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正宇主演的這部災難片,太真實了

河正宇

對於這個名字,想必大家並不會陌生。

韓國影帝。

他是《追擊者》中殘暴的連環殺手池英民

河正宇主演的這部災難片,太真實了

《追擊者》

也是《黃海》中陷入絕境的出租車司機久南

河正宇主演的這部災難片,太真實了

《黃海》

還是《恐怖直播》中自私與正義集於一身的主持人尹英華

河正宇主演的這部災難片,太真實了

《恐怖直播》

2017年,由他主演的《與神同行:罪與罰》在韓國國內掀起觀影熱潮。

總觀影人次達到了1441萬,位列韓國影史第2名

可以說河正宇已經是目前韓國非常具有演技和票房號召力的男演員之一了。

河正宇主演的這部災難片,太真實了

《與神同行:罪與罰》

而今天小嗨要和大家分享的這部電影,同樣由河正宇主演。

——《隧道》

河正宇主演的這部災難片,太真實了

《隧道》

提起2016年最火爆的韓國電影,你會想到哪一部?

沒錯,《釜山行》

難得的亞洲喪屍片,將人性展現得淋漓盡致。

然而就在當年《釜山行》的熱度還沒有過去的時候,《隧道》上映了。

前後僅僅相差了21天。

河正宇主演的這部災難片,太真實了

《隧道》

該片根據蘇在元的同名小說改編,在當時同樣引起了廣泛關注。

上映首周便拿下了韓國國內的周冠軍。

不僅受到了第37屆韓國電影青龍獎最佳劇本的提名

還榮獲了第36屆影評獎最佳作品獎十佳電影

河正宇也憑藉片中的精彩演出受到了第37屆韓國電影青龍獎最佳男主角的提名

國內豆瓣給出了7.8分的評分。

位列2016年度評分最高韓國電影排行榜第5名

河正宇主演的這部災難片,太真實了

《隧道》

故事的主人公李正洙是一名汽車銷售代理。

他是一個平凡家庭的一家之主,擁有一個賢惠的妻子和一個可愛的女兒。

某天,李正洙結束工作趕赴女兒的生日派對,開車經過剛剛開通的河圖隧道。

這是他每天上下班的必經之路。

誰知突然一陣天搖地動,隧道坍塌了。

被困其中的李正洙唯一能做的就是撥打求救電話。

河正宇主演的這部災難片,太真實了

《隧道》

隨後,隧道坍塌的消息引發了社會各界的關注。

除了搜救隊,還吸引了大批前來搶新聞的媒體,以及試圖為自己增添政績的官員。

搜救隊長金大慶不僅要制定救援方案,還要控制現場、向官員彙報情況。

惡劣的天氣也使得救援行動雪上加霜。

好不容易開始挖掘,又發現隧道其實是個豆腐渣工程。

再加上救援隊組長在搜救行動中意外身亡、人力物力的大量消耗,使得救援行動始終停滯不前。

也使得輿論導向從最開始的救援,變成了放棄救援。

迫於壓力,李正洙無助的妻子世賢最終簽下了放棄救援同意書。

已經被困35天的李正洙,獲救的希望變得越來越渺茫。

河正宇主演的這部災難片,太真實了

《隧道》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瑞安·雷諾茲主演的懸疑電影《活埋》

全程圍繞著一個男人和一口棺材展開,全憑瑞安·雷諾茲一個人的演技支撐整部電影。

正應了法國電影大師讓-呂克·戈達爾說過的那句名言。

一部電影只需要一個女孩和一把槍。

這部《隧道》,和《活埋》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封閉環境內,對於演員的演技的考驗更大。

