山下的河灣放羊。也許是上天憐念這個苦命的索姑吧,兇殘的惡狼、狐狸竟沒有光顧索姑和她的羊群,索姑才僥倖避免了皮鞭之苦。狡猾的哥嫂,一計不成,又生一計。夏天的夜晚,別人都在樹下納涼,可嫂嫂卻讓勞累了一天的索姑紡線織布。村民們經不住睏倦的襲擾,紛紛回家睡覺,偌大的山坡上只留下仍在紡線織布的索姑。索姑手上已磨出了厚厚的老繭,可索姑望著眼前成堆的棉花,想到第二天難免要遭到嫂嫂的毒打,無助的索姑趴在歪脖子老柏樹上傷心地哭了起來。哭著哭著,索姑無法抵擋疲勞的侵襲,竟爬在老柏樹上睡著了。殊不料索姑的哭聲傳上了天庭,驚動了玉皇大帝。玉皇大帝非常同情這個勤勞善良的索姑的悲慘遭遇,就命太白金星指派所有的紡線蟲趁著夜色幫索姑紡線織布。善解人意的烏鴉為了幫助索姑,也伸開翅膀,遮擋東方升起的霞光。當霞光再次照亮這個山村時,索姑奇蹟般地完成了紡線織布任務。哥嫂的惡計又一次落空。

儘管索姑經受了難以想象的磨難,但索姑仍然保持一種樂觀向上,熱愛生活的陽光心態,仍然擁有一顆敬畏善良、敬奉忠誠的健康內心。青龍地區誰家有難,索姑都會伸出援助之手。誰家媳婦如果生了孩子,索姑都會前去登門道賀。更讓我們敬佩的是,這個善良的索姑,還有一副助弱扶貧、濟世救民的俠義心腸。據說有一年青龍山區春旱嚴重,青龍地區一片荒蕪,人們無以維濟,紛紛外出逃荒。索姑利用哥嫂外出遊玩的機會,打開了糧倉,賑濟災民。索姑的義舉,安定了民心,解救了民苦,受到了朝廷的表彰。哥嫂回家,本想懲罰索姑,無奈朝廷徵召索姑覲見,夫妻二人不敢違抗聖命,只好作罷。正義戰勝了邪惡,善良取得了勝利。

扶風——傳說與古會

據說索姑就是在農曆三月十五,遠嫁周至車峪山。索姑出嫁的那天,青龍地區可謂萬人空巷,四鄉八社的村民,都來歡送他們的親人。人們自發地敲鑼打鼓,燃放炮竹,真誠地為他們心目中敬愛的人送去祝福。索姑看見這些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父老鄉親,激動地流下了幸福的淚水。索姑上轎時深情地回望著青龍地區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想著自己就要遠嫁他鄉,內心的痛苦無以言表。她摸摸曾經熟悉的老柏樹,她抱抱曾經形影不離的大紅公雞,她想要把故鄉的一切裝進自己的心裡。可她知道,故鄉她是帶不走的,帶走的只是父老鄉親的思念,留下的只是自己淡淡的淚水。鄉親們送來的嫁妝索姑一一退了回去,索姑只帶走了一筐青龍的黃土和一杯湋河的河水,索姑說看見這些她就想起了家鄉,想起了家鄉的親人。在索姑看來,青龍善良的村民就是她的衣食父母,青龍的山水就是她難以割捨的家鄉。索姑對著滿山遍野的柏樹傷嘆道:“再見了,我的家鄉。再見了,我的親人。今日一別,不知何日才能相見!”老天似乎懂得了索姑的內心,也由晴轉陰,青龍廟坡上空霎時烏雲密佈,大雨傾盆。據說從此以後,青龍地區每年的農曆三月,風調雨順,莊稼蔥蘢,農人的日子一年好過一年。人們都說是託了索姑的洪福。

至於歷史上到底有沒有索姑這個人,無從考證。留下的資料記載也好像是傳說而已。可索姑的傳說卻讓後人演繹得更加精緻。有一種說法是索姑嫁到周至車峪山之後,不久男人死於傷寒,悲痛之餘索姑遁入道門,立志學習醫術,根治像自己男人那樣的病人,讓天下的所有家庭免除病痛的折磨。由於索姑潛心研修醫術,索姑的醫技遠播嶺南嶺北。索姑定期在蓮花庵舉行義診活動,對前來就診的窮苦百姓分文不收,人們把索姑稱為天神下凡。周至車峪山就留有索姑的煉丹爐,山中的蓮花每年開得非常鮮豔,人們說那是索姑培育的。由於索姑宅心仁厚,醫術精湛,讓關中的許多農家免除了疾病的折磨,玉皇大帝恩賜索姑得道昇仙。勢利的嫂嫂竟然屈尊紆貴,在後面追著索姑叫道:“姑姑等!姑姑等”因而三月青龍古會時候,香客信徒們會在青龍柏樹坡上聽到“姑姑等”鳥的叫聲。人們說那種叫得最歡的鳥兒是嫂嫂變成的。

