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生小孩的風俗

老家生小孩的風俗

我的老家在南京郊區的白馬鎮,窮鄉僻壤之地,工業十分落後,最近幾年把農業做出了大文章,由於引種美國生命之果獲得成功,家鄉一躍變成全國著名的“黑莓之鄉”和“藍莓之都”。有了梧桐樹就有金鳳凰,短短三年時間就建成了全國最大的農業科技園,有數座著名大學的科研基地就位於其中,這裡還有全國最大的私人博物館——周園,周園享有“南故宮”之譽。

老家的變化可謂是日新月異、千言難敘,可老家原有豐富的民間文化卻越來越少,特別是各種帶有區域特色的風俗幾乎消失不見,筆者曾寫過年俗和婚俗小文,今天就來聊聊生孩子的風俗。老家有人生三大事,即建房、討老婆和生孩子,生孩子是家庭之重事,講究頗多,特別是第一胎,孩子還沒生就開始忙碌,孃家的外婆最忙,她要把孩子的衣服和尿布統統提前做好,那辰光是沒有尿不溼的,全是外婆一針一線縫製而成。

其中有件必不可少的衣服叫抱裙,一米見方的雙層夾芯小方塊,是用來包裹剛出生小孩的,還需要一根紅帶子,別小看這抱裙,做工極其講究,兩邊的面子可不是用一塊布料而成,而是要選用許多塊布腳料拼湊縫製而成,俗稱百布裙,寓意是穿百家衣會平安生長。

老家生小孩的風俗

當寶寶預產期快要到時,外婆就要帶上這些見面禮,還有紅棗和花生等物品提前來到家裡,這叫“催生”,意為孩子平平安安出世。這道程序哪個外婆都不敢馬虎,否則一旦有情況那是絕對脫不了干係。一旦過了預產期寶寶還沒降生,外婆還得進行二次“催生”。

寶寶出生全家高興,需要向所有親戚報喜,第一時間就要向外公外婆“報喜”,這報喜也很有講究,如果生的是男孩,報喜時要帶上染紅的雞蛋,是單位數,如果是女孩那就是雙位數。外公外婆一般不會問生的是男孩還是女孩,只要一看喜蛋就能明白,那辰光還是比較封建,重男輕女比較嚴重。生完孩子的媽媽,不滿月是不能隨意走動的,除了在自家走動外,誰家都不能去,因為沒滿月的媽媽被稱為“紅人”,見紅意味著不吉祥,只有待在家就稱為“坐月子”。

滿月的那天,幾乎所有走動的親朋好友都會前來恭賀,俗稱“送月禮”。送月禮有專門的工具,一個用竹絲編織而成的長方形竹籃子叫“吊籃”,這個籃子有別於其它籃子,它沒有孔洞,有五十公分長,二十五公分寬,深有二十五公分,現在幾乎見不著了。那辰光送月禮也屬於奇景一片,在寶寶房裡擺滿這樣的竹籃子,上口還要用毛巾覆蓋,整個屋子五顏六色、香氣撲鼻。除了以上月禮外,外公外婆還要大出血,光竹編搖窩子和木製小推車就夠他們喝一壺,可惜現在都看不到這些東西了。

老家生小孩的風俗

月禮在當時屬於大禮,放到現在實在算不上什麼,其主要禮品就是在吊籃裡放十八根油條,六支面,二十個雞蛋和一斤糖,主親戚還得扯上幾尺布。這就是月禮的全部,這些東西在當時絕對是奢侈品,特別是糖和布,需要憑票才能買得到。所以,凡是至親都是極早需要準備的,而像我們這些小孩子就等著媽媽送禮歸來,因為月禮是有回禮的,吊籃是不能空回的,一般要返回二支面,幾根油條。我們望穿雙眼的便是油條,因為,一年吃不上幾次,只有送月禮才有希望。

生孩子最後一個風俗就是“抓周”,即孩子一週歲,親朋好友們依然相聚共同慶祝。首先是剃頭,要把剃頭匠請到家裡,由孩子的舅舅抱著剃頭,剃頭匠邊剃邊講好話,主家就會拿出喜蛋和糖果,當然還有喜錢。剃過頭便是抓東西,特別有趣,用一個大菠匾(竹編生活用具)放在地上,匾裡沿四周放上雞蛋、花生、鋼筆和鈔票等,再把孩子坐在匾中,看孩子先抓什麼東西。假如先抓鈔票,大家會好話連篇,說孩子長大會賺大錢,如果抓鋼筆就會講孩子是個狀元料,長大肯定做大官,就是抓著雞蛋也是好話有說,說孩子長大絕對是個美食家。總之,一切都在喜慶中,吃完喜酒才預示著生孩子一事完美收官。

老家生小孩的風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