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8 最好看的“災難片”:《超脫》引發的三點思考及其現實意義

《超脫》這部曾獲得二十四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藝術貢獻獎的影片,講敘的是一個老師救贖和自我救贖的故事,他的其中一個迷失在成長道路上的學生對他產生了依戀,她稱之為愛情。在家裡和學校得不到的理解和溫暖,她以為能在懂她的老師這裡得到,而最終被老師的手足無措推向了絕望。

這是部最讓人抓狂的好電影,充滿陰鬱、絕望、黑暗的“災難片”其實一直有一條讓人感覺心疼的溫暖線,在人性的荒蕪中痛苦又熱烈地掙扎著,給觀眾帶來希望的光。

人生在世,不管在什麼階段總會有迷失的時候,根據人趨利避害的本質,人會本能地尋找另一種放任自流的寄託來麻痺自己,結果發現只會越陷越深,真正需要解決的困惑永遠也得不到解決。在美國倫理片《超脫》中,這種人比比皆是,最終有人解脫,有人毀滅。

遭遇失意,感到痛苦和迷失時,如果一個人的內心沒有信仰,精神世界空虛,每遇不如意之事就像一個不熟水性的人落了水,慌忙地掙扎,無望而悲慘。人生其實就是一個不斷自我救贖的過程,正如有臺經典詞所說:人生從小時候開始都是這麼苦。如何尋找生活中的甜、完成一個個自我救贖的過程?

最好看的“災難片”:《超脫》引發的三點思考及其現實意義

01、與靈魂相距甚遠,存在卻如此真實,真正的救贖從來都不是形式

男主享利去一間全區差學生聚集的社區學校代課,在那裡,他看到了眾多問題學生的各種極端叛逆行為,長期流轉於各個學校的他淡然地應付了諸多學生的刁難,但他並沒有因此感覺到輕鬆。

當天晚上,他就接到敬老院打來的電話,讓他去哄把自己鎖在廁所不肯出來的外公上床睡覺。他不得不再次清醒地面臨自己的真實的處境,深深陷入了痛苦的回憶中。外公猥褻了母親才生下了他,母親因此在他7歲時抑鬱自殺,留下一張錄音帶,他一直不敢聽。

享利從外公那裡回來,想起自己的身世和過世的母親,他在公交車上毫無掩飾地淚流滿臉。一個墜落為雛妓的少女艾瑞卡,因此斷定他是個可靠的人,遭遇幾次三番的拒絕後,享利收留了她。

隱藏內心的痛苦是人生活在世上必備的保護衣,外表再光鮮靚麗,背過人群都會有傷心無助的時候。享利另一層外衣卻是將自己武裝成一個強者,用悲憫和接納感化身邊的失足少年,卻唯獨無法真正投入感情,使得他認為的救贖行為只是流於形式。

學生梅瑞狄斯因為享利的理解和他獨特的教學方式,對他產生了好感。梅瑞狄斯是一個肥胖的女孩,喜歡繪畫,但一直受同學們的辱罵和嘲笑,就連父親也是一開口就詛咒她。梅瑞狄斯渴望得到享利的溫暖,她鼓起勇氣向他表白時,享利拒絕了。梅瑞狄斯最終絕望地吃下了親手做的毒蛋糕。

梅瑞狄斯的死對享利觸動很大,他把艾瑞送進了福利機構,享利終於明白自己一直以來真正不敢面對的是自己,更讓他意識到自己有義務盡力去救贖這些瀕臨墮落的孩子們。

最好看的“災難片”:《超脫》引發的三點思考及其現實意義

傅首爾曾經說過:

成年人的悲傷不像小孩子丟了一根棒棒糖,成年人的悲傷就像掉進了海里,你在裡面掙扎多久,發現還是一樣,四周一片汪洋。

悲傷和迷失是構成人生的主旋律,誰都不可避免,無論你是生活在高樓大廈還是掙扎在深溝中,都難以逃脫。面對不理解、無人能懂,被困於內心難以掙脫時,我們需要有跳出“局內”的勇氣,以一個旁人的心態和角度來審視,如此這般才能找到出自我救贖的有效方法。