扶風——傳說與古會

還有一種傳說更為離奇。唐王李世民安定天下之後,一天心血來潮,帶領衛隊到周至狩獵。來到車峪山谷口,只見山勢巍峨,樹木茂盛,谷底溪流潺潺,岸邊有一隻可愛的小鹿正在吃草。唐王李世民制止了衛隊的喧譁,取來御箭,就向小鹿射去。小鹿受到驚嚇,撒開四蹄狂奔,可屁股還是中了御箭。李世民隨著血跡追去,不料天上狂風大作,李世民與他的衛隊隱沒在飛沙走石的亂陣之中。狂風過去後,衛隊不見蹤影,谷中異常地安靜。此時的李世民又累又渴,也難以辨清方向。忽然深山似乎有鍾磬之聲隱隱傳來,李世民循聲而入。李世民越過小溪榛莽,攀上亂世山崖,來到了一座庵堂門口。李世民上前叩門,一位小道姑把李世民引入庵堂。廳堂內一位面容和善的老道姑正在為剛才受傷的小鹿包紮,李世民上前說明了來意。老道姑見來人氣宇軒昂,面貌脫俗,便吩咐小道姑好生招待。李世民吃飽喝足之後,為了報答老道姑的盛情款待,特意將自己的青色長袍脫下來蓋在小鹿身上。李世民在老道姑的指導下走出了迷谷,與衛隊會合,踏上了返回長安的歸程。回到長安後,李世民曾出臺了一些法令,制止了當時日益氾濫的狩獵之風,保護了長安周邊地區的動物,一度營造了一種人與動物和諧生存的良好環境。這恐怕是中國境內最早的環境保護法。有人說這個為小鹿療傷的老道姑就是索姑。後來索姑的孃家人來車峪山看望索姑,索姑就用這個青長袍包了一些特產答謝家鄉的親人。索姑離世後,家鄉人為了紀念索姑,就把這個青色的長袍埋在了長嶺上。也就是從那以後,青龍山嶺上的樹木格外蔥蘢,遠遠看去就像一條青色的長龍,覆蓋在黃土高原。我想家鄉的地名也許與這個傳說有關。

傳說畢竟是傳說,然而青龍三月每逢古會,都要派人去周至車峪山請索姑回孃家。這已是千年不變的習俗。請索姑,這在青龍是非常隆重的活動。參加邀請索姑的人,在當地須有較高的威望。這些人不但要有一顆熱愛生活、樂於吃苦的紅心,更要有一種主持公道、敢於打抱不平的良好品質。邀請索姑的人,出發前更需淨手齋祭,口誦佛經,以示對索姑的敬重。這些老者,自己備辦禮品,趕著自家的馬車,冒著被土匪打劫的危險,前去車峪山搬回索姑的遺像,供奉在青龍大殿上。從三月十三起,青龍廟院就熱鬧起來了。燒香求願的,拜佛祈福的,敬神求財的,祈子納女的,坐滿了大院。院內的銅香爐中,紫氣繚繞,香霧瀰漫。香客們出出進進,互相訴說著自己膜拜索姑的收穫。而一些專程從遠處趕來佈道的法師、和尚、道人,趁機宣傳他們的經學道義,藉以擴大他們宗派的影響。而這些傳經佈道的,內容多以勸人為善,教人行孝,導人忠義為主。現在的青龍廟大殿內的牆壁上就畫有《王祥臥冰》、《岳母刺字》、《孟母三遷》、《蘇秦求學》等版畫。忠實的信徒在版畫面前都要駐足欣賞,領會精神實質。這種特有的文化元素實際上是索姑傳說派生出來的社會效應,與歷代的道德規範和儒家道家佛家的教義不斷融合,並在社會生活中演繹、革新、弘揚、發展,是人文教育的一大亮麗特色。

