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牆倒塌30年,美國在建一堵更可怕的“牆”

​執筆/胡一刀

30年前,1989年11月9日,因為一個戲劇性的“錯誤”,橫亙在東德與西德之間28年的“柏林牆”倒塌了。

之後這三十年,世界變化之大,可能是連當初發出“歷史終結論”的福山等美國知名學者都沒有預料到的。在柏林牆倒塌後,西風勁吹世界,領導東方陣營的蘇聯也轟然解體。

但是從2009年到2019年,在西方資本主義金融危機引爆了重重隱患之後,世界的發展又向著西方始料未及的方向前進。自居為西方“帶頭大哥”的美國,顯然不願意接受這一切,正竭盡全力想支撐住自己的霸權不至於坍塌。

柏林牆倒塌30年,美國在建一堵更可怕的“牆”

於是,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民粹主義和排外主義洶湧而來。美國人在柏林牆倒塌三十年後,正在極力構築一堵“美國牆”。如今這座“美國牆”不僅在物理上已經存在,而且在他們心裡正越壘越高。

1

當世界下一刻發生鉅變之前,很多時候人們根本無法預測。哪怕一句話,可能就會改變一個國家的命運。

1989年11月9日那天的晚上7點,無論是在社會主義陣營的東德,還是在資本主義陣營的西德,都和往常的夜晚一樣平淡無奇,數百萬普通民眾都坐在電視機前看著新聞。在沒有連接全世界的互聯網,在沒有智能手機的時候,這是獲取新聞最快捷的方式。

柏林牆倒塌30年,美國在建一堵更可怕的“牆”

那幾天以來,東西兩德的新聞頭條,一直都圍繞著東德(民主德國)的內政問題。彼時,東德大街上要求出境自由的遊行已經持續了數月,人們還要求更多的開放,並且希望對社會主義國家的體制做出改革。

為什麼會有一道“柏林牆”,其實更大程度上也跟改革有關。

依據1945年《雅爾塔協定》,獲得二戰勝利的同盟國將德國劃分為四大佔領區:美國區、英國區、法國區和蘇聯區。德國首都柏林深處蘇聯佔領區大約160公里內。這座城市也跟全德一樣被劃分為四個部分。

從戰後幾個月開始,蘇聯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關係不斷緊張。在1949年,西德與蘇聯盟友東德開始分裂,但是柏林四周被東德包圍。當時的東德和西德之間其實已經建起了一道邊界。

不過,柏林具有軍管區的特殊城市地位,在兩個德國政府建立之後,就有許多的檢查哨卡,然而人們往返東西柏林也相當簡單,並沒有受到刻意的阻攔。

柏林牆倒塌30年,美國在建一堵更可怕的“牆”

而事情發生變化的主要起因是經濟。

事實上,到了上世紀50年代前半期,東德因為複製蘇聯的計劃主義經濟模式,經濟上升在戰後恢復期只持續了兩年時間,之後就進入了停滯期。而西德在美國人的“馬歇爾計劃”幫助下,經濟一直呈上升趨勢。

於是,有德國媒體後來稱,在1949年至1961年間,東德1700萬人口中有大約有200萬人流失到西德。這可不是一件小事,因為這裡麵包括東德最優秀的人才也流失到了西德。

面對這種局面,當時的東德領導人也意識到,必須該做點什麼了。其實,當時有兩個選擇:一是通過改革和開放,讓本國的經濟發展更有效率,讓自己的生產力更發達,從而讓民眾的日子更富裕;二是建一道實體壁壘,短時間內阻止東德人向西德大量遷移。

不幸的是,當時的東德政府選擇了第二種辦法。1961年的8月12日夜晚到13日凌晨,大批木材、煤渣磚和帶刺鐵絲網被運到了東柏林。之後,一道架著帶刺鐵絲網的高牆迅速建立起來。

所以,從那時起到1989年11月9日,這道牆能發揮的作用,在東德和西德雙方政府眼裡都呈遞減的趨勢。

柏林牆倒塌30年,美國在建一堵更可怕的“牆”

沙博夫斯基

於是,東德政府發言人沙博夫斯基在當天晚間的每日新聞發佈會上,本來想借這天通過的“新旅行法”來穩定東德當時的局勢。但是,當一名意大利記者問道,該項規定何時能夠生效?信息掌握不完整的沙博夫斯基給出了一個錯誤的答案——這項法案立即生效

幾分鐘內,這個爆炸性的消息就傳遍了全世界。邊境的官員被弄糊塗了,因為他們並沒有接到打開關卡的指令,但是越來越多的人來到關卡,隔離牆的另一邊人群也聚集了起來,於是東德的官員不得不放棄阻攔。

就這樣,柏林牆在這一天晚上被打開。

2

2019年11月7日,在美國白宮,幾名被“精挑細選”出來的所謂“共產主義受害者”又開始了新一輪表演。這些分別來自古巴、波蘭、委內瑞拉、越南等國家的“受害者”,又在對著媒體鏡頭 “聲淚俱下地訴說悲慘遭遇”。

但是,世界媒體對此報道並不多。因為這種表演,從冷戰到現在,人們早就看膩了。這些所謂“受害者”也難以講出什麼新的故事。

柏林牆倒塌30年,美國在建一堵更可怕的“牆”

