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童”在痛哭:输不起比赛的孩子,你输掉了人生

科学真人秀《最强大脑》曾经有一场“天才少年”的比拼:

在中国与意大利国际对抗赛当中,同为12岁的记忆天才李云龙与意大利少年安德烈同台竞技,两人都在极短时间内准确还原了51对新人的出场顺序,令人惊叹。

“神童”在痛哭:输不起比赛的孩子,你输掉了人生

然而,李云龙一度因不堪压力重负,在比赛现场放声大哭。

虽然后来他还是因为用时更短胜出,被冠以“逆袭”,却惹来了许多观众的批评,认为他虽然赢得了比赛,但心理脆弱“输不起”。

“神童”在痛哭:输不起比赛的孩子,你输掉了人生

有人评价说,这场较量充分暴露出中国式教育的失败,相比之下同龄的意大利选手安德烈始终表现得比较镇定。

令人感慨的是,当李云龙情绪崩溃时,他并未因此表现出丝毫窃喜,而是因为同情和难过与对手一同落泪。

当评委宣布李云龙获胜的时候,安德烈也大方送上祝福,这一幕让身为主持人的蒋昌建也颇为感慨:“李云龙的胜利让我感动,但是安德烈的眼泪征服了我。”

“神童”在痛哭:输不起比赛的孩子,你输掉了人生

在儿童教育界一直流行着这样一句话:“每个孩子身上都有一个莫扎特。”不少教育专家都相信,每个孩子都拥有与生俱来的艺术天分和创造力。

如何在孩子幼年时,及时发现他们身上潜伏的“莫扎特”?对于那些业已显现出非凡天赋的孩子又该如何着手培养,让才华的种子发芽壮大而非流逝?

当这些问题困扰不少家长时,以下故事为回答这些疑问带来了一丝新的启发。

01、教育天才,“虎爸”模式可行吗?

在李云龙12年的生涯中,花大把时间学过这么几样东西——围棋、珠心算、魔方、记忆,确实也显露出天赋:

他7岁就开始学习魔方,8岁就已经成为WAC(世界魔方组织的儿童组别全球大赛)冠军,12岁时已经总计获得4个冠军、2个亚军。

承载着父亲李勇梦想的李云龙从小就接受到十分严格的脑力训练,课余非但没有时间玩耍,每天回到家还要接受2小时的高强度练习,节假日也必须到处上课和比赛。

“神童”在痛哭:输不起比赛的孩子,你输掉了人生

当评委问李云龙梦想是什么,他一脸茫然地说:“没有。”

与之截然相反的是,身为同龄人的安德烈却可以随意支配自己的周末,每天有半天时间踢足球。

当被问到人生中最有意义、最难忘的经历是什么时,安德烈的回答显得耐人回味——并不是“取得《最强大脑》的冠军”,而是“与爸爸和堂兄们夏天的时候在海滩上生篝火,在漫天繁星下睡觉,整晚都呆在海上等待黎明。”

不少网友认为李勇“虎爸”式教育方式是导致儿子心理脆弱,临场抗压能力低下的“罪魁祸首”,李勇的教育虽然某种意义上说激发了儿子的天才,但是却让他过早丧失了童年应有的快乐、梦想和童真。

“神童”在痛哭:输不起比赛的孩子,你输掉了人生

以牺牲童年的快乐换取的“神童”光环,未必值得大家学习和效仿。

但也有家长认为,孩子在成才的道路上必定会有一些牺牲。

正如李勇所说的辛酸之言:“我会坚持我的教育方式,因为等李云龙长大,我不能给他提供任何社会背景、地位优势,我只能让他从小变得更强大,这样他以后的路才会平坦很多。”

02、音乐神童:从派对到音乐厅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是说有些孩子小时候虽然很聪明,长大了却未必能够成材。

很多家长十分看重“神童”的故事,跟随“神童”的足迹去效仿,但每个孩子的品性都大不相同,一本成功学套不到一万个成功者身上。

如今20岁的余峻承在考入伯克利大学的同时,已经是华人社区和主流艺术界十分熟悉的少年钢琴演奏家,曾在卡内基音乐厅与郎朗合作演出舒伯特幻想曲。

“神童”在痛哭:输不起比赛的孩子,你输掉了人生

这一切荣誉,或许要归功于他的母亲。

被称为“钢琴神童”的余峻承天才表露很早:在小峻承2岁时,母亲曾带他去参加一场派对,偶然听到儿歌“玛莉的小绵羊”,于是他坐在钢琴前,弹出一模一样的旋律,当时他从未学过钢琴。