扶風——傳說與古會

青龍古會不知起於哪個朝代,至今也許是個謎。但據《扶風縣誌》記載,青龍廟原先的殿內留有唐太宗李世民題寫的石碑和明代銅鑄的大鐘,只可惜這兩件寶物文革時期被紅衛兵當作“四舊”砸毀。以此推斷,青龍古會的歷史應該過千年了。也許是這個原因吧,青龍這個平凡的關中村莊,在甘肅隴西、四川廣元、河南靈寶、寧夏固原以及陝西的周至、眉縣、武功、楊凌、西安等地影響很大。聽村中的老人說,解放前的三月廟會,場面更為宏大壯觀,每年都可見到外地來得香客信徒。他們穿著不同的服飾,跪拜在索姑的畫像前,用不同的腔調說著同一個心願:“願索姑聖母保佑我們財源廣進,四季平安!”更有虔誠的香客信徒,他們把索姑廟院的香灰,當作珍寶,細心地用紅布包裹起來,帶回家去。他們天真地認為,索姑既然能保佑家鄉風調雨順,那麼索姑廟院的香灰就不亞於靈丹妙藥。有些香客說得更是神乎其神,索姑廟院的香灰有著奇特的療效,他就是用這香灰治好了孩子多年的癆病。這些說法雖然沒有科學依據,但從中我們可以體會出信徒們對索姑的敬重和信賴。

青龍古會聲名遠播的另一個原因就是青龍這裡在近代史上爆發了一次聲勢浩大的農民起義。據史料記載,光緒二十六(1900)年,八國聯軍攻佔北京,慈禧太后西逃入陝。鳳翔知府(扶風當時歸鳳翔府管轄)尹昌齡為了巴結太后,隨意提高官家經營的鹽價。扶風有一個外號叫馬十四的劣紳,他與官府沆瀣一氣,把持鹽業,鹽價一路飆升,翻了幾番。扶風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光緒三十(1904)年,張化龍(扶風絳中人)、李化虎(青龍成李人)、昝化雄(扶風昝家人)、鄧孟熊(扶風大同人)、帥大旗(扶風帥家人)等英雄利用青龍廟會,集結鄉民,發動“繳農”、“罷耕”事件,以抗議官府對鹽業的壟斷。官府對鄉民的正當要求不但不予理睬,還派來了官兵鎮壓。鄉民們忍無可忍,決定發動起義。他們打出了“消滅清政府,趕走洋人”的口號,響應的鄉民成千上萬。起義隊伍在幾位英雄的帶領下,包圍了扶風縣衙,打散了清政府的鹽業衛隊,釋放了關押在監獄中的無辜犯人。扶風縣令越牆逃走,馬十四被就地正法。為了社會的安定,張化龍他們張貼安民告示,要求起義隊伍秋毫無犯。起義隊伍打開了糧倉,把官家囤積的糧食和食鹽全部分發給扶風的災民。當時有民謠唱道:“一龍二虎三個熊,個個英雄為人民。青龍山上舉大旗,馬十四他橫不成。”清政府很快從附近調來了軍隊,妄圖把起義的隊伍一網打盡。張化龍等人分析了當時的態勢,認為敵我力量懸殊,無法與之抗衡。為了減少不必要的犧牲,張化龍隨即遣散了隊伍,讓鄉民們回到鄉間埋名,以躲避清政府的追殺。張化龍等幾位頭領,由於叛徒的出賣,無法在鄉間立足,逃往北山。可惜年關時節,幾位頭領回家探親,結果被清政府逮捕,腰斬於扶風古城。尹昌齡為了警示眾人,把英雄們的屍體拋棄荒郊野外。不料夜晚風雨大作,雨水把英雄們的屍體衝進了湋河。屍體隨流而下,衝到青龍潭只是原地旋轉。第二天,青龍廟的道士下山汲水,發現了英雄們的屍體,於是就約來鄉親,把英雄們安葬在青龍山上。青龍地區得到消息的民眾,自發地趕來參加葬禮,為他們心中敬愛的英雄送行。據說安葬英雄們的那天,青龍山頭狂風大作,湋河流水嗚嗚作響,山頂的柏樹顯得沒精打采,棲息在古柏上的烏鴉耷拉著腦袋,紡線蟲叫了一夜,青龍古廟的燈光也亮了一夜。信徒們齊聚在青龍古廟,禱告太上老君,超度他們心目中的英雄早登西天極樂世界。

扶風——傳說與古會

現在的青龍廟大殿前,就矗立著一塊巨大的石碑,紀念這些義士。每年的青龍古會,英雄的後人都要在石碑前焚香祭奠,藉以緬懷他們的前輩。青龍廟起義,雖然以失敗而告終,卻動搖了清政府的統治根基,打擊了地方軍閥的囂張氣焰,彰顯了不畏強暴敢於反抗的英雄氣概,是歷史長河中值得驕傲的一頁。義士的精神和索姑的美德在英雄的土地上相互映襯,共同為這塊美麗的土地添光增彩。青龍廟現已列為扶風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時列為扶風宗教信仰組織合法活動場所,也被指定為扶風德育教育基地。這其中一個重要的元素,就是這裡是英雄們戰鬥過的地方。

