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日記,楊凌記者“碰壁”記

我是趙玉婷,楊凌融媒體中心的一名記者、主持人。從示範區抗擊疫情開始,我和我的同事就一直在崗位上,用鏡頭、用筆端記錄著楊凌上下面對疫情防控的安排部署、措施、宣傳教育以及湧現出來的人物和故事。但前些天,我“碰壁”了。

我的“碰壁”是來自一封語氣委婉、言辭真切的信。

戰“疫”日記,楊凌記者“碰壁”記

前些天,我聯繫了一名採訪對象,楊陵區人社局副局長宋文娟,她是80後、兩個孩子的母親,疫情發生後,她被安排駐守在楊凌最西邊,揉谷鎮最大的村子新集村的村口卡點。這個村子距離扶風最近,自從扶風有確診案例的消息傳出後,這個村子,是大家都想遠離的地方。

戰“疫”日記,楊凌記者“碰壁”記

之所以想要採訪她,並不僅僅是因為駐守在最危險的地方,而是因為她和丈夫同樣都是“抗疫”一線工作人員。

“抗疫一線夫妻兵”,這就是我的採訪任務。宋文娟的丈夫叫張亮,是楊陵街道辦食藥監所所長,每日要在菜市場、酒店等人員密集且來源複雜的場所檢查排查,張亮所面臨的身心壓力,可想而知。夫妻兩人都在“抗疫”一線,十多天來,見面的時間很少,叮囑的話語也只能是通過微信傳遞。

電話裡說明採訪意圖,宋文娟委婉的告訴我,“下午可以嗎”?我欣然答應。然而,下午5點多,微信提示有新消息,一封《致玉婷》的信件來了。

戰“疫”日記,楊凌記者“碰壁”記

信中最後寫到:示範區和楊陵區有很多很多像我們這樣工作在疫情防控第一線的夫妻,也有很多做得比我們更好的夫妻。因為宣傳資源的有限性,如果接受宣傳,我們受之有愧,決定把宣傳機會讓給那些做的更好的黨員幹部。我們一起守護楊凌!相信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疫情肯定會很快結束,迎來春暖花開。信件的署名落款是:“楊陵區工作在疫情防控第一線的黨員幹部中的一分子 宋文娟”。

沒能完成這次採訪任務,我本該感到遺憾、失落,畢竟安排的任務沒有完成。

但看到這封信,我又覺得這難道不正是我們記者想發掘、想報道的楊凌抗“疫”故事嗎?因為,這封信讓我們看到了防疫一線黨員幹部們不計名利、不計得失的奉獻和堅守!

事後,和同事們聊起這封信。意外的發現,還有記者跟我有同樣經歷。

張妮,我的同事。她告訴我,前段時間,她很早就聯繫了李臺街道辦陽光社區的黨支部書記萬傳慧,準備就“母子兵”的選題進行採訪。

戰“疫”日記,楊凌記者“碰壁”記

第一次電話聯繫,萬傳慧剛說兩句,電話裡就傳來“一會再聯繫,好像有輛外地牌照的車過來了,我得去問問”的迴音;第二次聯繫,電話裡吵吵嚷嚷,萬傳慧接起電話,說“我晚點再回復你,好嗎?給群眾解釋個情況”;第三次聯繫,已經是晚上了,萬傳慧的聲音透漏著疲憊:“要不不採訪我了吧。這幾天大家都很辛苦,我沒有啥想法,能做的也不多,我就希望能把社區的群眾保護好、讓大家防護好”。

幾天後再聯繫萬傳慧,她已經在家“自行隔離”了。為了勸說一位密切接觸者隔離,作為黨員,她成了“我不闖火線誰闖火線”的勇士。不過幸好,目前,這位密切接觸者沒有確診,萬傳慧在家隔離、在家辦公。

當然,這些天,湧現在我們身邊的還有很多讓人感動的事例。

戰“疫”日記,楊凌記者“碰壁”記

戰“疫”日記,楊凌記者“碰壁”記

戰“疫”日記,楊凌記者“碰壁”記

在高鐵站值守的自貿辦工作人員彭文亞和楊陵區工作的老公餘洲

戰“疫”日記,楊凌記者“碰壁”記

……

在楊凌,醫護人員、公安、基層公務員、社區工作者、志願者、記者、愛心企業家等越拉越多人紛紛成為楊凌抗疫戰線上的一份子。他們或是夫妻、母女,或是父子、師生,或是默默無聞、或是慷慨解囊,無論何種關係、何種方式,都在為打贏抗疫阻擊戰貢獻著力量。

雖然採訪碰壁,但我們依舊要向這些“默默付出”的英雄們致敬,感謝你們用生命為生命築起一道道防線。

(WGQ)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