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水這個“缺水鎮”建起110處攔水壩31個泵站

在一個缺水的鄉鎮幹水利,能幹出啥事兒?泗水縣星村鎮水利科科長張長清22年完成了以下數字:修建攔水壩110處、泵站31個,讓全鎮80%以上的耕地實現有效灌溉。

泗水這個“缺水鎮”建起110處攔水壩31個泵站


  張長清1996年開始幹水利。當時,星村鎮真正能澆上水的耕地只有中部,因為那裡有一條1976年修的乾渠。靠這條幹渠,1.5萬畝耕地能澆上水。北部山區完全是靠天吃飯;南部平原有泗河流過,可泵站太少,天旱有水也沒法澆地。
  張長清幹水利後除了維護好原有的水利設施外,主要乾了兩件事。
  第一,在北部山區修建攔水壩。有山就有山溝,有山溝就可以攔截起來蓄水。山溝大、地質條件好,攔水壩就修大些;山溝小、地形不太好就修小些的。專業的說法,蓄水量在10萬立方米以下1萬立方米以上的,叫攔水壩;小於1萬立方米的叫截淺。到現在,張長清已經幫助北部山區農民修建起110處攔水壩、截淺,其中42處蓄水量超過1萬立方米。這些攔水壩、截淺加上山區水庫,蓄水能力達到500萬立方米,覆蓋了北部山區85%的耕地、果園。張長清解釋說,蓄水最大的作用是第二年保證花生、玉米、地瓜的種植。“最理想的,是還能餘下水給玉米澆一遍。”他說,“旱了,能不能澆上一遍水,產量差別很大。同樣的年景,澆一遍水的,玉米畝產能到八九百斤,沒澆的不過400斤。”
  第二,在南部平原地區,利用泗河的水建泵站。泵站由三部分組成:大口井、提灌站、輸水管道。到現在,星村鎮在泗河兩岸已經建起了31個泵站,鋪設輸水管道100多公里,使南部平原地區90%以上的耕地徹底告別了靠天吃飯。


  粗略算下來,星村鎮80%以上的耕地已經實現了有效灌溉,這是張長清這些年來最得意的事兒。“從我幹水利,只有2002年那次大旱,攔水壩幹了,河干了,水庫幹了,我這個幹水利的只好幹瞪著眼等下雨。”張長清說。
  星村鎮有52個村,張長清能找到每個村黨支部書記的家,喊出每個黨支部書記的名字。星村鎮有5.2萬人,不管在田間還是在村裡,農民看見他,都會打這樣的招呼:“過來了。”
  張長清說,幹水利戰場就在野外,就在農民中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