但是,美國政府需要這樣的表演,他們宣佈這一天為“全國紀念共產主義受害者紀念日”。因為今年的11月7日,是蘇聯十月革命102週年。說白了,30年後的今天,美國還想繼續用意識形態的差別,在世界建立一堵牆。

這堵美國牆內的領導者當然是美國,而且美國也在高舉西方意識形態大旗,要求、威嚇、捆綁自己的盟友國家站隊。

美國那些保守派,尤其是在意識形態上依舊活在冷戰思維裡的人,十分想樹立一個“敵人”,因為過去幾十年他們一直很善於用這種方式團結西方。在柏林牆倒塌、蘇聯解體後,西方陣營認為,政治上和意識形態上已無對手可打,西方模式取得了絕對的勝利。

西方自由民主和自由市場模式將踏遍全球,統治全世界?很快,現實告訴他們,世界的發展並非如他們所料。

柏林牆倒塌30年,美國在建一堵更可怕的“牆”

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西方世界難以獨善其身,深陷政治困境。美國資本主義政治經濟制度的“先天缺陷”,過去幾十年因為龐大的經濟和超級軍事霸權得到了掩蔽。但是經濟一旦出現問題,這些先天缺陷很快就暴露出來。

面對美國的政治困境,福山認為,美國兩黨競爭導致政治極化,而民主的泡沫導致政治衰退。他認為,美國的民主政治演變成了一種否決政體,政治被“黨爭民主”或極端思潮俘虜,難以自拔。歐洲政治觀察家也認為,“民主變質”“民主氾濫”“過度民主”的歐洲將會陷入惡性循環之中。

於是,如何保住自己的霸權優勢?如何讓日益走向全球化的世界,籠罩於只能對自己有利,其他國家不能“佔便宜”的單邊主義之下?

美國如今的選擇是“建牆”,跟當年的東德何其相似。

柏林牆倒塌30年,美國在建一堵更可怕的“牆”

為了不讓其他美洲國家的人進入,美國在美墨邊境建了一道隔離牆;為了伊斯蘭國家的民眾來往美國,華盛頓一度發出“旅行禁令”;為了把本國的製造業留住,不惜對自己歐洲盟友實施制裁;為了挽回自己的經濟頹勢,向世界上大多數經濟體發起了貿易戰。

最為重要的是,為了保住自己在科技上的優勢,美國出臺了大量法案,限制自己的大學、科研單位與其他國家的學者進行交流。甚至,不惜重拾“麥卡錫主義”,給本國華人學者扣上莫須有的“間諜”罪名,在國內製造紅色恐懼氣氛。

這道隱形的“美國牆”,其實比物理上的那道牆更厲害。

3

但是,這道“美國牆”並未擋住世界發展的大勢,也未能強留住人們的心。

從1980年到2007年,發達經濟體平均佔據全球經濟總量的59%(以購買力平價計算),而發展中經濟體的比重總和為41%。

如今,這個比例已經發生逆轉。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新預測,2018年,發達經濟體佔41%,發展中經濟體佔59%。世界經濟的版圖體現了全球發展的大趨勢。正是這個大趨勢決定了冷戰的結局,並決定著冷戰之後全球格局的走勢。

柏林牆倒塌30年,美國在建一堵更可怕的“牆”

美國一邊希望歐洲國家站在自己的意識形態大旗之下,一邊又對歐洲採取“貿易勒索”。就連法國總統馬克龍都說,“北約已經腦死亡”。因為在失去軍事的敵人之後,這個世界上最大的武裝集團的軍事之“腦”開始停擺。

在德國,法國甚至英國,近年來多份民調顯示,這些歐洲大國的民眾討厭美國的比例越來越高。在他們看來,在西方社會掀起的這一輪民粹主義、排外主義的大潮,始作俑者就是美國。民粹主義、排外主義讓這些歐洲國家內部變得矛盾不斷,衝突頻起。

美國自己也變成“一道風景線”。

正鬧得不可開交的總統彈劾案就不說了。

因為膚色、民族、信仰的不同,美國國內在極端保守派的攪動下分裂鴻溝越來越大。不滿、仇恨和對抗,已經很容易在現實生活中發生。美國國內也有了一堵堵“牆”。

柏林牆倒塌30年,美國在建一堵更可怕的“牆”

2019年8月中旬,為了譴責美國頻發的槍支暴力犯罪,美國《時代》週刊在封面上做了特別的設計。黑色的封底,密密麻麻布滿地名,埃爾帕索、代頓、芝加哥等等,這些地方都是近期美國槍擊事件的發生地。

在最中間,紅色的小字寫著:一年來發生在美國的槍支暴力事件,它的上方用黑色粗體字寫著“夠了”。根據美國槍支暴力檔案網站的統計,截至8月8日,美國2019年共發生33761起槍擊案,8952人死亡。

經常以安全問題為由對別國發佈旅行警告的美國,現在成了“被警告”的對象。包括法國、新西蘭等在內的多國都曾因為美國槍支暴力問題而提醒本國公民赴美旅行要提高警惕。

柏林牆倒塌30年,美國在建一堵更可怕的“牆”

30年過去了,西方陣營曾推倒柏林牆,如今美國卻奉行單邊主義,鼓勵排外,大肆築牆,鼓吹脫鉤,企圖重新放下經濟和技術“鐵幕”。這讓人不得不懷疑,30年前的結局,將會在“美國牆”下重演。因為他們沒勇氣去改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