無獨有偶,青龍廟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也曾發生過一次轟轟烈烈的護會運動。其聲勢不亞於青龍廟起義。當時的段家鄉政府,在別有用心的人挑唆和操縱下,在缺少科學調研的前提下,草率地作出了將青龍古會西移段家荒唐決定。青龍村的幹部,攝於政府的壓力,違心同意。於是每年的農曆三月十五,在段家大地上就上演了一場令人啼笑皆非的鬧劇。白天人們去段家看戲趕會,夜晚則去青龍廟朝拜索姑。段家政府收的會費還沒有青龍廟收的佈施多。段家鄉政府不接受教訓,反而變本加厲,錯誤地以為出現這種可笑場面的結果是因為有青龍廟存在。因而鄉政府以“破四舊,樹新風”的名義,下令拆除青龍廟。消息傳來,青龍地區的信徒非常憤慨,德高望重的老人自發地組織起來,加入到護廟的行列。他們吃住在大廟,稍有風吹草動,就回去通風報信。有一年農曆七月十五(相傳這天是索姑的生日),青龍廟的信徒為索姑慶祝壽誕。段家鄉政府會同扶風公安局等有關部門,開著挖掘機,來到青龍廟,妄圖拆除戲樓和廟院。青龍廟旗下有八社,分別是青龍社、成李社、張周社、官民社、西河大方社、浪店社、曹家堡社和畢公社。由於前六社歸扶風縣管轄,信徒們的行動有所收斂。而曹家堡社和畢公社,原先歸扶風縣管轄,楊凌區政府成立後,劃歸楊凌區政府管轄。這兩社的信徒行動就頗為犀利。挖掘機是段家鄉政府僱來的,年輕的信徒警告機主,如果再向前靠近一步,就把挖掘機掀翻山下。由於青龍只有一條大路與外界相連,就是通往廟院的小路也是沿溝而建,機主一看形勢不妙,眾怒難犯,只好調轉機頭,溜之大吉。段家鄉政府督辦的幹部和扶風縣公安局的官員被群眾圍在了青龍廟院內,官員、幹部與青龍地區的香客信徒進行了唇槍舌箭的談判,雙方針鋒相對,你來我往,各不相讓。由於從段家鄉政府方向來的道路早已被八社的村民堵死,幾撥增援的車輛無法前進,加之參與護會活動的村民多是上了年紀的老人,政府拿他們也沒辦法。政府騎虎難下,只好退讓,做出了維持現狀,保持穩定的承諾。護會運動以青龍信徒的拍手叫好而宣告結束,這場風波雖然令人可笑,但不難看出,索姑在青龍附近的村民中有無法撼動的地位。誰若是觸犯了索姑的尊嚴,他們定會教你當眾出醜,難堪。

段家地面上的農曆三月鬧劇演繹了短短的幾年,段家鄉政府舉辦的物資交流會與青龍廟會衝突,入不敷出,在領導變更之後,做出了一個明智的決策,春季另擇時間舉辦物資交流會,把三月古會還歸青龍。青龍人把這一事件戲稱為“香港迴歸”。通過這個事件,我真正體會到歷史是人民群眾創造的這句話的深意。任何當權者,他的真正靠山就是人民。只有順應人民意願,社會才能前進。相反地一旦其違背了人民的意願,那麼將在歷史潮流中寸步難行,人民群眾永遠會把他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近幾年,青龍人民依託青龍山的美麗景色,大力挖掘索姑傳說與青龍山起義的歷史底蘊和深厚的文化特色,搶抓改革開放的歷史機遇,積極優化生產結構,大力推進新農村建設,努力還原“湋水古柏繞鷲嶺,三面臨壑懸青龍”的壯麗景觀,力圖把青龍山建成“扶風的後花園”。如今的青龍廟,四季長青,三季花香,鐘磬常鳴,小鳥繞枝,充分達到了歷史與現實、人與自然的和諧,完美地詮釋了索姑和英雄們精神新的內涵——就是對生活的無比熱愛和對美的不懈追求。這種時代元素為青龍古會注入了新的活力,使索姑和英雄們的生命萬古長青,永遠矗立在青龍人民的心中。

隨著時間的流逝和社會的發展,各地的古會均已淡出了人們的視野。近幾年,我國在改革開放強勁東風的吹拂下,社會生產力不斷提高,社會經濟高度繁榮,物質極大豐富,人民生活水準不斷改善,因而趕會跟集不再是生活交流的唯一方式,而成了娛樂消遣的一種享受。人們趕會,不是為了置買生活用品,而是為了見一見往日熟悉的親朋好友,品一品獨特的風味小吃,活動一下筋骨,享受一下生活樂趣。但我堅信,不管怎樣變遷,索姑在信徒們心中的聖潔形象永遠是高大的,完美的。索姑永遠是值得讓人尊敬與愛戴的女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