河正宇在片中的演技可圈可點,十分難得。

河正宇主演的這部災難片,太真實了

《隧道》

但作為一部災難片,僅憑一個人的演技顯然是不夠的。

於是我們就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諷刺充斥其中。

這也正符合韓國災難片的套路,對於人性和社會問題的諷刺展露無遺。

甚至涉及國家和政府也毫不避諱,不留餘地。

不過以往我們看到的韓國電影大多都是著重諷刺一個方面。

而這部《隧道》幾乎諷刺了整個社會。

上到政府官員,下到無良媒體、平民百姓,無一倖免。

河正宇主演的這部災難片,太真實了

《隧道》

這場隧道坍塌事故,就像是一個任人作秀的大舞臺,映照出世間醜態。

政府官員在面對採訪的時候冠冕堂皇,表示一定會竭盡全力救人。

實際上只是為了自己的政績逢場作戲。

媒體爭相報道,像蝗蟲一般爭先恐後,蜂擁而至。

實際上只是為了爭搶新聞,提高自己的業績。

這些人,表面上對被困的李正洙關懷備至,對救援行動心急如焚。

實際上各自心懷鬼胎。

河正宇主演的這部災難片,太真實了

《隧道》

我想當時救援隊長金大慶的心裡一定已經忍無可忍,卻又無能為力。

正如上文所說,他不僅要制定救援方案,還要維持現場秩序,向官員彙報情況。

忙得不可開交。

你們究竟是來幫忙的,還是來添亂的?

尤其是當事情剛剛發生的時候,一名記者未經允許擅自與李正洙通話。

並想方設法誘導他說出“救援不力”之類的話。

導致李正洙的情緒險些崩潰。

你看,在獨家大新聞的面前,職業道德和素養算得了什麼?

作為引導輿論的重要媒介,卻將他人的災難當成提高自己業績的墊腳石。

真夠權威,真夠諷刺。

河正宇主演的這部災難片,太真實了

《隧道》

還有那些態度的轉變讓人猝不及防的民眾。

最開始他們非常同情李正洙,密切關注搜救行動的進展。

可是後來,他們的態度一百八十度大轉變。

為什麼?

因為導演金成勳安排了一個非常巧妙的轉折來突顯他們的無知。

在一次搜救行動中,搜救隊的組長意外身亡了。

這也向置身事外的觀眾拋出了一個問題。

為了救一個人,犧牲另一個人,值得嗎?

河正宇主演的這部災難片,太真實了

《隧道》

那位犧牲的搜救隊員的母親,將責任全部歸咎到了李正洙和他的妻子世賢身上。

認為如果不是為了營救李正洙,自己的兒子也不會死。

我們尚且認為這位痛失兒子的母親悲傷過度,失去了理智。

可其他人呢?也這樣認為。

他們被官員和媒體的態度所引導,隨聲附和,毫無主見。

全然忘記了,李正洙從始至終都是一個被困整整35天的受害者。

外面大張旗鼓、口口聲聲說要營救他的人,大多數都是在作秀、不作為。

為什麼不去責怪他們?

坍塌的隧道本身就是豆腐渣工程,為什麼不去責怪施工隊和相關部門?

黑白不分,不明事理,愚昧無知。

河正宇主演的這部災難片,太真實了

《隧道》

然而除了諷刺,在片中我們也能看到人性的光輝。

不然故事就沒辦法繼續了。

被困隧道里的李正洙,為了一個同為遇難者的年輕女孩的死愧疚不已。

他後悔自己當初捨不得給她喝更多的水。

如果那樣,說不定她還能像自己一樣堅持下去。

搜救隊長金大慶,哪怕社會各界都放棄了營救,他也沒有放棄。

因為他的堅持,李正洙終於逃出生天。

河正宇主演的這部災難片,太真實了

《隧道》

就當我以為故事要圓滿結束的時候,更大的諷刺來了。

獲救以後的李正洙已經體力不支,他讓金大慶轉達了自己的感言。

“都給我滾,你們這些混蛋!”

金大慶面對官員和媒體,大聲轉達了李正洙的話,李正洙隨即向他豎起了大拇指。

然而你看新聞報道將這個豎大拇指的動作渲染成了什麼。

“再一次感謝了政府和國民的救援努力。”

感謝什麼?感謝你們差點就拋棄他了嗎?

河正宇主演的這部災難片,太真實了

《隧道》

也是,官員深情演講,記者振奮報道。

不是已經把你救出來了嗎?誰還會記得放棄救援的事情呢?

刻意的遺忘果然比殘酷的現實更可怕。

(本文由high電影原創,如需借鑑,請務必標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