我國抑鬱症患病率達到2.1%,焦慮障礙患病率達4.98%。截至2017年底,全國已登記在冊的嚴重精神障礙患者581萬人。自我救贖不單是青少年面臨的重大問題,成年人自身也是一個需要被救贖的人群,而擔當此任的不單是家庭和社會,自身的力量才是最關鍵的。

最好看的“災難片”:《超脫》引發的三點思考及其現實意義

02、永遠保持對人的最大善良和尊重,歲月以痛吻我,我仍報之以歌,必定會被命運厚愛

在我們看來,享利自己的人生已經夠糟糕了,如果換作是我們,或許光是自我掙扎就已經用盡了全力,哪有閒功夫管街邊的失足少女、哪有耐心去傾聽那些叛逆學生的心聲。他卻以最大的熱情去幫助周遭迷失的靈魂,並且不斷思考,挖掘家庭教育的缺失、人性的黑暗面。

正是享利的善良才能得以讓他在事業上和生活上過得更順利,也因此獲得了更多自主選擇生活的權利,更能接近那些處於與全世界為敵叛逆階段的孩子們。善良是善良之人的通行證,面對眾多繁雜的人際交往都能輕鬆化解。

林肯總統就是個善良而寬容的人,但在政壇上所謂的善良有時會被看成是懦弱。眾議員因此對林肯很是不滿,一個議員抗議道:你不應該試圖和那些人交朋友,而應該消滅他們。林肯微笑著回答: 變成我的朋友,難道不是正在消滅我的敵人嗎?

善良是救贖和自我救贖的最大法寶,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還,善良終會回到你身邊,而你的善良裡一定藏著你的“貴人”,等你陷入困境時,也總會有人善良地對待你,讓你度過“險境”。

自殺女學生梅瑞狄斯因為身材肥胖從來沒有受到過尊重,父親也只會對他咆哮:你就不能減減肥嗎?為什麼總是畫那些抑鬱得要死的畫?誰都不知道她的內心是多麼地孤獨,苦苦地自我掙扎,人們看到的只是一個放縱的“胖子”,父親眼裡的一個叛逆熊孩子。

最好看的“災難片”:《超脫》引發的三點思考及其現實意義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

莊子和惠子在池塘邊欣賞魚兒,莊子突然興奮地說:“白儵魚在下面遊得多麼悠閒自得。”

惠子問道:“你又不是魚,怎麼知道魚的快樂呢?”

莊子回答說:“你又不是我,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呢?”

很多時候,這個世界上並沒有絕對的對與錯,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善良就是尊重,你不是我又怎麼能體諒我的痛苦和無助呢?

事實上,每個人的內心都是一座荒島,就像靠得再近也無法連成一片陸地,任何人做任何事情都是帶有一種需求,尊重並滿足對方的需求,別人才會尊重我們的需求。想要獲得別人的善良,必須要先尊重對方。

一條掙扎在沙灘上的魚,儘管這種無謂的掙扎可能會把自己撕成碎片。但是,一個巨浪打來,高過沙灘,覆蓋了這條可憐的魚。此刻,它的鰭可以感受到水,它又是一條靈活自在的魚了,像閃光一樣衝進浪花。

我們都應該相信,只要保持對生活的熱情,對他人和社會最大的善良、尊重就一定會在遭遇困境時得到幫助,迷失時儘快逃脫。

最好看的“災難片”:《超脫》引發的三點思考及其現實意義

03、自我救贖的三個途徑:建立與外界連接的通道、通過閱讀尋找心靈的歇息地、專注一件體現自身價值的事

活著有驚無險便是人生最高境界,那如何讓自己的人生不管經過多少磨難仍然澄清,仍笑對人世呢?自我救贖的能力是這當今世人必備行走條件,其實想要擁有並不難,只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①、先打開自己的內心,給痛苦開敞一條通往外界的出口

外公臨死前說他從小就喜歡把自己封閉起來,所有人都看出他不快樂,他卻從來沒有喊過一聲苦。猥褻母親的事,外公一直避而不談,但享利心裡明境似的,他不願去回憶,但又渴望得到真相,他給外公買了一本日記本希望他能憑著記憶留下些什麼真相,然而並沒有。

在痛苦中成長的人更能懂得別人的痛,所以他在學校很快獲得了孩子們的信任,只有他自己知道,他的心裡一直住著個永遠也無法逃脫痛苦的小孩:

“我知道去引導和幫助他人瞭解人世中複雜的事物有多重要,我其實沒有真正長大。而如果失去了和人的連接,又如何去幫助他人,如何去了解複雜的事物呢?”

