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口腔的几个小技巧,非常实用

歌唱的张口与歌唱的呼吸在歌唱当中的作用,同样具有重要性和广泛性。但要建立在正确的呼吸方法与正确的张口方法——“协同张口法”完美结合的基础之上 ,因此可以说,没有正确的张口与呼吸,就没有歌唱艺术。

一、上下张口法

上、下张口法是以上提和下落两种动作同时进行的一种张口方法。

上提,旨在上提软腭、上部后胫肌、上咽缩肌,带动小舌离开鼻咽腔后壁,从而打开鼻咽口,使鼻咽腔由鼻后孔与鼻腔及头腔连通。

打开口腔的几个小技巧,非常实用

下落,旨在下落下部后胫肌、下咽缩肌、下颌 、舌根 、舌骨、喉头,带动会厌竖起,从而打开喉口,使喉咽腔由喉口与喉腔及胸腔连通。同时,由于口腔张开,使口咽腔与口腔连通。于是一个以咽腔为中心,中通口腔,上通鼻腔和头腔,下通喉腔和胸腔的歌唱“腔管”构建起来。

二、前后张口法

前后张口法是在上下张口法的同时,通过口腔前部唇、齿、舌、牙的动作唱出声母,通过口腔后部舌根、软聘、咽腔的动作唱出韵母,从而完成唱字的一种张口方法。

前口的张法就是歌唱当中唱子音的张口方法,汉语拼音的声母有21个,除g、k、h由舌根和软腭阻气形成外,其余18个声母均由口腔前部的唇、齿、舌相互阻气形成。这就决定了张前口的动作只是集中在唇、齿、舌之间,动作线条简单。另外,歌唱形成子音的张口方法与说话中形成子音的张口方法基本一致,这就说明歌唱形成子音的张口方法早在说话中有了训练基础,因此,歌唱的前口张法比较容易。

后口的张法就是歌唱当中形成母音的张口方法;汉语拼音有6个单韵母a、o、e、i、u、v,近似于意大利语的五个元音,还有13个复韵母和16个鼻韵母。形成母音的张后口方法要比形成子音张前口的方法难度大:其一,子音在唱字的组成上是字头部分,而母音则是字腹和字尾部分,从唱的过程来讲,唱出字头后连接字头的是字腹的形成动作,即张后口的动作,而由前口动作再转到后口进行动作,其活动线条比张前口要大,因此难度也大。

打开口腔的几个小技巧,非常实用

其二,歌唱形成母音字腹的张口方法与说话中形成母音字腹的方法有天壤之别,说话中的母音形成位置有随意性,可前可后,歌唱中的母音形成有限定性,必须在保持腔管基本造型的基础上,使母音形成在口腔后部的舌根、软腭、咽壁之间基本垂直的一条线上。因此张后口的方法必须接受长期的单独训练。

在这个唱字过程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唱前保持微笑、张后口状态、喉器下落。

2. 张前口转张后口的速度要快,因为唱组成“骏”字的三个音素的时间只有一拍,而且 转唱“马”字时也要快速转换。

3. 由于“骏”字的旋律音域属上中声区,因此张口的力度和幅度适中即可。

4. 在整个唱字过程中,要保持“腔管”的气息流动、畅通、集中。

今天唱歌的小技巧就介绍到这里,喜欢的可以点个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