余峻承音感奇佳,会哼着贝多芬的旋律,并轻易听出音符上行、下行,然后毫厘不差地弹奏出来。但在表露出音乐方面的天赋前,他是个2岁多才学会说话的孩子,曾让家里人担心智商偏低。

在派对上一鸣惊人之后,母亲许海慧按兵不动,先让儿子在家凭兴趣自己练琴。

在陪伴儿子的过程中,她发现余峻承仅靠对音乐的热情,平均每天能如痴如醉练习4到5小时,有时兴致大发还会超过7到8小时。

“神童”在痛哭:输不起比赛的孩子,你输掉了人生

陪伴儿子身边的许海慧已经明白,正常的学校环境并不适合余峻承。因此从余峻承六岁起,她干脆自己在家教育他,并发明了一套方法:

“我永远不会强逼他,我会让他跟随他的步伐,让他学习一些他认为有兴趣的事。”

03、考学神童:从跳级到退学

同样在2岁展露出天赋能认识1000多个汉字、4岁就自学完成初中基本课程、13岁高分考入湘潭大学的魏永康,却因生活自理能力太差被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劝退。

要探究其中原因,不妨把目光也投向魏永康的母亲。

“神童”在痛哭:输不起比赛的孩子,你输掉了人生

从小开始,魏永康的母亲曾学梅就把儿子的学习认为是第一要务。于是,家里所有的家务都从不让儿子插手,包括洗衣服、端饭、洗澡、洗脸等,甚至还亲自给他喂饭。

魏永康自己曾说,小时候妈妈总是把他关在家里看书,从来不许他出去玩,担心分散他的精力。他养成了不爱说话的习惯,之所以未能顺利毕业,也是因为与导师交流太少,毕业论文无人指导。

退学后的魏永康经历了几次求学失败后,重新考上北京工业大学,毕业后从事软件开发工作,从“天才”变为了一个“普通人”。

2010年,魏永康结婚生子。或许是因为魏永康以前的经历影响,妻子很反感“神童”、“天才”这样的称谓,她希望孩子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神童”在痛哭:输不起比赛的孩子,你输掉了人生

有天赋未必可以成才,有效训练是成才的重要途径和保证,但前提是让孩子有选择和尝试的机会。

也许刚开始,孩子自己也可能不知道喜欢什么,只有通过尝试和一段时间的学习,孩子才能在那些他们感兴趣又容易上手的领域里显出天赋。

即便是顺利发现了孩子的兴趣和长处所在,进入了后期有意识的定向培养阶段,也不应忘记,兴趣是最好的催化剂,如果孩子因为接受训练而丧失乐趣,就得不偿失了。

04、剑指天才少年,不如先追问教育的目的

不少父母犹豫于早期教育的盲目性,首先其实要端正的是自己的想法:不要指望孩子学得多好,要以鼓励为主。

如果孩子尝试过了,天赋能力并未呈现,而他自己也不感兴趣,放弃发展、转移精力并不见得是坏事,家长应该对这样“半途而废”的情况具有心理准备。

“神童”在痛哭:输不起比赛的孩子,你输掉了人生

余峻承认为“钢琴作为一门音乐艺术最终归于激情”,愿意为此付出精力,最终得偿所愿;而从魏永康最终的择业来看,他前半生维持的“神童”光环,大部分是感恩母亲的辛苦付出,但同时母亲付出越多,他就越喘不过气来。

英国一家电视台曾经播出过一部名为《天才儿童》的纪录片,片中的10名天才儿童尽管才智超群,但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敏感、孤独、自卑等问题。

更重要的是,通常他们都很难融入同龄人的圈子,彼此存在严重隔阂,缺少一同玩耍的伙伴,导致社交能力贫乏与人际关系障碍。

“神童”在痛哭:输不起比赛的孩子,你输掉了人生

今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追求更好的教育、理想的教育。

但是回过头来看,教育的根本是什么?如果是为了培养计算强、智商高、考试成绩好的人才,那么在不久的未来,人工智能完全可以替代。

抛开媒体的捧杀,抛开神童的光环,到底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这不仅拷问着每个家庭,也拷问着整个社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