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顧仲安和鄧散木鋼筆書法技巧,談鋼筆的類型與選擇

當代人如果談起鋼筆,90後可能知道龐中華與鄒慕白,但是在龐中華時代,雖然鋼筆普及,筆畫已經簡化很多,但為了讓人便於理解與接收,書法中很多晦澀的東西都不會講,至於細枝末節的東西就更不會講了。

但是這也情有可原,鄧散木先生上世紀四十年代作《鋼筆字範》之時,尚在使用蘸水筆,到顧仲安先生在八十年代,贏得鋼筆書法大賽金獎的時候,使用的應該是可以吸墨的鋼筆了。時過境遷,鋼筆的種類一直在變化,到今天出現各種金筆,各種航空材料用在鋼筆上,應該說鋼筆的種類大體上已經定型了,所以筆者今天就為大家講一講這些“細枝末節”的東西。

從顧仲安和鄧散木鋼筆書法技巧,談鋼筆的類型與選擇

①鄧散木其人

鄧先生的名氣,大多來自於在治印上的成就。藝壇上有“北齊南鄧”的說法,北有齊白石,南有鄧散木。在《鋼筆字範》出版之前的二十年間,鄧散木先生曾在江南一帶,連續開了十二次展覽,成就之大,令人稱奇。但稍微瞭解鄧先生的,便知道先生的成就主要來源於勤奮,幾十年如一日,黎明起床,對著池塘刻印,直到日出才進餐。

鄧散木先生的行草,集中了二王、張旭、懷素的長處,有因為篆刻而瞭解鐘鼎磚瓦,書法大氣雄奇而靈活婉轉。

(該段文字摘自筆者的另一篇文章,“鄧散木《鋼筆字範》中的兩種筆尖,如今用者寥寥無幾”)

從顧仲安和鄧散木鋼筆書法技巧,談鋼筆的類型與選擇

②顧仲安其人

作為中鋼金獎得主,顧仲安的鋼筆書法名副其實。顧先生法初唐小楷,再學二王,再到宋四家蘇黃米蔡,以及趙孟頫。與鄧散木類似,顧仲安也善於用鋼筆表現毛筆書法的神韻。顧仲安的行書是最值得令人稱道的,不僅酣暢瀟灑,而且雋秀自然。

值得一提的是,在書法界有這樣的說法,龐中華的字如山,顧仲安的字若水,錢沛雲的字似月。和龐中華相比,顧仲安的字自信飛揚,學習難度更高。

從顧仲安和鄧散木鋼筆書法技巧,談鋼筆的類型與選擇

③不擇紙筆並非不顧紙筆

宋朝的陳師道在《後山談叢》中有這樣一句話,“善書不擇紙筆,妙在心手,不在物也。古之至人,耳目更用,惟心而已。”意思是擅長於書法的人,不用刻意選擇紙筆,因為書法的精髓在於心到手至。但是這句話也誤導了不少朋友,覺著不用隨便找一張紙、一支筆就能練習書法。

事實上,擅長書法的,對紙筆的瞭解絕對很深。比如王羲之的字,必然是特製的筆寫就,像雞距筆,鼠毫筆,不可否認王羲之同時也對制筆有所瞭解,在各種傳記裡也記載王羲之得到某種制筆方法的故事。如果不懂筆的特性,選錯了紙和墨,筆剛剛與紙面接觸就是一大攤墨,如何談書法?

從顧仲安和鄧散木鋼筆書法技巧,談鋼筆的類型與選擇

古人之所以看重筆不是沒有道理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自從毛筆出現以來,必然有人要總結毛筆的使用技巧,然後根據這些技巧來改進毛筆的製作工藝。對於鋼筆來說,也是如此。毛筆與鋼筆都只是一種書寫工具,沒有必要神化之,亦沒有分出高下的必要。

對於學書人而言,所謂的練習毛筆的手感,其實就是熟悉了毛筆的軟硬與蓄水量,和墨的粘稠度,紙張的吸水量與摩擦力。

不瞭解自己的工具,工具的特性就會成為自己創作的短板。

從顧仲安和鄧散木鋼筆書法技巧,談鋼筆的類型與選擇

④常見的三種鋼筆尖

鄧散木先生的鋼筆作品,即使是初學者也能看出濃郁的毛筆神韻,甚至會將其誤認為是毛筆作品。而顧仲安先生的作品,常人一見便知這是硬筆作品。這倒並非是功力深淺所致。筆者有幸用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鋼筆,由於鋼材加工工藝的制約,筆尖比較厚,幾乎沒有彈性,創作時就比較難以表現豐富的粗細變化。

而蘸水筆由於其獨特的握筆姿勢,筆尖產生的形變比較大,自然而然可以產生豐富的韻味。

從顧仲安和鄧散木鋼筆書法技巧,談鋼筆的類型與選擇

鄧散木鋼筆字範圖

由此可見筆尖的選擇,對於鋼筆作品的創作,還是有一定的影響的。

目前市場上的鋼筆,筆尖大概可以分為三種,明尖、暗尖、飛機尖。暗尖大部分都包裹在筆舌裡,明尖大部分都在筆舌外可以自由活動,飛機尖的可以自由活動的長度介於二者之間。

從顧仲安和鄧散木鋼筆書法技巧,談鋼筆的類型與選擇

飛機尖,暗尖,明尖

我們都知道,短鋼筋比較難被扳彎,而長一點的鋼筋,很容易就能看到形變彎曲。在鋼筆筆尖上,能夠自由活動的長度越長,對壓力就越敏感,就更容易發生形變。這也是為什麼有的人用明尖寫字很彆扭,用暗尖會好一點的原因。暗尖鋼筆重心低,筆尖形變小,很容易掌控,“控筆難度不大”,而明尖重心高,筆尖形變明顯,稍一用力,筆尖就分叉,筆畫就粗一些,控筆的難度就相對較大了。

而飛機尖的控筆難度,在不大與較大之間。值得一提的是一些暗尖金筆,比如英雄100,暗尖本身不易形變,而金尖容易形變,暗尖加金尖的方式,就降低了筆尖的“形變敏感度”,讓筆尖形變更加容易操控。

從顧仲安和鄧散木鋼筆書法技巧,談鋼筆的類型與選擇

⑤書寫就是“盡其天性”

對於鋼筆來講,其特性遠遠沒有筆尖特性這麼簡單。筆畫粗細,下水量,鋼筆重心位置,鋼筆彈性,筆尖打磨,都會影響筆尖的工作狀態。

筆者認為,書寫就是我們和紙筆墨和諧融洽,各自盡其天性的過程。我發揮出我的最好水平,鋼筆發揮出最好的工作狀態,紙與墨也完美的配合,充分利用每一個特徵來成就一個完美的作品,才是書寫的真諦。

鼠毫筆,蠶繭紙,造就了《蘭亭集序》。一個能創造輝煌的人,肯定對自己、對自己的夥伴有最深刻的瞭解。因為有足夠的瞭解,所以能揚長避短,發揮自己最好的一面;因為對自己有足夠的瞭解,所以知道自己那些方面需要改進。

從顧仲安和鄧散木鋼筆書法技巧,談鋼筆的類型與選擇

從一根木棍到軟硬、長度千姿百態的毛筆家族,無數書家尋到了自己的天性,選擇了自己的筆,或長鋒羊毫,或雞距小筆,或紫色狼毫。世界因為你的不同而精彩。

願我們在書寫中認識自我,成為更好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