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訓練前訓練後,都應該怎麼吃?別再為無效補劑花冤枉錢了

我認識一些健身的朋友,每次去健身房,他都挎個大揹包,彷彿走街串巷賣補劑的貨郎似的,不停地從挎包裡翻出一堆堆瓶子袋子,告訴我說:

“這是運動凝膠,練前和訓練中吃,補充糖原”

“這是BCAA,訓練中吃防止肌肉分解”

“這是左旋肉鹼,練完力量後做有氧減脂用的”

“這是乳清蛋白粉,練完半小時內吃,防止肌肉分解”

“這是鋅鎂力,睡前30分鐘吃,幫助恢復,促進睡眠”

“這是緩釋蛋白,睡前吃,為長肌肉提供持續蛋白質供應”

。。。

健身訓練前訓練後,都應該怎麼吃?別再為無效補劑花冤枉錢了

唬的周圍小朋友一愣一愣的,健個身,有這麼複雜的嗎?

其實根本沒有必要,一句話簡單概括:

訓練半小時到一小時吃點快速碳水化合物,例如香蕉,饅頭,都可以;

訓練後好好吃頓飯——它遠比你喝兩勺蛋白粉,所提供的營養來的全面;

這樣就完事了。

訓練前後到底該怎麼吃?

訓練前半小時到一小時補充一些快速碳水。

碳水是我們身體最快速最直接的能量來源,它能直接為肌肉運動提供燃料,充足的糖儲備會提升你的運動表現,即使你正在減脂期,全天其他時間都是在低碳水以及複合碳水為主的飲食方式,我也推薦你在訓練前補充一些快速碳水,這是提升運動表現最簡單也是最直接的辦法,比你喝什麼咖啡氮泵都好使。

例如香蕉,每100g的香蕉含20g的優質碳水,也方便攜帶,所以它是我們非常推薦的快速碳水來源,你會看到,在馬拉松比賽的補給站,除了水,香蕉也是經常出鏡的補給。

健身訓練前訓練後,都應該怎麼吃?別再為無效補劑花冤枉錢了

訓練後呢?

正常吃飯,保證營養均衡,沒有其他特別要忌諱的。

老楊你等一下!

不是還有“訓練後要立即補充蛋白粉”,以及“訓練後只能攝入碳水和蛋白質,不要攝入脂肪,”

等等這些說法嗎?


一條簡單的商業邏輯

如果我們按照補劑商的套路,你需要像文章開頭那位朋友一樣,在一天裡,早上吃這個,中午吃這個,訓練前吃這個,睡前吃那個。。。

事實上,我們談營養,只需要記住兩個關鍵,一個是熱量總量,一個是各營養素搭配均衡。

營養學發展到今天,已經被研究的比較透徹了,沒有太多玄學的空間,補劑商的各種營銷套路,更多利用的是信息不對稱,你對營養還不那麼瞭解,但這些說法,都是經不起推敲的。

舉個例子,訓練後30分鐘內必須補充蛋白質來防止肌肉分解,那麼我在第31分鐘喝蛋白粉,肌肉就馬上分解了?是不是我體內有個時鐘倒計時,一數到第30分鐘,就馬上命令肌肉分解?

我每天蛋白質吃的很少,就靠訓練後30分鐘內喝一勺蛋白質來阻止肌肉分解,這能實現嗎?

等等等等,很簡單的邏輯推理,就能破解這些謠言。

記住,每家補劑商的行為邏輯,都是為了讓你購買更多補劑,獲取更多盈利,而不是為了造福人類,這是市場經濟下,企業的天職。

同樣的,沒有哪個肌肉男,是因為吃了他代言的補劑才變的這麼強壯健美,而是他變得強壯健美之後,才有補劑商找他作代言。

健身訓練前訓練後,都應該怎麼吃?別再為無效補劑花冤枉錢了

就是這麼簡單的商業邏輯。

事實上,按一些權威的運動研究機構,例如AIS(澳大利亞體育學院)對補劑的研究,目前有充足證據證明有效的補劑,只有蛋白粉,肌酸,咖啡因等等寥寥數種(A類補劑)。

而其他BCAA,鋅鎂力,左旋肉鹼,谷氨醯胺,等等這些常見補劑,目前都不確定是否真的有效(B類和C類補劑)。

你需要哪些營養?

你需要全面的,覆蓋身體每日需求的熱量和營養,這就是為什麼在文章前面,我會建議你練完好好吃頓飯,效果遠勝於只喝一勺蛋白粉。

一次訓練以後,肌肉的蛋白質合成加速,在訓練結束後的24小時甚至72小時都在持續緩慢進行,

所以訓練後30分鐘內還是3小時內補充蛋白質沒有太大區別,練完趕緊喝一勺蛋白粉,更類似於儀式感的東西,給你一種“啊我的身體開始吸收蛋白質要長肌肉了”的虛假安慰。

健身訓練前訓練後,都應該怎麼吃?別再為無效補劑花冤枉錢了

除了補充蛋白質,肌肉蛋白質的合成,也需要能量,我們體內的氨基酸重新組合成蛋白質,也要消耗ATP,它主要來自碳水化合物在體內氧化分解所提供。

脂肪,雖然與合成肌肉蛋白質並不直接相關,但是,攝入一定量的脂肪,對於維持你的免疫力,體內一些激素環境,例如與增肌息息相關的類固醇水平,都非常重要。

你看,訓練完以後既需要補充蛋白質,也需要補充碳水和脂肪,

——吃頓正餐不就是最便捷的手段麼?

我們生在商業社會,很難對廣告徹底免疫,但在廣告和媒體試圖引導你的時候,不妨動動腦筋,多做一些思考。


我是一名力量舉運動員,營養師,我精心準備的健身入門線上課程已上線頭條專欄,用一節私教課的錢即可高效地學會深蹲、硬拉、臥推、推舉、划船、引體向上等等這些基礎動作,以及訓練計劃的制定,無需再依賴教練,就能獨自安排和完成訓練,如果你在尋找高效的健身入門課程,不妨點擊這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