直到和艾瑞卡在相互照顧的生活中,才逐漸打開彼此的內心,享利彷彿看到小時候和媽媽在一起快樂玩耍的身影,那一刻他感到無比地輕鬆和寧靜。

海明威說過,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離得再近,也無法連成陸地。

每個人的悲喜都不能相通,沒有一個人能真正感同身受,但心靈的窗戶一旦打開,就會照進陽光,很多封閉的痛苦就像長了黴的被褥,讓陽光曬曬,仍舊會令你感覺到溫暖。

建立與他人、與世界的交流通道的方式有很多種,可以是和大自然親近,也可以是無緊要的朋友間的交流、也可以是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只要跳出困在其中的侷限,打開心窗接納你下意識想要逃避和拒絕的外界,讓自己聽到世界,也讓世界納入你心裡。

最好看的“災難片”:《超脫》引發的三點思考及其現實意義

②、閱讀能讓你找到心靈的歇息地,多閱讀擴充想象力才能發現生活的美好

享利給學生們上課時說:

這個世界到處充滿偏見,讓你無所適從,為了保護自己,防止苦悶無聊滲入我們的思想,我們必須學會通過閱讀來激發想象力,培養意識和信仰,我們都需要這些技能來保護自己。

閱讀可以讓一個人更睿智,思維方式更健康,還可以修復某種程度上的心理創傷這也就是為什麼人們常說,閱讀使人成長。書籍中有大量的精神食糧無私地奉獻給人們,只要你肯去取就都能得到。書籍是改變命運和格局最棒的工具,沒有之一。

楊絳先生在深愛的丈夫去世之後,品茶,閱讀,修行,打官司,修燈泡,把一個人的生活,過得有滋有味。《楊絳:“九蒸九焙”的傳奇》的作者楊國良寫道:“楊絳一生最本初、最純粹、最持久的信仰是讀書。”

閱讀能讓一個人的精神世界豐盈的同時也打開一個與外界交流的通道,同時也能給予人脫理痛苦的力量。梅瑞狄斯和她的同學們,以及更多在精神上貧乏的人,心裡都有一個叫做“空虛”的黑洞,他們誤以為生活虧欠了他們,所以不斷以各種方法進行索取。亨利同樣深陷痛苦之中,但他不斷學習和閱讀,因而有足夠的力量免於自己走上歪路甚至墮落。

最好看的“災難片”:《超脫》引發的三點思考及其現實意義

③、專注一件能體現自身價值的事,用成就感填補內心的空洞

亨利由於本性敏感而細膩,所以很容易讓人信服而發生情感上的共鳴,他不願意在一個學校長期任教,他感覺自己更善長引導叛逆期的孩子,所以他特別喜歡流連於那些“問題”學生多的學校。

從學生們最初對他的牴觸,再由漫罵到暗暗敬佩、再到對他坦誠心聲、信賴,享利從中享受著成就感帶來精神上的豐盈,即便他時常被往事困撓,但仍然是陽光的,因為成就感令他的生活目 標明朗。正如尼采所說:

一個人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種生活

根據吸引定律,當你的思想專注在某一領域的時候,跟這個領域相關的人、事、物就會被你吸引而來。專注一件能帶給你成就感的事必定會吸引生活上更多的正能量,也因此獲得身邊人的認可,掌握主動交流溝通的權利,不會因為被排斥而無法溶入社會。

人生海海,即便要遭遇的人和事太多,誰都無法預知下一刻會發生什麼,但我們仍不能讓自己像艘沒有帆的小船在浩瀚的人生之海里浮浮沉沉,任由不知哪一個海浪蓋過來瞬間淹滅。我們要用善良和熱情作帆,不斷自我成長,讓書籍為我們指引方向,帶著陽光尋找屬於我們的生命綠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